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科学大观>>● 自然科学>>数学>>寻找《九章算术》

主题:寻找《九章算术》
发信人: wasguru()
整理人: bsese(2000-05-30 10:53:49), 站内信件
【 在 y1y1y1 (再生豆) 的大作中提到: 】
: 不知哪里可买到祖冲之的《九章算术》?
: 我想如果只是一个圆周率3.14和沟谷定理
: 也用不了“九章”呀?
: 失传了不成?可这两项发现是怎么知道的呢?
:    .......


呵呵,打算编写中小学辅助教材?《九章算术》可不是祖冲之写的,这书比祖冲
之还早,估计成书于东汉时期,原作者不详。后有刘徽(魏晋)和李淳风(唐)
做注解。《九章算术》全文附后:


               刘徽九章算术注原序

  昔在包牺氏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九九之术以合六爻
之变。暨于黄帝神而化之,引而伸之,于是建历纪,协律吕,用稽道原,然后两
仪四象精微之气可得而效焉。记称隶首作数,其详未之闻也。按周公制礼而有九
数,九数之流,则九章是矣。

  往者暴秦焚书,经术散坏。自时厥后,汉北平侯张苍、大司农中丞耿寿昌皆
以善算命世。苍等因旧文之遗残,各称删补。故校其目则与古或异,而所论者多
近语也。

  徽幼习九章,长再详览。观阴阳之割裂,总算术之根源,探赜之暇,遂悟其
意。是以敢竭顽鲁,采其所见,为之作注。事类相推,各有攸归,故枝条虽分而
同本干者,知发其一端而已。又所析理以辞,解体用图,庶亦约而能周,通而不
黩,览之者思过半矣。且算在六艺,古者以宾兴贤能,教习国子。虽曰九数,其
能穷纤入微,探测无方。至于以法相传,亦犹规矩度量可得而共,非特难为也。
当今好之者寡,故世虽多通才达学,而未必能综于此耳。

  周官大司徒职,夏至日中立八尺之表,其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说云,南
戴日下万五千里。夫云尔者,以术推之。按九章立四表望远及因木望山之术,皆
端旁互见,无有超邈若斯之类。然则苍等为术犹未足以博尽群数也。徽寻九数有
重差之名,原其指趣乃所以施于此也。凡望极高、测绝深而兼知其远者必用重差
,句股则必以重差为率,故曰重差也。立两表于洛阳之城,令高八尺。南北各尽
平地,同日度其正中之景。以景差为法,表高乘表间为实,实如法而一,所得加
表高,即日去地也。以南表之景乘表间为实,实如法而一,即为从南表至南戴日
下也。以南戴日下及日去地为句、股,为之求弦,即日去人也。以径寸之筒南望
日,日满筒空,则定筒之长短以为股率,以筒径为句率,日去人之数为大股,大
股之句即日径也。虽天圆穹之象犹曰可度,又况泰山之高与江海之广哉。徽以为
今之史籍且略举天地之物,考论厥数,载之于志,以阐世术之美。辄造重差,并
为注解,以究古人之意,缀于句股之下。度高者重表,测深者累矩,孤离者三望
,离而又旁求者四望。触类而长之,则虽幽遐诡伏,靡所不入。博物君子,详而
览焉。




                九章算术卷第一

                  方田

[一]今有田广十五步,从十六步。问为田几何?
   答曰:一亩。

[二]又有田广十二步,从十四步。问为田几何?
   答曰:一百六十八步。
   方田术曰:广从步数相乘得积步。
   以亩法二百四十步除之,即亩数。百亩为一顷。

[三]今有田广一里,从一里。问为田几何?
   答曰:三顷七十五亩。

[四]又有田广二里,从三里。问为田几何?
   答曰:二十二顷五十亩。
   里田术曰:广从里数相乘得积里。以三百七十五乘之,即亩数。

[五]今有十八分之十二。问约之得几何?
   答曰:三分之二。

[六]又有九十一分之四十九。问约之得几何?
   答曰:十三分之七。
   约分术曰: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
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

[七]今有三分之一,五分之二。问合之得几何?
   答曰:十五分之十一。

[八]又有三分之二,七分之四,九分之五。问合之得几何?
   答曰:得一、六十三分之五十。

[九]又有二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三,五分之四。问合之得几何?
   答曰:得二、六十分之四十三。
   合分术曰:母互乘子,并以为实,母相乘为法,实如法而一。不满法者,
以法命之。其母同者,直相从之。

[一0]今有九分之八,减其五分之一。问余几何?
    答曰:四十五分之三十一。

[一一]又有四分之三,减其三分之一。问余几何?
    答曰:十二分之五。
    减分术曰:母互乘子,以少减多,余为实,母相乘为法,实如法而一。


[一二]今有八分之五,二十五分之十六。问孰多?多几何?
    答曰:二十五分之十六多,多二百分之三。

[一三]又有九分之八,七分之六。问孰多?多几何?
    答曰:九分之八多,多六十三分之二。

[一四]又有二十一分之八,五十分之十七。问孰多?多几何?
    答曰:二十一分之八多,多一千五十分之四十三。
    课分术曰:母互乘子,以少减多,余为实,母相乘为法,实如法而一,
即相多也。

[一五]今有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三。问减多益少,各几何而平?
    答曰:减四分之三者二,三分之二者一,并以益三分之一,而各平于十
二分之七。

[一六]又有二分之一,三分之二,四分之三。问减多益少,各几何而平?
    答曰:减三分之二者一,四分之三者四,并以益二分之一,而各平于三
十六分之二十三。
    平分术曰:母互乘子,副并为平实,母相乘为法。以列数乘未并者各自
为列实。亦以列数乘法,以平实减列实,余,约之为所减。并所减以益于少,以
法命平实,各得其平。

[一七]今有七人,分八钱三分钱之一。问人得几何?
    答曰:人得一钱、二十一分钱之四。

[一八]又有三人,三分人之一,分六钱三分钱之一,四分钱之三。问人得几何

    答曰:人得二钱、八分钱之一。
    经分术曰:以人数为法,钱数为实,实如法而一。有分者通之,重有分
者同而通之。

[一九]今有田广七分步之四,从五分步之三。问为田几何?
    答曰:三十五分步之十二。

[二0]又有田广九分步之七,从十一分步之九。问为田几何?
    答曰:十一分步之七。

[二一]又有田广五分步之四,从九分步之五,问为田几何?
    答曰:九分步之四。
    乘分术曰:母相乘为法,子相乘为实,实如法而一。

[二二]今有田广三步、三分步之一,从五步、五分步之二。问为田几何?
    答曰:十八步。

[二三]又有田广七步、四分步之三,从十五步、九分步之五。问为田几何?
    答曰:一百二十步、九分步之五。

[二四]又有田广十八步、七分步之五,从二十三步、十一分步之六。问为田几
何?
    答曰:一亩二百步、十一分步之七。
    大广田术曰:分母各乘其全,分子从之,相乘为实。分母相乘为法。实
如法而一。

[二五]今有圭田广十二步,正从二十一步。问为田几何?
    答曰:一百二十六步。

[二六]又有圭田广五步、二分步之一,从八步、三分步之二。问为田几何?
    答曰:二十三步、六分步之五。
    术曰:半广以乘正从。

[二七]今有邪田,一头广三十步,一头广四十二步,正从六十四步。问为田几
何?
    答曰:九亩一百四十四步。

[二八]又有邪田,正广六十五步,一畔从一百步,一畔从七十二步。问为田几
何?
    答曰:二十三亩七十步。
    术曰:并两邪而半之,以乘正从若广。又可半正从若广,以乘并,亩法
而一。

[二九]今有箕田,舌广二十步,踵广五步,正从三十步。问为田几何?
    答曰:一亩一百三十五步。

[三0]又有箕田,舌广一百一十七步,踵广五十步,正从一百三十五步。问为
田几何?
    答曰:四十六亩二百三十二步半。
    术曰:并踵舌而半之,以乘正从。亩法而一。

[三一]今有圆田,周三十步,径十步。问为田几何?
    答曰:七十五步。

[三二]又有圆田,周一百八十一步,径六十步、三分步之一。问为田几何?
    答曰:十一亩九十步、十二分步之一。
    术曰:半周半径相乘得积步。
    又术曰:周径相乘,四而一。
    又术曰:径自相乘,三之,四而一。
    又术曰:周自相乘,十二而一。

[三三]今有宛田,下周三十步,径十六步。问为田几何?
    答曰:一百二十步。

[三四]又有宛田,下周九十九步,径五十一步。问为田几何?
    答曰:五亩六十二步、四分步之一。
    术曰:以径乘周,四而一。

[三五]今有弧田,弦三十步,矢十五步。问为田几何?
    答曰:一亩九十七步半。

[三六]又有弧田,弦七十八步、二分步之一,矢十三步、九分步之七。问为田
几何?
    答曰:二亩一百五十五步、八十一分步之五十六。
    术曰:以弦乘矢,矢又自乘,并之,二而一。

[三七]今有环田,中周九十二步,外周一百二十二步,径五步。问为田几何?

