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GB()
整理人: pigboy(2000-01-16 00:19:49), 站内信件
|
二十世纪的物理学家中,风格最独特的就数狄拉克了。我曾想把 他的文章的风格写下来给我的文、史、艺术方面的朋友们看,始终不 知如何下笔。去年偶然在香港大公报大公园一栏上看到一篇文章,其 中引了高适(700 - 765)在《答侯少府》中的诗句: “性灵出万 象,风骨超常伦。”我非常高兴,觉得用这两句诗来描述狄拉克方程 和反粒子理论是再好没有了:一方面狄拉克方程确实包罗万象,而用 “出”字描述狄拉克的灵感尤为传神。另一方面,他于1928年以后四 年间不顾玻尔(N. Bohr , 1885 - 1962)、海森伯、泡利等当时的 大物理学家的冷嘲热讽,始终坚持他的理论,而最后得到全胜,正合 “风骨超常伦”。
可是甚么是“性灵”呢?这两个字联起来字典上的解释不中肯。 若直觉地把“性情”、“本性”、“心灵”、“灵魂”、“灵感”、 “灵犀”、 “圣灵”(Ghost)等加起来似乎是指直接的、原始的、 未加琢磨的思路,而这恰巧是狄拉克方程之精神。刚好此时我和香港 中 文大学童元方博士谈到《二十一世纪》1996年6月号钱锁桥的一篇 文章,才知道袁宏道(1568 - 1610)(和后来的周作人〔1885 - 1967〕, 林语堂〔1895 - 1976〕等)的性灵论。袁宏道说他的弟弟 袁中道(1570 - 1623)的诗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这也正是 狄拉克作风的特征。“非从自己的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又正好描 述了狄拉克的独创性!
二、海森伯
比狄拉克年长一岁的海森伯是二十世纪另一位大物理学家,有人 认为他比狄拉克还要略高一筹。他于1925年夏天写了一篇文章,引导 出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三十八年以后科学史家库恩(T. Kuhn , 1922 - 1996)访问他,谈到构思那个工作时的情景。海森伯说:
爬山的时候,你想爬某个山峰,但往往到处是雾……你有地图, 或别的索引之类的东西,知道你的目的地, 但是仍堕入雾中。 然后 ……忽然你模糊地, 只在数秒钟的功夫, 自雾中看到一些形象,你 说:“哦,这就是我要找的大石。”整个情形自此而发生了突变,因 为虽然你仍不知道你能不能爬到那块大石,但是那一瞬间你说:“我 现在知道我在甚么地方了。我必须爬近那块大石,然后就知道该如何 前进了。”
这段谈话生动地描述了海森伯1925年夏摸索前进的情形。要了解 当时的气氛,必须知道自从1913年玻尔提出了他的原子模型以后,物 理学即进入了一个非常时代: 牛顿(I. Newton , 1642 - 1727)力 学的基础发生了动摇,可是用了牛顿力学的一些观念再加上一些新的 往往不能自圆其说的假设,却又可以准确地描述许多原子结构方面奇 特的实验结果。奥本海默(J.R. Oppenheimer , 1904 - 1967)这样 描述这个不寻常的时代:
那是一个在实验室里耐心工作的时代,有许多关键性的实验和大 胆的决策,有许多错误的尝试和不成熟的假设。那是一个真挚通讯与 匆忙会议的时代,有许多激烈的辩论和无情的批评,里面充满了巧妙 的数学性的挡架方法。
对于那些参加者,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自宇宙结构的新认识中 他们得到了激奋,也尝到了恐惧。这段历史恐怕永远不会被完全纪录 下来。 要写这段历史须要有像写奥迪帕斯(Oedipus)或写克伦威尔 (Cromwell)那样的笔力,可是由于涉及的知识距离日常生活是如此 遥远,实在很难想像有任何诗人或史家能胜任。
-- 我是传说中的克隆熊猫。 KGB 的大名刻下了……
※ 来源:·Netease BBS bbs.nease.net·[FROM: gw.gznet.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