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粤黎越正>>>>羊和神仙的故事Z

主题:羊和神仙的故事Z
发信人: hoey-pio(GreenTeaの心)
整理人: cywx(2003-03-12 18:19:01), 站内信件
羊全身是宝,同人的关系十分密切。通过人编造的神仙故事,羊和神仙也十分密切。羊年谈羊和神仙,虽属无稽,亦是见先民对羊的钟爱。

  广州绝不产羊,却别名羊城,未免令人感到诧异。原来这雅号最早来自晋朝顾微(一说裴渊)撰《广州记》,它叙述那时广州官厅的大梁上,画着五匹羊和盛有五谷的口袋。相传战国时候,曾有五匹羊衔着谷穗来到广州。据《晋史·吴隐之传》说,晋朝广州地区流行瘟疫,除了贪婪之辈,人们不愿来广州当官,所以官厅大梁画了羊的图像,表示祥瑞,因为《说文解字》的释义:“羊,祥也。”羊作为吉祥之物,可以驱病挡灾。到了明末清初,屈大均撰《广东新语》,羊就和神仙联系在一起,故事的内容改为周夷王(公元前894—前877年)时候,南海有五位仙人,穿上五种不同颜色的衣服,骑着五种不同毛色的羊,各拿一支有六条谷穗的稻?,送给当地人士,并祝福说:“愿此??(市镇),永无荒饥。”说完,仙人腾空而去,羊在地面化为岩石。这个神话,充分体现了古代农业社会人们的愿望。

  托名汉朝刘向撰《列仙传》载:周成王(公元前1159—前1077年)时候,羌族人葛由,欢喜刻制木羊,在市场出售。有一天,他骑羊去西蜀(今四川),蜀中的王侯贵人都跟着他去绥山,绥山在峨嵋山西南,山势极为高峻,跟随去的都成了仙人,不再回到俗世。当地民谚说:“得绥山一桃,虽不得仙,亦足以豪。”这神话反映古代人们希望长寿的心态。

  托名晋朝葛洪撰《神仙传》载:丹溪人皇初平,年十五岁,家中要他去牧羊,有位道士看见他为人善良谨慎,便带他到金华山(在今浙江金华县北)的石室内,四十多年没回家。他哥哥皇初起四处寻找,后在市场向一位道士求卜,道士说:金华山有个牧童皇初平,是你弟弟吗?他听了大喜过望,立即跟随道士入山,果然兄弟相见。皇初起问道:“羊在何处?”初平回答:“羊在山的东边。”初起去看,并不见羊,便说:“山的东边没有羊。”初平答道:“羊确在那地方,只是哥哥没有看见。”于是兄弟一同去看,初平大声呼喝:“羊起来。”这时白石却变为羊,有数万头之多。初起说:“弟弟有此神通,我可以学吗?”初平表示可以。后来兄弟二人返回家乡,所有亲人都已去世多时。这神话说明古人不仅希望富有,同时还要长寿。

  托名南北朝时宋朝刘义庆撰《幽明录》,把仙境中的羊,描写为螭龙,羊须中藏有三颗珍珠,人们吞食其中第一颗珍珠,可与天地同寿;如只吞食第二颗珍珠,可以延年;如只吞食第三颗珍珠,可以充饥。这神话不仅寄托人们的理想,而且是对羊的神化,把羊看成是龙一样的神物。 


----
                 
粤版居民身份证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