    答曰:二亩五十五步。

[三八]又有环田,中周六十二步、四分步之三,外周一百一十三步、二分步之
一,径十二步、三分步之二。问为田几何?
    答曰:四亩一百五十六步、四分步之一。
    术曰:并中外周而半之,以径乘之为积步。
    密率术曰:置中外周步数,分母、子各居其下。母互乘子,通全步,内
分子。以中周减外周,余半之,以益中周。径亦通分内子,以乘周为实。分母相
乘为法,除之为积步,余积步之分。以亩法除之,即亩数也。



                九章算术卷第二

                  粟米

   粟米之法:
     粟率五十   粝米三十
     粺米二十七  凿米二十四
     御米二十一  小●十三半
     大●五十四  粝饭七十五
     粺饭五十四  凿饭四十八
     御饭四十二  菽、答、麻、麦各四十五
     稻六十    豉六十三
     飧九十    熟菽一百三半
     孽一百七十五
     今有术曰:以所有数乘所求率为实,以所有率为法,实如法而一。

[一]今有粟一斗,欲为粝米。问得几何?
   答曰:为粝米六升。
   术曰:以粟求粝米,三之,五而一。

[二]今有粟二斗一升,欲为粺米。问得几何?
   答曰:为粺米一斗一升、五十分升之十七。
   术曰:以粟求粺米,二十七之,五十而一。

[三]今有粟四斗五升,欲为凿米。问得几何?
   答曰:为凿米二斗一升、五分升之三。
   术曰:以粟求凿米,十二之,二十五而一。

[四]今有粟七斗九升,欲为御米。问得几何?
   答曰:为御米三斗三升、五十分升之九。
   术曰:以粟求御米,二十一之,五十而一。

[五]今有粟一斗,欲为小●。问得几何?
   答曰:为小●二升、一十分升之七。
   术曰:以粟求小●,二十七之,百而一。

[六]今有粟九斗八升,欲为大●。问得几何?
   答曰:为大●一十斗五升、二十五分升之二十一。
   术曰:以粟求大●,二十七之,二十五而一。

[七]今有粟二斗三升,欲为粝饭。问得几何?
   答曰:为粝饭三斗四升半。
   术曰:以粟求粝饭,三之,二而一。

[八]今有粟三斗六升,欲为粺饭。问得几何?
   答曰:为粺饭三斗八升、二十五分升之二十二。
   术曰:以粟求粺饭,二十七之,二十五而一。

[九]今有粟八斗六升,欲为凿饭。问得几何?
   答曰:为凿饭八斗二升、二十五分升之一十四。
   术曰:以粟求凿饭,二十四之,二十五而一。

[一0]今有粟九斗八升,欲为御饭。问得几何?
    答曰:为御饭八斗二升、二十五分升之八。
    术曰:以粟求御饭,二十一之,二十五而一。

[一一]今有粟三斗少半升,欲为菽。问得几何?
    答曰:为菽二斗七升、一十分升之三。

[一二]今有粟四斗一升、太半升,欲为答。问得几何?
    答曰:为答三斗七升半。

[一三]今有粟五斗、太半升,欲为麻。问得几何?
    答曰:为麻四斗五升、五分升之三。

[一四]今有粟一十斗八升、五分升之二,欲为麦。问得几何?
    答曰:为麦九斗七升、二十五分升之一十四。
    术曰:以粟求菽、答、麻、麦,皆九之,十而一。

[一五]今有粟七斗五升、七分升之四,欲为稻。问得几何?
    答曰:为稻九斗、三十五分升之二十四。
    术曰:以粟求稻,六之,五而一。

[一六]今有粟七斗八升,欲为豉。问得几何?
    答曰:为豉九斗八升、二十五分升之七。
    术曰:以粟求豉,六十三之,五十而一。

[一七]今有粟五斗五升,欲为飧。问得几何?
    答曰:为飧九斗九升。
    术曰:以粟求飧,九之,五而一。

[一八]今有粟四斗,欲为熟菽。问得几何?
    答曰:为熟菽八斗二升、五分升之四。
    术曰:以粟求熟菽,二百七之,百而一。

[一九]今有粟二斗,欲为孽。问得几何?
    答曰:为孽七斗。
    术曰:以粟求孽,七之,二而一。

[二0]今有粝米十五斗五升、五分升之二,欲为粟。问得几何?
    答曰:为粟二十五斗九升。
    术曰:以粝米求粟,五之,三而一。

[二一]今有粺米二斗,欲为粟。问得几何?
    答曰:为粟三斗七升、二十七分升之一。
    术曰:以粺米求粟,五十之,二十七而一。

[二二]今有凿米三斗、少半升,欲为粟。问得几何?
    答曰:为粟六斗三升、三十六分升之七。
    术曰:以凿米求粟,二十五之,十三而一。

[二三]今有御米十四斗,欲为粟。问得几何?
    答曰:为粟三十三斗三升、少半升。
    术曰:以御米求粟,五十之,二十一而一。

[二四]今有稻一十二斗六升、一十五分升之一十四,欲为粟。问得几何?
    答曰:为粟一十斗五升、九分升之七。
    术曰:以稻求粟,五之,六而一。

[二五]今有粝米一十九斗二升、七分升之一,欲为粺米。问得几何?
    答曰:为粺米一十七斗二升、一十四分升之一十三。
    术曰:以粝米求粺米,九之,十而一。

[二六]今有粝米六斗四升、五分升之三,欲为粝饭。问得几何?
    答曰:为粝饭一十六斗一升半。
    术曰:以粝米求粝饭,五之,二而一。

[二七]今有粝饭七斗六升、七分升之四,欲为飧。问得几何?
    答曰:为飧九斗一升、三十五分升之三十一。
    术曰:以粝饭求飧,六之,五而一。

[二八]今有菽一斗,欲为熟菽。问得几何?
    答曰:为熟菽二斗三升。
    术曰:以菽求熟菽,二十三之,十而一。

[二九]今有菽二斗,欲为豉。问得几何?
    答曰:为豉二斗八升。
    术曰:以菽求豉,七之,五而一。

[三0]今有麦八斗六升、七分升之三,欲为小●,问得几何?
    答曰:为小●二斗五升、一十四分升之一十三。
    术曰:以麦求小●,三之,十而一。

[三一]今有麦一斗,欲为大●。问得几何?
    答曰:为大●一斗二升。
    术曰:以麦求大●,六之,五而一。

[三二]今有出钱一百六十,买瓴甓十八枚。问枚几何?
    答曰:一枚,八钱、九分钱之八。

[三三]今有出钱一万三千五百,买竹二千三百五十个。问个几何?
    答曰:一个,五钱、四十七分钱之三十五。
    经率术曰:以所买率为法,所出钱数为实,实如法得一钱。

[三四]今有出钱五千七百八十五,买漆一斛六斗七升、太半升。欲斗率之,问
斗几何。
    答曰:一斗,三百四十五钱、五百三分钱之一十五。

[三五]今有出钱七百二十,买缣一匹二丈一尺。欲丈率之,问丈几何?
    答曰:一丈,一百一十八钱、六十一分钱之二。

[三六]今有出钱二千三百七十,买布九匹二丈七尺。欲匹率之,问匹几何?
    答曰:一匹,二百四十四钱、一百二十九分钱之一百二十四。

[三七]今有出钱一万三千六百七十,买丝一石二钧一十七斤。欲石率之,问石
几何?
    答曰:一石,八千三百二十六钱、一百九十七分钱之一百七十八。
    经术术曰:以所求率乘钱数为实,以所买率为法,实如法得一。

