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影音器材>>暂存精华>>影音名牌SONY(1)

主题:影音名牌SONY(1)
发信人: yong1015(色猪)
整理人: jackneng01(2003-04-20 01:29:03), 站内信件
来源:2002年《家庭影院技术》9期杂志 编辑部


  1921年1月26日,家住日本名古屋的盛田久左卫门和盛田收的长子诞生了,他就是后来SONY公司创立人之一盛田昭夫。盛田一家是一个古老的酿造世家,在名古屋是一个富裕的家庭。盛田昭夫的母亲很爱好西方的古典音乐,盛田昭夫之所以对电子产品和音响器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是受了她的影响。当盛田昭夫读初中时,盛田久左卫门花了难以置信的600日元,买了一台从美国进口的电动留声机。盛田昭夫有一个亲戚是电子工程师,他向盛田昭夫展示了自己制作的电动留声机,盛田昭夫看后觉得不可思议,象这样的东西不仅工厂制造,业余爱好者也能制作,这正适合盛田昭夫的需要。于是开始购买有关电子学的书籍,并且订了许多介绍音响技术最新资料的国内外杂志,他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这门新爱好上。不久,盛田昭夫因为在电子方面的研究上花去太多的时间而影响了学业,甚至因考试不及格而被学校勒令退学。盛田昭夫的母亲被经常叫到学校去就商讨对策,不过盛田昭夫的数学、物理、化学成绩还是好的。就这样跌跌碰碰之中,盛田昭夫后来进入到大阪帝国大学物理系学习,并于24岁毕业。在当时的日本现代物理学领域,大阪帝国大学成为认真的学生和研究人员向往的地方,它拥有一流的师资和现代化的设备,在应用物理系中有非常优秀的学者,如发明八木天线的八木秀次教授,磁控管的发明者冈部金治朗教授等。 

  大学毕业后,盛田昭夫成了一位职业海军军官,获技术中尉军衔,在横须贺的航空技术分厂光学部工作,从事研究红外线制导武器和夜视瞄准具的协助管理工作。在这里,盛田昭夫认识了一位优秀的电子工程师井深大,后来,井深大对盛田昭夫的一生影响很大。在大学学习与作为一名职业海军军官期间,盛田昭夫有机会接触到当时日本先进的、前沿的军事电子技术,这对他后来的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井深大在1908年出生于日本后木县,1933年毕业于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学科学工程学院,曾经是早稻田大学的理工科讲师。早在学生的时候,他就以“动态霓虹灯”获得巴黎万国博览会优秀发明奖。井深大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电子工程师并且具有很好的领导才能,此外,井深大良好的社会关系也不能忽略,井深大的岳父是近卫文公爵的得力助手前田多门,近卫曾经几度担任日本首相,前田多门则被提拔为战后第一任文部大臣,井深大是有机会从中了解到当时不少军事和外交局势的来龙去脉。1945年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整个军事机构包括海军在内都被解散。盛田昭夫离开海军,到了东京工业大学成为一名讲师,井深大也离开他原来的公司,来到东京开创自己的事业。井深大和前田多门在征得盛田昭夫的父亲同意后,井深大与盛田昭夫一起于1946年5月7日下午,在东京市中心的一座烧毁的百货商店三层楼上建立了一间新公司,即SONY的前身——东京通信工业公司。当时井深大38岁,盛田昭夫25岁。

  新公司成立,首先考虑的是生产哪一类有希望的产品。开始时,曾经生产过供电唱机修理用的电动机和拾音器,为美军接管的日本广播公司(NHK)生产过专业播音设备。不过,井深大却是向往当时日本所没有的钢丝录音机,一次偶然的机会,井深大在向(NHK)交货时看见一台美国制造的磁带录音机,他决定制造这种新的磁带录音机,但是,受制约的不是录音机本身,而是录音机所用的磁带,公司不但要自己制造录音机,还要自己制造录音机所用的磁带,磁带成了成败的关键。经过艰苦的努力,他们终于取得成功,不但录音机取得成功,磁带也制造出来了。1950年,井深大出任社长,到1952年时,磁带录音机的生意已经变得非常顺利。磁带录音机的这次开发过程使盛田昭夫和井深大深刻地认识到要扩大硬件事业,软件事业是绝对必要的,在以后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也深刻地印证了这一点。

