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科学大观>>● 自然科学>>物理学>>关于超光速报道的评论

主题:关于超光速报道的评论
发信人: xuecl()
整理人: jeter(2000-06-09 00:09:08), 站内信件
关于超光速实验报道的评论

    这里所要评论的是网易社区转载的突破光速实验的新闻报道及其引起的讨论
,而不是实验本身,希望大家不要混淆。

    文中两次提到“打破相对论”,但没有一次是物理学家说出的。

    文中数次提到因果律,先是把实验结果武断的解释为:“这意味着光在未出
发前就已经到达目的地,换句话说,光可以在时间中‘跳跃前行’。”又接着说
:“这个惊人的实验结果若经证实,将打破物理学最基本的因果率:原因一定发
生在结果之前。物理学界认为光在时间中旅行能够传递信息。而王利军突破光速
的实验却意味着结果走到了原因的前面。”这也不是物理学家说出的。即使哪位
物理学家说这样的话,我们也可以看到上面一段话几乎每一句都成问题。

    其一:“未出发前就已经到达目的地”是非常模糊的说法,这不是科学的语
言,甚至不是合格的科普语言,它更象那些为了引起公众注意力的广告语。
    其二:不存在所谓‘物理学最基本的因果率’。虽然有许多文章介绍相对论
的时候会联系到因果律,但物理学家应用相对论进行工作的时候通常不会想到因
果律,也没有任何物理结论的得出是直接应用了因果律的。因果律是个哲学问题
----我不否认物理学发展的认识论价值,可那是另一回事,后面还会谈到。
    其三:“物理学界认为光在时间中旅行能够传递信息。”和下一句话没有任
何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和实验本身没有任何的关系,却立刻会让人想到“时间
隧道”一类的东西。

    一位物理学家尼姆兹(GuenterNimtz)博士谈到了因果律,但态度是很明确
的,他提出解读信息过程这种很随意的解释等于是说:这实验和谈因果律差得很
远。看得出他并不一定真的要维护因果律。
    另一位物理学家赵雷蒙(Raymond Chia)提到“隧道效应”,但立刻“有专
业人士告诉媒体......和王立军的超光速实验没有任何联系。”

    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大众媒体对科学活动的报道方法,我并不是要单独指出这
篇报道有什么不对。相反,相比于其他科学新闻,它没有什么异常。但是和其他
大众媒体对科学活动报道一样,它使我们对科学活动产生误解,而且这种报道的
负作用还会反作用到科学本身。

    现在可以谈谈因果律了。我们从日常经验中感觉到事物的因果关系,于是对
因果律的研究成为认识论学者的问题之一,把因果律推向极致的是牛顿力学,于
是因果律在康德那里就占很重要的地位。当代哲学家波普耳在解决休莫的“归纳
问题”的时候,同时也解决了康德“因果律”问题(见《客观知识》)。可以简
单概括为:归纳法不成立了,所以因果律也不成立了。具体的论证过程和精确表
述,大家可以去看原著。需要指出的是,论证纯粹是认识论的,并不引用任何物
理学的结论。但是若没有相对论的提出使人们重新审视因果关系,以及量子力学
对因果关系的直接挑战,波普耳大概是不会作如此大胆的猜想的。从这种意义上
说,推翻因果律的是上一次物理革命,而不是下一次(如果还有下一次)。
    即使不认同波普耳的认识论思想,我们也会看到因果律在现代认识论中并没
有多少地位。逻辑实证主义及其发展的操作主义,工具主义等很少谈到因果律。
一定要回到康德的因果律或别人更为蹩脚的表述的因果律,可能就得回到牛顿力
学,这当然是不能接受的。

    在”因果律”提法的背后,人们可能是想说逻辑推理和逻辑运算的问题。许
多人把两者搞混,实际上并不是同一个问题。对于逻辑和数学为什么能用于实际
,波普耳也有过论证,见《猜想与反驳》,其结论是可以接受的,不过论证过程
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对于传统逻辑的挑战源于对量子力学的诠释,出于对量子力
学解释的困难和逻辑悖论的存在,一些物理学家和逻辑学家猜想传统逻辑可能不
是唯一的逻辑,于是致力于发展“量子逻辑”,这种探索并非没有成果,但结果
之一是这种“量子逻辑”和传统逻辑并不是同一层意义上的东西。我们仍然在用
传统逻辑推理和演算。另一方面,量子力学不需要任何统一的解释,或者说应用
量子力学的人并不把解释当回事儿,量子力学同样产生了和正在产生着重大的影
响。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几点结论。第一、人们能够简单的预想到的科学活动
对于认识论的作用已经是产生过作用的了。有可能存在新的科学革命对认识论产
生新的冲击,但它将依赖于对认识论的进一步探讨,而不是再纠缠于原来的问题
。第二、科学不需要认识论的解释同样可以发展。虽然在历史史上对认识论的讨
论的困难经常成为科学革命的先兆。第三、通常是科学理论和认识论相互作用,
而不是单个的实验。

    那么这个实验会说明什么呢?“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光的本质和行为属性”这
是实验者自己的话,这不应该仅被看做一种谦词,这就是我们倡导的老实的科学
态度。对于一个实验我们不能要求太多,在没有新理论对它解释之前而谈论它要
打破旧理论是不明智的。这令我想起80年代末的犹他洲的电化学反应中测得中子
的实验,当这一结果被猜想为“室温核聚变”的时候,世界范围的科学家都群起
而效之。实验结果并没有明显的被推翻,但是没有任何理论能把它解释成核聚变
,于是这一实验被“放起来了。”(鱼龙混杂的仿效者的实验结果又增加了对实
验进行分析的难度)科学史上这种被“放起来”的实验是很多的,因为没有一个
足够有效的理论去解释它,于是也不知道下一步该作什么,而通常以单个的实验
为基础提出新理论也是困难的。
    
    究竟王利军这一实验将被纳入传统理论的框架,还是真的预示着新理论的产
生?只有在新理论产生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说它有可能打破旧理论,而不是“实
验获得证实”的时候。而新理论是否会有对认识论的影响,更是两可的问题。即
使有影响,也不会再是“因果律”问题,因为这一问题已经解决。将会对认识论
的什么方面产生什么影响,我们一点边都摸不着。从这方面来考虑,新理论并不
象当初相对论的产生那样呼之欲出。

雷尧 2000-06-08       http://go.163.com/~xuecl



    
            

--
http://go.163.com/~xuecl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9.210.118]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