[三八]今有出钱五百七十六,买竹七十八个。欲其大小率之,问各几何?
    答曰:
    其四十八个,个七钱。
    其三十个,个八钱。

[三九]今有出钱一千一百二十,买丝一石二钧十八斤。欲其贵贱斤率之,问各
几何?
    答曰:
    其二钧八斤,斤五钱。
    其一石一十斤,斤六钱。

[四0]今有出钱一万三千九百七十,买丝一石二钧二十八斤三两五铢。欲其贵
贱石率之,问各几何?
    答曰:
    其一钧九两一十二铢,石八千五十一钱。
    其一石一钧二十七斤九两一十七铢,石八千五十二钱。

[四一]今有出钱一万三千九百七十,买丝一石二钧二十八斤三两五铢。欲其贵
贱钧率之,问各几何?
    答曰:
    其七斤一十两九铢,钧二千一十二钱。
    其一石二钧二十斤八两二十铢,钧二千一十三钱。

[四二]今有出钱一万三千九百七十,买丝一石二钧二十八斤三两五铢。欲其贵
贱斤率之,问各几何?
    答曰:
    其一石二钧七斤十两四铢,斤六十七钱。
    其二十斤九两一铢,斤六十八钱。

[四三]今有出钱一万三千九百七十,买丝一石二钧二十八斤三两五铢。欲其贵
贱两率之,问各几何?
    答曰:
    其一石一钧一十七斤一十四两一铢,两四钱。
    其一钧一十斤五两四铢,两五钱。
    其率术曰:各置所买石、钧、斤、两以为法,以所率乘钱数为实,实如
法而一。不满法者反以实减法,法贱实贵。

[四四]今有出钱一万三千九百七十,买丝一石二钧二十八斤三两五铢。欲其贵
贱铢率之,问各几何?
    答曰:
    其一钧二十斤六两十一铢,五铢一钱。
    其一石一钧七斤一十二两一十八铢,六铢一钱。

[四五]今有出钱六百一十,买羽二千一百翭。欲其贵贱率之,问各几何?
    答曰:
    其一千一百四十翭,三翭一钱。
    其九百六十翭,四翭一钱。

[四六]今有出钱九百八十,买矢簳五千八百二十枚。欲其贵贱率之,问各几何

    答曰:
    其三百枚,五枚一钱。
    其五千五百二十枚,六枚一钱。
    反其率术曰:以钱数为法,所率为实,实如法而一。不满法者反以实减
法,法少,实多。二物各以所得多少之数乘法实,即物数。




                九章算术卷第三
                  衰分

    衰分术曰:各置列衰,副并为法,以所分乘未并者各自为实,实如法而
一。不满法者,以法命之。

[一]今有大夫、不更、簪裹、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
之,问各得几何?
   答曰:
   大夫得一鹿、三分鹿之二。
   不更得一鹿、三分鹿之一。
   簪裹得一鹿。
   上造得三分鹿之二。
   公士得三分鹿之一。
   术曰:列置爵数,各自为衰,副并为法。以五鹿乘未并者,各自为实。实
如法得一鹿。

[二]今有牛、马、羊食人苗。苗主责之粟五斗。羊主曰:‘我羊食半马。’马
主曰:‘我马食半牛。’今欲衰偿之,问各出几何?
   答曰:
   牛主出二斗八升、七分升之四。
   马主出一斗四升、七分升之二。
   羊主出七升、七分升之一。
   术曰:置牛四、马二、羊一,各自为列衰,副并为法。以五斗乘未并者各
自为实。实如法得一斗。

[三]今有甲持钱五百六十,乙持钱三百五十,丙持钱一百八十,凡三人俱出关
,关税百钱。欲以钱数多少衰出之,问各几何?
   答曰:
   甲出五十一钱、一百九分钱之四十一。
   乙出三十二钱、一百九分钱之一十二。
   丙出一十六钱、一百九分钱之五十六。
   术曰:各置钱数为列衰,副并为法,以百钱乘未并者,各自为实,实如法
得一钱。

[四]今有女子善织,日自倍,五日织五尺。问日织几何?
   答曰:
   初日织一寸、三十一分寸之十九。
   次日织三寸、三十一分寸之七。
   次日织六寸、三十一分寸之十四。
   次日织一尺二寸、三十一分寸之二十八。
   次日织二尺五寸、三十一分寸之二十五。
   术曰:置一、二、四、八、十六为列衰,副并为法,以五尺乘未并者,各
自为实,实如法得一尺。

[五]今有北乡算八千七百五十八,西乡算七千二百三十六,南乡算八千三百五
十六,凡三乡,发徭三百七十八人。欲以算数多少衰出之,问各几何?
   答曰:
   北乡遣一百三十五人、一万二千一百七十五分人之一万一千六百三十七。

   西乡遣一百一十二人、一万二千一百七十五分人之四千四。
   南乡遣一百二十九人、一万二千一百七十五分人之八千七百九。
   术曰:各置算数为列衰,副并为法,以所发徭人数乘未并者,各自为实,
实如法得一人。

[六]今有禀粟,大夫、不更、簪裹、上造、公士,凡五人,一十五斗。今有大
夫一人后来,亦当禀五斗。仓无粟,欲以衰出之,问各几何?
   答曰:
   大夫出一斗、四分斗之一。
   不更出一斗。
   簪褭出四分斗之三。
   上造出四分斗之二。
   公士出四分斗之一。

   术曰:各置所禀粟斛斗数,爵次均之,以为列衰,副并而加后来大夫亦五
斗,得二十以为法。以五斗乘未并者各自为实。实如法得一斗。

[七]今有禀粟五斛,五人分之,欲令三人得三,二人得二。问各几何?
   答曰:
   三人,人得一斛一斗五升、十三分升之五。
   二人,人得七斗六升、十三分升之十二。
   术曰:置三人,人三;二人,人二,为列衰。副并为法。以五斛乘未并者
,各自为实。实如法得一斛。
   返衰术曰:列置衰而令相乘,动者为不动者衰。

[八]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出百钱。欲令高爵出少
,以次渐多,问各几何?
   答曰:
   大夫出八钱、一百三十七分钱之一百四。
   不更出一十钱、一百三十七分钱之一百三十。
   簪褭出一十四钱、一百三十七分钱之八十二。
   上造出二十一钱、一百三十七分钱之一百二十三。
   公士出四十三钱、一百三十七分钱之一百九。
   术曰:置爵数各自为衰,而返衰之,副并为法。以百钱乘未并者各自为实
。实如法得一钱。

[九]今有甲持粟三升,乙持粝米三升,丙持粝饭三升。欲令合而分之,问各几
何?
   答曰:
   甲二升、一十分升之七。
   乙四升、一十分升之五。
   丙一升、一十分升之八。
   术曰:以粟率五十、粝米率三十、粝饭率七十五为衰、而返衰之,副并为
法。以九升乘未并者各自为实。实如法得一升。

[一0]今有丝一斤,价直二百四十。今有钱一千三百二十八,问得丝几何?
    答曰:五斤八两一十二铢、三分铢之四。
    术曰:以一斤价数为法,以一斤乘今有钱数为实,实如法得丝数。

[一一]今有丝一斤价直三百四十三。今有丝七两一十二铢,问得钱几何?
    答曰:一百六十一钱、三十二分钱之二十三。
    术曰:以一斤铢数为法,以一斤价数,乘七两一十二铢为实。实如法得
钱数。

[一二]今有缣一丈价直一百二十六。今有缣一匹九尺五寸,问得钱几何?
    答曰:六百三十三钱、五分钱之三。
    术曰:以一丈寸数为法,以价钱数乘今有缣寸数为实,实如法得钱数。


[一三]今有布一匹,价直一百二十三。今有布二丈七尺,问得钱几何?
    答曰:八十四钱、 分钱之三。
    术曰:以一匹尺数为法,今有布尺数乘价钱为实,实如法得钱数。

[一四]今有素一匹一丈,价直六百二十五。今有钱五百,问得素几何?
    答曰:
    术曰:以价直为法,以一匹一丈尺数乘今有钱数为实。实如法得素数。


[一五]今有与人丝一十四斤,约得缣一十斤。今与人丝四十五斤八两,问得缣
几何?
    答曰:三十二斤八两。
    术曰:以一十四斤两数为法,以一十斤乘今有丝两数为实,实如法得缣
数。