  1953年,盛田昭夫首次到西方旅行,他察觉到公司的全名“东京通信工业公司”放在产品上不大好看,读起来象绕口令。他在去美国视察时,发现根本没有人知道怎么发音。他开始意识到,公司的产品要走向世界需要一个好听易记的名字。后来盛田昭夫和井深大花了很长时间决定公司的名字,最后,将其创造性地更名为“SONY公司”。“SONY”是由拉丁文“Sonus(音)”与英语“Sonny(可爱的孩子)”转化而来的。在荷兰旅行期间,盛田昭夫作为一个普通游客参观了飞利浦公司,他惊奇地看到飞利浦是如此一间庞大的公司。对于象飞利浦博士这样一个出生在农业国家穷乡僻壤的人,能够建立如此高技术的世界闻名大公司感受颇深,盛田昭夫从荷兰给井深大的信中就流露出他远大的志向“如果飞利浦能够做到的,或许我们也能够做到”。

  真正使东京通信工业公司扬名世界的是它的晶体管收音机,194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这一奇迹般的器件注定将改变世界。但在当时还没有能用于收音机的高频晶体管,几乎人人都认为低频晶体管仅能应用于简单的助听器。井深大却不这样认为,那时的收音机几乎与冰箱一般大小,全家必须集中到“有收音机的房间”收听它,他看到的是晶体管制造的收音机,不再是放在桌上、发出高热的电子管收音机,它将可轻松地随身带著走。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决定背水一战。1954年1月,他们以25000美元买下生产晶体管的专利后对晶体管进行重新开发。其间,公司的研究人员江崎礼夫发现了电子的隧道效应,引出了隧道二极管的开发(十七年后,江崎礼夫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金,他是工作在日本工业界的科学家中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人)。经过工程师们的不懈努力,使得公司从拿到晶体管授权执照后到1955年便产出了第一台收音机TR-55,只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比国内同行整整早了两年。TR-55为公司带来丰硕的利润,但井深大理想的机型要更小、更轻、更方便携带,结果两年后推出了更小型的TR-63,小到可以放进口袋,当时是全世界上最迷你的收音机,该机一举卖出150万台,并出口到美国。它带来了“小型轻便”产品的开发热潮,实现了产品的个人化。

  大约在1955年,日本的经济出现猛烈的增长,两位数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和低通胀大大地提高了消费支出能力,国内市场成了公司奋力开拓之地,这给公司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但是资金依然短缺,公司的顾问委员会委员,如:万代顺四朗(日本大银行家之一,原三井银行的董事长)、田岛道治(后来出任宫内厅厅长)等积极地寻找可能的投资人士,为公司募集资金。1958年1月,东京通信工业公司正式改名为SONY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公司股票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1959年,后来的SONY公司董事会主席大贺典雄加入SONY,当时大贺典雄年仅29岁。大贺典雄在1930年生于日本,1953年毕业于东京国立艺术和音乐大学进入慕尼黑音乐学院深造,随即开始歌唱事业,是有名的男中音歌唱家和乐队指挥家。当时,他买了一台东京通信工业公司最早的转盘式录音机,过了不久他把这台录音机退给东京通信工业公司并画了很多改进图。作为艺术学院学生的他在参观了东京通信工业公司在一群技师及专家面前,针对产品缺陷侃侃而谈,然后还拿出亲手绘制的录音机内部构造精密设计图进行讲解。所作所为镇住了工厂的厂长,没想到一个艺术大学的学生能具备专业工程师的知识。从那时开始,大贺典雄就与这家公司结下了不解之缘。




----


粤版居民身份证
你的一滴泪水,胜过我幸福的汪洋!笑笑
[色]:彩色、女色、出色。
            君子好色而不淫。
拒绝枪碟!

民族特色欢迎您

重新了解色猪:)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