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科学大观>>● 自然科学>>物理学>>杨振宁《美与物理学》>>美与物理学(转寄)三

主题:美与物理学(转寄)三
发信人: KGB()
整理人: pigboy(2000-01-16 00:20:13), 站内信件
1925年夏天,23岁的海森伯在雾中摸索,终于摸到了方向,写了
上 面所提到的那篇文章。 有人说这是三百年来物理学史上继牛顿的
《数学原理》以后影响最深远的一篇文章。

    可是这篇文章只开创了一个摸索前进的方向,此后两年间还要通
过 玻 恩(M.  Born  ,  1882  -  1970)、 狄拉克、 薛定谔(E.
Schrdinger , 1887 - 1961)、玻尔等人和海森伯自己的努力,量子
力学的整体架构才逐渐完成。量子力学使物理学跨入崭新的时代,更
直接影响了二十世纪的工业发展,举凡核能发电、核武器、激光、半
导体元件等都是量子力学的产物。

    1927年夏, 25岁尚未结婚的海森伯当了莱比锡(Leipzig)大学
理论物理系主任。后来成名的布洛赫(F. Bloch , 1905 - 1983,核
磁共振机制创建者)和特勒(E. Teller , 1908 -,“氢弹之父”,
我在芝加哥大学时的博士学位导师)都是他的学生。 他喜欢打乒 乓
球,而且极好胜。第一年他在系中称霸。1928年秋自美国来了一位博
士后,自此海森伯只能屈居亚军。这位博士后的名字是大家都很熟悉
的——周培源。

    海森伯所有的文章都有一共同特点:朦胧、不清楚、有渣滓,与
狄拉克的文章的风格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读了海森伯的文章,你会
惊叹他的独创力(originality), 然而会觉得问题还没有做完,没
有做乾净,还要发展下去;而读了狄拉克的文章,你也会惊叹他的独
创力,同时却觉得他似乎已把一切都发展到了尽头,没有甚么再可以
做下去了。

    前面提到狄拉克的文章给人“秋水文章不染尘”的感受。海森伯
的文章则完全不同。二者对比清浊分明。我想不到有甚么诗句或成语
可以描述海森伯的文章,既能道出他的天才的独创性,又能描述他的
思路中不清楚、有渣滓、有时似乎茫然乱摸索的特点。


--
                
            我是传说中的克隆熊猫。
                               KGB  的大名刻下了……
                   

※ 来源:·Netease BBS bbs.nease.net·[FROM: gw.gznet.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