[一六]今有丝一斤,耗七两。今有丝二十三斤五两,问耗几何?
    答曰:一百六十三两四铢半。
    术曰:以一斤展十六两为法,以七两乘今有丝两数为实,实如法得耗数


[一七]今有生丝三十斤,干之,耗三斤十二两。今有干丝一十二斤,问生丝几
何?
    答曰:一十三斤一十一两十铢、七分铢之二。
    术曰:置生丝两数,除耗数,余,以为法。三十斤乘干丝两数为实。实
如法得生丝数。

[一八]今有田一亩,收粟六升、太半升。今有田一顷二十六亩一百五十九步,
问收粟几何?
    答曰:八斛四斗四升、一十二分升之五。
    术曰:以亩二百四十步为法,以六升、太半升乘今有田积步为实,实如
法得粟数。

[一九]今有取保一岁,价钱二千五百。今先取一千二百,问当作日几何?
    答曰:一百六十九日、二十五分日之二十三。
    术曰:以价钱为法,以一岁三百五十四日乘先取钱数为实,实如法得日
数。

[二0]今有贷人千钱,月息三十。今有贷人七百五十钱,九日归之,问息几何

    答曰:六钱、四分钱之三。
    术曰:以月三十日,乘千钱为法。以息三十乘今所贷钱数,又以九日乘
之,为实。实如法得一钱。




                九章算术卷第四
                  少广

  少广术曰:置全步及分母子,以最下分母遍乘诸分子及全步,各以其母除其
子,置之于左。命通分者,又以分母遍乘诸分子,及已通者皆通而同之,并之为
法。置所求步数,以全步积分乘之为实。实如法而一,得从步。

[一]今有田广一步半。求田一亩,问从几何?
   答曰:一百六十步。
   术曰:下有半,是二分之一。以一为二,半为一,并之得三,为法。置田
二百四十步,亦以一为二乘之,为实。实如法得从步。

[二]今有田广一步半、三分步之一。求田一亩,问从几何?
   答曰:一百三十步、一十一分步之一十。
   术曰:下有三分,以一为六,半为三,三分之一为二,并之得一十一为法
。置田二百四十步,亦以一为六乘之,为实。实如法得从步。

[三]今有田广一步半、三分步之一、四分步之一。求田一亩,问从几何?
   答曰:一百一十五步、五分步之一。
   术曰:下有四分,以一为一十二,半为六,三分之一为四,四分之一为三
,并之得二十五,以为法。置田二百四十步,亦以一为一十二乘之,为实。实如
法而一,得从步。

[四]今有田广一步半、三分步之一、四分步之一、五分步之一。求田一亩,问
从几何?
   答曰:一百五步、一百三十七分步之一十五。
   术曰:下有五分,以一为六十,半为三十,三分之一为二十,四分之一为
一十五,五分之一为一十二,并之得一百三十七,以为法。置田二百四十步,亦
以一为六十乘之,为实。实如法得从步。

[五]今有田广一步半、三分步之一、四分步之一、五分步之一、六分步之一。
求田一亩,问从几何?
   答曰:九十七步、四十九分步之四十七。
   术曰:下有六分,以一为一百二十,半为六十,三分之一为四十,四分之
一为三十,五分之一为二十四,六分之一为二十,并之得二百九十四以为法。置
田二百四十步,亦以一为一百二十乘之,为实。实如法得从步。

[六]今有田广一步半、三分步之一、四分步之一、五分步之一、六分步之一、
七分步之一。求田一亩,问从几何?
   答曰:九十二步、一百二十一分步之六十八。
   术曰:下有七分,以一为四百二十,半为二百一十,三分之一为一百四十
,四分之一为一百五,五分之一为八十四,六分之一为七十,七分之一为六十,
并之得一千八十九,以为法。置田二百四十步,亦以一为四百二十乘之,为实。
实如法得从步。

[七]今有田广一步半、三分步之一、四分步之一、五分步之一、六分步之一、
七分步之一、八分步之一。求田一亩,问从几何?
   答曰:八十八步、七百六十一分步之二百三十二。
   术曰:下有八分,以一为八百四十,半为四百二十,三分之一为二百八十
,四分之一为二百一十,五分之一为一百六十八,六分之一为一百四十,七分之
一为一百二十,八分之一为一百五,并之得二千二百八十三,以为法。置田二百
四十步,亦以一为八百四十乘之,为实。实如法得从步。

[八]今有田广一步半、三分步之一、四分步之一、五分步之一、六分步之一、
七分步之一、八分步之一、九分步之一。求田一亩,问从几何?
   答曰:八十四步、七千一百二十九分步之五千九百六十四。
   术曰:下有九分,以一为二千五百二十,半为一千二百六十,三分之一为
八百四十,四分之一为六百三十,五分之一为五百四,六分之一为四百二十,七
分之一为三百六十,八分之一为三百一十五,九分之一为二百八十,并之得七千
一百二十九,以为法。置田二百四十步,亦以一为二千五百二十乘之,为实。实
如法得从步。

[九]今有田广一步半、三分步之一、四分步之一、五分步之一、六分步之一、
七分步之一、八分步之一、九分步之一、十分步之一。求田一亩,问从几何?
   答曰:八十一步、七千三百八十一分步之六千九百三十九。
   术曰:下有一十分,以一为二千五百二十,半为一千二百六十,三分之一
为八百四十,四分之一为六百三十,五分之一为五百四,六分之一为四百二十,
七分之一为三百六十,八分之一为三百一十五,九分之一为二百八十,十分之一
为二百五十二,并之得七千三百八十一,以为法。置田二百四十步,亦以一为二
千五百二十乘之,为实。实如法得从步。

[一0]今有田广一步半、三分步之一、四分步之一、五分步之一、六分步之一
、七分步之一、八分步之一、九分步之一、十分步之一、十一分步之一。求田一
亩,问从几何?
    答曰:七十九步、八万三千七百一十一分步之三万九千六百三十一。
    术曰:下有一十一分,以一为二万七千七百二十,半为一万三千八百六
十,三分之一为九千二百四十,四分之一为六千九百三十,五分之一为五千五百
四十四,六分之一为四千六百二十,七分之一为三千九百六十,八分之一为三千
四百六十五,九分之一为三千八十,一十分之一为二千七百七十二,一十一分之
一为二千五百二十,并之得八万三千七百一十一,以为法。置田二百四十步,亦
以一为二万七千七百二十乘之,为实。实如法得从步。

[一一]今有田广一步半、三分步之一、四分步之一、五分步之一、六分步之一
、七分步之一、八分步之一、九分步之一、十分步之一、十一分步之一、十二分
步之一。求田一亩,问从几何?
    答曰:七十七步、八万六千二十一分步之二万九千一百八十三。
    术曰:下有一十二分,以一为八万三千一百六十,半为四万一千五百八
十,三分之一为二万七千七百二十,四分之一为二万七百九十,五分之一为一万
六千六百三十二,六分之一为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七分之一为一万一千八百八十
,八分之一为一万三百九十五,九分之一为九千二百四十,一十分之一为八千三
百一十六,十一分之一为七千五百六十,十二分之一为六千九百三十,并之得二
十五万八千六十三,以为法。置田二百四十步,亦以一为八万三千一百六十乘之
,为实。实如法得从步。

[一二]今有积五万五千二百二十五步。问为方几何?
    答曰:二百三十五步。

[一三]又有积二万五千二百八十一步。问为方几何?
    答曰:一百五十九步。

[一四]又有积七万一千八百二十四步。问为方几何?
    答曰:二百六十八步。

[一五]又有积五十六万四千七百五十二步、四分步之一。问为方几何?
    答曰:七百五十一步半。

[一六]又有积三十九亿七千二百一十五万六百二十五步。问为方几何?
    答曰:六万三千二十五步。
    开方术曰:置积为实。借一算步之,超一等。议所得,以一乘所借一算
为法,而以除。除已,倍法为定法。其复除。折法而下。复置借算步之如初,以
复议一乘之,所得副,以加定法,以除。以所得副从定法。复除折下如前。若开
之不尽者为不可开,当以面命之。若实有分者,通分内子为定实。乃开之,讫,
开其母报除。若母不可开者,又以母乘定实,乃开之,讫,令如母而一。

[一七]今有积一千五百一十八步、四分步之三。问为圆周几何?
    答曰:一百三十五步。

[一八]今有积三百步。问为圆周几何?
    答曰:六十步。
    开圆术曰:置积步数,以十二乘之,以开方除之,即得周。

[一九]今有积一百八十六万八百六十七尺。问为立方几何?
    答曰:一百二十三尺。

[二0]今有积一千九百五十三尺、八分尺之一。问为立方几何?
    答曰:一十二尺半。

[二一]今有积六万三千四百一尺、五百一十二分尺之四百四十七。问为立方几
何?
    答曰:三十九尺、八分尺之七。

[二二]又有积一百九十三万七千五百四十一尺、二十七分尺之一十七。问为立
方几何?
    答曰:一百二十四尺、太半尺。
    开立方术曰:置积为实。借一算步之,超二等。议所得,以再乘所借一
算为法,而除之。除已,三之为定法。复除,折而下。以三乘所得数置中行。复
借一算置下行。步之,中超一,下超二等。复置议,以一乘中,再乘下,皆副以
加定法。以定法除。除已,倍下、并中从定法。复除,折下如前。开之不尽者,
亦为不可开。若积有分者,通分内子为定实。定实乃开之,讫,开其母以报除。
若母不可开者,又以母再乘定实,乃开之。讫,令如母而一。

[二三]今有积四千五百尺。问为立圆径几何?
    答曰:二十尺。

[二四]又有积一万六千四百四十八亿六千六百四十三万七千五百尺。问为立圆
径几何?
    答曰:一万四千三百尺。
    开立圆术曰:置积尺数,以十六乘之,九而一,所得开立方除之,即丸
径。




               九章算术卷第五
                 商功

[一]今有穿地积一万尺。问为坚、壤各几何?
   答曰:
   为坚七千五百尺。
   为壤一万二千五百尺。
   术曰:穿地四,为壤五,为坚三,为墟四。以穿地求壤,五之;求坚,三
之,皆四而一。以壤求穿,四之;求坚,三之,皆五而一。以坚求穿,四之;求
壤,五之,皆三而一。
   城、垣、堤、沟、、渠,皆同术。
   术曰:并上下广而半之,以高若深乘之,又以袤乘之,即积尺。

[二]今有城下广四丈,上广二丈,高五丈,袤一百二十六丈五尺。问积几何?

   答曰:一百八十九万七千五百尺。

[三]今有垣下广三尺,上广二尺,高一丈二尺,袤二十二丈五尺八寸。问积几
何?
   答曰:六千七百七十四尺。

[四]今有堤下广二丈,上广八尺,高四尺,袤一十二丈七尺。问积几何?
   答曰:七千一百一十二尺。
   冬程人功四百四十四尺。问用徒几何?
   答曰:一十六人、一百一十一分人之二。
   术曰:以积尺为实,程功尺数为法,实如法而一,即用徒人数。

[五]今有沟上广一丈五尺,下广一丈,深五尺,袤七丈。问积几何?
   答曰:四千三百七十五尺。
   春程人功七百六十六尺,并出土功五分之一,定功六百一十二尺、五分尺
之四。问用徒几何?
   答曰:七人、三千六十四分人之四百二十七。
   术曰:置本人功,去其五分之一,余为法。以沟积尺为实。实如法而一,
得用徒人数。

[六]今有堑上广一丈六尺三寸,下广一丈,深六尺三寸,袤一十三丈二尺一寸
。问积几何?
   答曰:一万九百四十三尺八寸。
   夏程人功八百七十一尺。并出土功五分之一,沙砾水石之功作太半,定功
二百三十二尺、一十五分尺之四。问用徒几何?
   答曰:四十七人、三千四百八十四分人之四百九。
   术曰:置本人功,去其出土功五分之一,又去沙砾水石之功太半,余为法
。以堑积尺为实。实如法而一,即用徒人数。

[七]今有穿渠上广一丈八尺,下广三尺六寸,深一丈八尺,袤五万一千八百二
十四尺。问积几何?
   答曰:一千七万四千五百八十五尺六寸。
   秋程人功三百尺,问用徒几何?
   答曰:三万三千五百八十二人功。内少一十四尺四寸。
   一千人先到,问当受袤几何?
   答曰:一百五十四丈三尺二寸、八十一分寸之八。
   术曰:以一人功尺数,乘先到人数为实。并渠上下广而半之,以深乘之为
法。实如法得袤尺。

[八]今有方堡壔方一丈六尺,高一丈五尺。问积几何?
   答曰:三千八百四十尺。
   术曰: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积尺。

[九]今有圆堡壔,周四丈八尺,高一丈一尺。问积几何?
   答曰:二千一百一十二尺。
   术曰:周自相乘,以高乘之,十二而一。

[一0]今有方亭,下方五丈,上方四丈,高五丈。问积几何?
   答曰:一十万一千六百六十六尺、太半尺。
   术曰:上下方相乘,又各自乘,并之,以高乘之,三而一。

[一一]今有圆亭,下周三丈,上周二丈,高一丈。问积几何?
    答曰:五百二十七尺、九分尺之七。
    术曰:上、下周相乘,又各自乘,并之,以高乘之,三十六而一。

[一二]今有方锥下方二丈七尺,高二丈九尺。问积几何?
    答曰:七千四十七尺。
    术曰:下方自乘,以高乘之,三而一。

[一三]今有圆锥下周三丈五尺,高五丈一尺。问积几何?
    答曰:一千七百三十五尺、一十二分尺之五。
    术曰:下周自乘,以高乘之,三十六而一。

[一四]今有堑堵下广二丈,袤一十八丈六尺,高二丈五尺。问积几何?
    答曰:四万六千五百尺。
    术曰:广袤相乘,以高乘之,二而一。

[一五]今有阳马,广五尺,袤七尺,高八尺。问积几何?
    答曰:九十三尺、少半尺。
    术曰:广袤相乘,以高乘之,三而一。

[一六]今有鳖臑下广五尺,无袤,上袤四尺,无广,高七尺。问积几何?
    答曰:二十三尺、少半尺。
    术曰:广袤相乘,以高乘之,六而一。

[一七]今有羡除,下广六尺,上广一丈,深三尺,末广八尺,无深,袤七尺。
问积几何?
    答曰:八十四尺。
    术曰:并三广,以深乘之,又以袤乘之,六而一。

[一八]今有刍甍,下广三丈,袤四丈,上袤二丈,无广,高一丈。问积几何?

    答曰:五千尺。
    术曰:倍下袤,上袤从之,以广乘之,又以高乘之,六而一。
    刍童、曲池、盘池、冥谷,皆同术。
    术曰:倍上袤,下袤从之,亦倍下袤,上袤从之,各以其广乘之,并,
以高若深乘之,皆六而一。其曲池者,并上中、外周而半之,以为上袤;亦并下
中、外周而半之,以为下袤。

[一九]今有刍童,下广二丈,袤三丈,上广三丈,袤四丈,高三丈。问积几何

    答曰:二万六千五百尺。

[二0]今有曲池,上中周二丈,外周四丈,广一丈,下中周一丈四尺,外周二
丈四尺,广五尺,深一丈。问积几何?
    答曰:一千八百八十三尺三寸、少半寸。

[二一]今有盘池,上广六丈,袤八丈,下广四丈,袤六丈,深二丈。问积几何

    答曰:七万六百六十六尺、太半尺。
    负土往来七十步,其二十步上下棚除。棚除二当平道五,踟蹰之间十加
一,载输之间三十步,定一返一百四十步。土笼积一尺六寸,秋程人功行五十九
里半。问人到、积尺、用徒各几何?
    答曰:
    人到二百四尺。
    用徒三百四十六人、一百五十三分人之六十二。
    术曰:以一笼积尺乘程行步数为实。往来上下,棚除二当平道五。置定
往来步数,十加一,及载输之间三十步以为法。除之,所得即一人所到尺。以所
到约积尺,即用徒人数。

[二二]今有冥谷上广二丈,袤七丈,下广八尺,袤四丈,深六丈五尺。问积几
何?
    答曰:五万二千尺。
    载土往来二百步,载输之间一里,程行五十八里,六人共车,车载三十
四尺七寸。问人到积尺及用徒各几何?
    答曰:
    人到二百一尺、五十分尺之十三。
    用徒二百五十八人、一万六十三分人之三千七百四十六。
    术曰:以一车积尺乘程行步数为实。置今往来步数,加载输之间一里,
以车六人乘之,为法。除之,所得即一人所到尺。以所到约积尺,即用徒人数。


[二三]今有委粟平地,下周一十二丈,高二丈。问积及为粟几何?
    答曰:
    积八千尺。
    为粟二千九百六十二斛、二十七分斛之二十六。

[二四]今有委菽依垣,下周三丈,高七尺。问积及为菽各几何?
    答曰:
    积三百五十尺。
    为菽一百四十四斛、二百四十三分斛之八。

[二五]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
    答曰:
    积三十五尺、九分尺之五。
    为米二十一斛,七百二十九分斛之六百九十一。
    委粟术曰:下周自乘,以高乘之,三十六而一。其依垣者,十八而一。
其依垣内角者,九而一。
    程粟一斛,积二尺七寸。其米一斛,积一尺六寸、五分寸之一。其菽、
答、麻、麦一斛,皆二尺四寸、十分寸之三。

[二六]今有穿地,袤一丈六尺,深一丈,上广六尺,为垣积五百七十六尺。问
穿地下广几何?
    答曰:三尺、五分尺之三。
    术曰:置垣积尺,四之为实。以深、袤相乘,又三之,为法。所得倍之
,减上广,余即下广。

[二七]今有仓广三丈,袤四丈五尺,容粟一万斛。问高几何?
    答曰:二丈。
    术曰:置粟一万斛积尺为实。广袤相乘为法。实如法而一,得高尺。

[二八]今有圆困,高一丈三尺三寸、少半寸,容米二千斛。问周几何?
    答曰:五丈四尺。
    术曰:置米积尺,以十二乘之,令高而一,所得,开方除之,即周。




               九章算术卷第六
                 均输

[一]今有均输粟:甲县一万户,行道八日;乙县九千五百户,行道十日;丙县
一万二千三百五十户,行道十三日;丁县一万二千二百户,行道二十日,各到输
所。凡四县赋,当输二十五万斛,用车一万乘。欲以道里远近,户数多少,衰出
之。问粟、车各几何?
   答曰:
   甲县粟八万三千一百斛,车三千三百二十四乘。
   乙县粟六万三千一百七十五斛,车二千五百二十七乘。
   丙县粟六万三千一百七十五斛,车二千五百二十七乘。
   丁县粟四万五百五十斛,车一千六百二十二乘。

   均输术曰:令县户数,各如其本行道日数而一,以为衰。甲衰一百二十五
,乙、丙衰各九十五,丁衰六十一,副并为法。以赋粟、车数乘未并者,各自为
实。实如法得一车。有分者,上下辈之。以二十五斛乘车数,即粟数。

[二]今有均输卒:甲县一千二百人,薄塞;乙县一千五百五十人,行道一日;
丙县一千二百八十人,行道二日;丁县九百九十人,行道三日;戊县一千七百五
十人,行道五日。凡五县,赋输卒一月一千二百人。欲以远近、户率,多少衰出
之。问县各几何?
   答曰:
   甲县二百二十九人。
   乙县二百八十六人。
   丙县二百二十八人。
   丁县一百七十一人。
   戊县二百八十六人。
   术曰:令县卒,各如其居所及行道日数而一,以为衰。甲衰四,乙衰五,
丙衰四,丁衰三,戊衰五,副并为法。以人数乘未并者各自为实。实如法而一。
有分者,上下辈之。

[三]今有均赋粟:甲县二万五百二十户,粟一斛二十钱,自输其县;乙县一万
二千三百一十二户,粟一斛一十钱,至输所二百里;丙县七千一百八十二户,粟
一斛一十二钱,至输所一百五十里;丁县一万三千三百三十八户,粟一斛一十七
钱,至输所二百五十里;戊县五千一百三十户,粟一斛一十三钱,至输所一百五
十里。凡五县赋,输粟一万斛。一车载二十五斛,与僦一里一钱。欲以县户输粟
,令费劳等。问县各粟几何?
   答曰:
   甲县三千五百七十一斛、二千八百七十三分斛之五百一十七。
   乙县二千三百八十斛、二千八百七十三分斛之二千二百六十。
   丙县一千三百八十八斛、二千八百七十三分斛之二千二百七十六。
   丁县一千七百一十九斛、二千八百七十三分斛之一千三百一十三。
   戊县九百三十九斛、二千八百七十三分斛之二千二百五十三。
   术曰:以一里僦价,乘至输所里,以一车二十五斛除之,加一斛粟价,则
致一斛之费。各以约其户数,为衰。甲衰一千二十六,乙衰六百八十四,丙衰三
百九十九,丁衰四百九十四,戊衰二百七十,副并为法。所赋粟乘未并者,各自
为实。实如法得一。

[四]今有均赋粟,甲县四万二千算,粟一斛二十,自输其县;乙县三万四千二
百七十二算,粟一斛一十八,佣价一日一十钱,到输所七十里;丙县一万九千三
百二十八算,粟一斛一十六,佣价一日五钱,到输所一百四十里;丁县一万七千
七百算,粟一斛一十四,佣价一日五钱,到输所一百七十五里;戊县二万三千四
十算,粟一斛一十二,佣价一日五钱,到输所二百一十里;己县一万九千一百三
十六算,粟一斛一十,佣价一日五钱,到输所二百八十里。凡六县赋粟六万斛,
皆输甲县。六人共车,车载二十五斛,重车日行五十里,空车日行七十里,载输
之间各一日。粟有贵贱,佣各别价,以算出钱,令费劳等。问县各粟几何?
   答曰:
   甲县一万八千九百四十七斛、一百三十三分斛之四十九。
   乙县一万八百二十七斛、一百三十三分斛之九。
   丙县七千二百一十八斛、一百三十三分斛之六。
   丁县六千七百六十六斛、一百三十三分斛之一百二十二。
   戊县九千二十二斛、一百三十三分斛之七十四。
   己县七千二百一十八斛、一百三十三分斛之六。
   术曰:以车程行空、重相乘为法,并空、重以乘道里,各自为实,实如法
得一日。加载输各一日,而以六人乘之,又以佣价乘之,以二十五斛除之,加一
斛粟价,即致一斛之费。各以约其算数为衰,副并为法,以所赋粟乘未并者,各
自为实。实如法得一斛。

[五]今有粟七斗,三人分舂之,一人为粝米,一人为粺米,一人为凿米,令米
数等。问取粟为米各几何?
   答曰:
   粝米取粟二斗、一百二十一分斗之一十。
   粺米取粟二斗、一百二十一分斗之三十八。
   凿米取粟二斗、一百二十一分斗之七十三。
   为米各一斗、六百五分斗之一百五十一。
   术曰:列置粝米三十,粺米二十七,凿米二十四,而反衰之,副并为法。
以七斗乘未并者,各自为取粟实。实如法得一斗。若求米等者,以本率各乘定所
取粟为实,以粟率五十为法,实如法得一斗。

[六]今有人当禀粟二斛。仓无粟,欲与米一、菽二,以当所禀粟。问各几何?

   答曰:
   米五斗一升、七分升之三。
   菽一斛二升、七分升之六。
   术曰:置米一、菽二求为粟之数。并之得三、九分之八,以为法。亦置米
一、菽二,而以粟二斛乘之,各自为实。实如法得一斛。

[七]今有取佣负盐二斛,行一百里,与钱四十。今负盐一斛七斗三升、少半升
,行八十里。问与钱几何?
   答曰:二十七钱、十五分钱之十一。
   术曰:置盐二斛升数,以一百里乘之为法。以四十钱乘今负盐升数,又以
八十里乘之,为实。实如法得一钱。

[八]今有负笼重一石一十七斤,行七十六步,五十返。今负笼重一石,行百步
,问返几何?
   答曰:四十三返、六十分返之二十三。
   术曰:以今所行步数乘今笼重斤数为法,故笼重斤数乘故步,又以返数乘
之,为实。实如法得一返。

[九]今有程传委输,空车日行七十里,重车日行五十里。今载太仓粟输上林,
五日三返。问太仓去上林几何?
   答曰:四十八里、十八分里之十一。
   术曰:并空、重里数,以三返乘之,为法。令空、重相乘,又以五日乘之
,为实。实如法得一里。

[一0]今有络丝一斤为练丝一十二两,练丝一斤为青丝一斤十二铢。今有青丝
一斤,问本络丝几何?
    答曰:一斤四两一十六铢、三十三分铢之十六。
    术曰:以练丝十二两乘青丝一斤一十二铢为法。以青丝一斤铢数乘练丝
一斤两数,又以络丝一斤乘之,为实。实如法得一斤。

[一一]今有恶粟二十斗,舂之,得粝米九斗。今欲求粺米十斗,问恶粟几何?

    答曰:二十四斗六升、八十一分升之七十四。
    术曰:置粝米九斗,以九乘之,为法。亦置粺米十斗,以十乘之,又以
恶粟二十斗乘之,为实。实如法得一斗。

[一二]今有善行者行一百步,不善行者行六十步。今不善行者先行一百步,善
行者追之,问几何步及之?
    答曰:二百五十步。
    术曰:置善行者一百步,减不善行者六十步,余四十步,以为法。以善
行者之一百步,乘不善行者先行一百步,为实。实如法得一步。

[一三]今有不善行者先行一十里,善行者追之一百里,先至不善行者二十里。
问善行者几何里及之?
    答曰:三十三里、少半里。
    术曰:置不善行者先行一十里,以善行者先至二十里增之,以为法。以
不善行者先行一十里,乘善行者一百里,为实。实如法得一里。

[一四]今有兔先走一百步,犬追之二百五十步,不及三十步而止。问犬不止,
复行几何步及之?
    答曰:一百七步、七分步之一。
    术曰:置兔先走一百步,以犬走不及三十步减之,余为法。以不及三十
步乘犬追步数为实,实如法得一步。

[一五]今有人持金十二斤出关。关税之,十分而取一。今关取金二斤,偿钱五
千。问金一斤值钱几何?
    答曰:六千二百五十。
    术曰:以一十乘二斤,以十二斤减之,余为法。以一十乘五千为实。实
如法得一钱。

[一六]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持衣追
及与之而还,至家视日四分之三。问主人马不休,日行几何?
    答曰:七百八十里。
    术曰:置四分日之三,除三分日之一,半其余以为法。副置法,增三分
日之一,以三百里乘之,为实。实如法,得主人马一日行。

[一七]今有金棰,长五尺。斩本一尺,重四斤。斩末一尺,重二斤。问次一尺
各重几何?
    答曰:末一尺,重二斤。
    次一尺,重二斤八两。
    次一尺,重三斤。
    次一尺,重三斤八两。
    次一尺,重四斤。
    术曰:令末重减本重,余即差率也。又置本重,以四间乘之,为下第一
衰。副置,以差率减之,每尺各自为衰。副置下第一衰以为法,以本重四斤遍乘
列衰,各自为实。实如法得一斤。

[一八]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问各得几何?
    答曰:
    甲得一钱、六分钱之二,
    乙得一钱、六分钱之一,
    丙得一钱,
    丁得六分钱之五,
    戊得六分钱之四。
    术曰:置钱锥行衰,并上二人为九,并下三人为六。六少于九,三。以
三均加焉,副并为法。以所分钱乘未并者各自为实。实如法得一钱。

[一九]今有竹九节,下三节容四升,上四节容三升。问中间二节欲均容各多少

    答曰:
    下初,一升、六十六分升之二十九,
    次一升、六十六分升之二十二,
    次一升、六十六分升之一十五,
    次一升、六十六分升之八,
    次一升、六十六分升之一,
    次六十六分升之六十,
    次六十六分升之五十三,
    次六十六分升之四十六,
    次六十六分升之三十九。
    术曰:以下三节分四升为下率,以上四节分三升为上率。上下率以少减
多,余为实。置四节、三节,各半之,以减九节,余为法。实如法得一升,即衰
相去也。下率,一升、少半升者,下第二节容也。

[二0]今有凫起南海,七日至北海;雁起北海,九日至南海。今凫雁俱起。问
何日相逢?
    答曰:三日、十六分日之十五。
    术曰:并日数为法,日数相乘为实,实如法得一日。

[二一]今有甲发长安,五日至齐;乙发齐,七日至长安。今乙发已先二日,甲
乃发长安。问几何日相逢?
    答曰:二日、十二分日之一。
    术曰:并五日、七日以为法。以乙先发二日减七日,余,以乘甲日数为
实。实如法得一日。

[二二]今有一人一日为牡瓦三十八枚,一人一日为牝瓦七十六枚。今令一人一
日作瓦,牝、牡相半,问成瓦几何?
    答曰:二十五枚、少半枚。
    术曰:并牝、牡为法,牝牡相乘为实,实如法得一枚。

[二三]今有一人一日矫矢五十,一人一日羽矢三十,一人一日筈矢十五。今令
一人一日自矫、羽、筈,问成矢几何?
    答曰:八矢、少半矢。
    术曰:矫矢五十,用徒一人。羽矢五十,用徒一人、太半人。筈矢五十
,用徒三人、少半人。并之,得六人,以为法。以五十矢为实。实如法得一矢。


[二四]今有假田,初假之岁三亩一钱,明年四亩一钱,后年五亩一钱。凡三岁
得一百,问田几何?
    答曰:一顷二十七亩、四十七分亩之三十一。
    术曰:置亩数及钱数,令亩数互乘钱数,并以为法。亩数相乘,又以百
钱乘之,为实。实如法得一亩。

[二五]今有程耕,一人一日发七亩,一人一日耕三亩,一人一日耰种五亩。今
令一人一日自发、耕、耰种之,问治田几何?
    答曰:一亩一百一十四步、七十一分步之六十六。
    术曰:置发、耕、耰亩数,令互乘人数,并以为法。亩数相乘为实。实
如法得一亩。

[二六]今有池,五渠注之。其一渠开之,少半日一满;次,一日一满;次,二
日半一满;次,三日一满;次,五日一满。今皆决之,问几何日满池?
    答曰:七十四分日之十五。
    术曰:各置渠一日满池之数,并以为法。以一日为实。实如法得一日。
其一术,列置日数及满数,今日互相乘满,并以为法,日数相乘为实,实如法得
一日。

[二七]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
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
    答曰:十斗九升、八分升之三。
    术曰:置米五斗。以所税者三之,五之,七之,为实。以余不税者二、
四、六相乘为法。实如法得一斗。

[二八]今有人持金出五关,前关二而税一,次关三而税一,次关四而税一,次
关五而税一,次关六而税一。并五关所税,适重一斤。问本持金几何?
    答曰:一斤三两四铢、五分铢之四。
    术曰:置一斤,通所税者以乘之为实。亦通其不税者以减所通,余为法
。实如法得一斤。




               九章算术卷第七
                 盈不足

[一]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
   答曰:七人,
   物价五十三。

[二]今有共买鸡,人出九,盈十一;人出六,不足十六。问人数、鸡价各几何

   答曰:九人,
   鸡价七十。

[三]今有共买琎,人出半,盈四;人出少半,不足三。问人数、琎价各几何?

   答曰:四十二人,
   琎价十七。

[四]今有共买牛,七家共出一百九十,不足三百三十;九家共出二百七十,盈
三十。问家数、牛价各几何?
   答曰:一百二十六家,
   牛价三千七百五十。
   盈不足术曰:置所出率,盈、不足各居其下。令维乘所出率,并以为实。
并盈、不足为法。实如法而一。有分者,通之。盈不足相与同其买物者,置所出
率,以少减多,余,以约法、实。实为物价,法为人数。
   其一术曰:并盈不足为实。以所出率以少减多,余为法。实如法得一人。
以所出率乘之,减盈、增不足即物价。

[五]今有共买金,人出四百,盈三千四百;人出三百,盈一百。问人数、金价
各几何?
   答曰:三十三人。
   金价九千八百。

[六]今有共买羊,人出五,不足四十五;人出七,不足三。问人数、羊价各几
何?
   答曰:二十一人,
   羊价一百五十。
   两盈、两不足术曰:置所出率,盈、不足各居其下。令维乘所出率,以少
减多,余为实。两盈、两不足以少减多,余为法。实如法而一。有分者通之。两
盈、两不足相与同其买物者,置所出率,以少减多,余,以约法实,实为物价,
法为人数。
   其一术曰:置所出率,以少减多,余为法。两盈、两不足,以少减多,余
为实。实如法而一得人数。以所出率乘之,减盈、增不足,即物价。

[七]今有共买豕,人出一百,盈一百;人出九十,适足。问人数、豕价各几何

   答曰:一十人,
   豕价九百。

[八]今有共买犬,人出五,不足九十;人出五十,适足。问人数、犬价各几何

   答曰:二人,
   犬价一百。
   盈、适足,不足、适足术曰:以盈及不足之数为实。置所出率,以少减多
,余为法。实如法得一人。其求物价者,以适足乘人数得物价。

[九]今有米在十斗桶中,不知其数。满中添粟而舂之,得米七斗。问故米几何

   答曰:二斗五升。
   术曰:以盈不足术求之,假令故米二斗,不足二升。令之三斗,有余二升


[一0]今有垣高九尺。瓜生其上,蔓日长七寸。瓠生其下,蔓日长一尺。问几
何日相逢?瓜、瓠各长几何?
    答曰:五日、十七分日之五。
    瓜长三尺七寸、十七分寸之一,
    瓠长五尺二寸、十七分寸之十六。
    术曰:假令五日,不足五寸。令之六日,有余一尺二寸。

[一一]今有蒲生一日,长三尺。莞生一日,长一尺。蒲生日自半。莞生日自倍
。问几何日而长等?
    答曰:二日、十三分日之六。
    各长四尺八寸、十三分寸之六。
    术曰:假令二日,不足一尺五寸。令之三日,有余一尺七寸半。

[一二]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日一尺。大鼠日自倍,
小鼠日自半。问几何日相逢?各穿几何?
    答曰:二日、十七分日之二。
    大鼠穿三尺四寸、十七分寸之十二,
    小鼠穿一尺五寸、十七分寸之五。
    术曰:假令二日,不足五寸。令之三日,有余三尺七寸半。

[一三]今有醇酒一斗,直钱五十;行酒一斗,直钱一十。今将钱三十,得酒二
斗。问醇、行酒各得几何?
    答曰:醇酒二升半,
    行酒一斗七升半。
    术曰:假令醇酒五升,行酒一斗五升,有余一十。令之醇酒二升,行酒
一斗八升,不足二。

[一四]今有大器五、小器一容三斛;大器一、小器五容二斛。问大、小器各容
几何?
    答曰:大器容二十四分斛之十三,
    小器容二十四分斛之七。
    术曰:假令大器五斗,小器亦五斗,盈一十斗。令之大器五斗五升,小
器二斗五升,不足二斗。

[一五]今有漆三得油四,油四和漆五。今有漆三斗,欲令分以易油,还自和余
漆。问出漆、得油、和漆各几何?
    答曰:出漆一斗一升、四分升之一,
    得油一斗五升,
    和漆一斗八升,四分升之三。
    术曰:假令出漆九升,不足六升。令之出漆一斗二升,有余二升。

[一六]今有玉方一寸,重七两;石方一寸,重六两。今有石立方三寸,中有玉
,并重十一斤。问玉、石重各几何?
    答曰:玉一十四寸,重六斤二两。
    石一十三寸,重四斤十四两。
    术曰:假令皆玉,多十三两。令之皆石,不足十四两。不足为玉,多为
石。各以一寸之重乘之,得玉石之积重。

[一七]今有善田一亩,价三百;恶田七亩,价五百。今并买一顷,价钱一万。
问善、恶田各几何?
    答曰:善田一十二亩半,
    恶田八十七亩半。
    术曰:假令善田二十亩,恶田八十亩,多一千七百一十四钱、七分钱之
二。令之善田一十亩,恶田九十亩,不足五百七十一钱、七分钱之三。

[一八]今有黄金九枚,白银一十一枚,称之重适等。交易其一,金轻十三两。
问金、银一枚各重几何?
    答曰:金重二斤三两一十八铢,
    银重一斤十三两六铢。
    术曰:假令黄金三斤,白银二斤、一十一分斤之五,不足四十九,于右
行。令之黄金二斤,白银一斤、一十一分斤之七,多一十五于左行。以分母各乘
其行内之数,以盈不足维乘所出率,并以为实。并盈不足为法。实如法,得黄金
重。分母乘法以除,得银重。约之得分也。

[一九]今有良马与驽马发长安至齐。齐去长安三千里。良马初日行一百九十三
里,日增十三里。驽马初日行九十七里,日减半里。良马先至齐,复还迎驽马。
问几何日相逢及各行几何?
    答曰:一十五日、一百九十一分日之一百三十五而相逢。
    良马行四千五百三十四里、一百九十一分里之四十六。
    驽马行一千四百六十五里、一百九十一分里之一百四十五。
    术曰:假令十五日,不足三百三十七里半。令之十六日,多一百四十里
。以盈、不足维乘假令之数,并而为实。并盈不足为法。实如法而一,得日数。
不尽者,以等数除之而命分。

[二0]今有人持钱之蜀,贾利十三。初返归一万四千,次返归一万三千,次返
归一万二千,次返归一万一千,后返归一万。凡五返归钱,本利俱尽。问本持钱
及利各几何?
    答曰:本三万四百六十八钱、三十七万一千二百九十三分钱之八万四千
八百七十六。利二万九千五百三十一钱、三十七万一千二百九十三分钱之二十八
万六千四百一十七。
    术曰:假令本钱三万,不足一千七百三十八钱半。令之四万,多三万五
千三百九十钱八分。




               九章算术卷第八
                 方程

[一]今有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
,下禾一秉,实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实二十六斗。问上
、中、下禾实一秉各几何?
   答曰:
   上禾一秉,九斗、四分斗之一,
   中禾一秉,四斗、四分斗之一,
   下禾一秉,二斗、四分斗之三。

   方程术曰,置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实三十九斗,于右方。中
、左禾列如右方。以右行上禾遍乘中行而以直除。又乘其次,亦以直除。然以中
行中禾不尽者遍乘左行而以直除。左方下禾不尽者,上为法,下为实。实即下禾
之实。求中禾,以法乘中行下实,而除下禾之实。余如中禾秉数而一,即中禾之
实。求上禾亦以法乘右行下实,而除下禾、中禾之实。余如上禾秉数而一,即上
禾之实。实皆如法,各得一斗。

[二]今有上禾七秉,损实一斗,益之下禾二秉,而实一十斗。下禾八秉,益实
一斗与上禾二秉,而实一十斗。问上、下禾实一秉各几何?
   答曰:
   上禾一秉实一斗、五十二分斗之一十八,
   下禾一秉实五十二分斗之四十一。
   术曰:如方程。损之曰益,益之曰损。损实一斗者,其实过一十斗也。益
实一斗者,其实不满一十斗也。

[三]今有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四秉,实皆不满斗。上取中,中取下,下
取上各一秉而实满斗。问上、中、下禾实一秉各几何?
   答曰:
   上禾一秉实二十五分斗之九,
   中禾一秉实二十五分斗之七,
   下禾一秉实二十五分斗之四。
   术曰:如方程,各置所取,以正负术入之。
   正负术曰: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
,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

[四]今有上禾五秉,损实一斗一升,当下禾七秉。上禾七秉,损实二斗五升,
当下禾五秉。问上、下禾实一秉各几何?
   答曰:
   上禾一秉五升,
   下禾一秉二升。
   术曰:如方程,置上禾五秉正,下禾七秉负,损实一斗一升正。次置上禾
七秉正,下禾五秉负,损实二斗五升正。以正负术入之。

[五]今有上禾六秉,损实一斗八升,当下禾一十秉。下禾十五秉,损实五升,
当上禾五秉。问上、下禾实一秉各几何?
   答曰:
   上禾一秉实八升,
   下禾一秉实三升。
   术曰:如方程,置上禾六秉正,下禾一十秉负,损实一斗八升正。次置上
禾五秉负,下禾一十五秉正,损实五升正。以正负术人之。

[六]今有上禾三秉,益实六斗,当下禾十秉。下禾五秉,益实一斗,当上禾二
秉。问上、下禾实一秉各几何?
   答曰:
   上禾一秉实八斗,
   下禾一秉实三斗。
   术曰:如方程,置上禾三秉正,下禾一十秉负,益实六斗负。次置上禾二
秉负,下禾五秉正,益实一斗负。以正负术入之。

[七]今有牛五、羊二,直金十两。牛二、羊五直金八两。问牛羊各直金几何?

   答曰:
   牛一,直金一两、二十一分两之一十三,
   羊一,直金二十一分两之二十。
   术曰:如方程。

[八]今有卖牛二、羊五,以买十三豕,有余钱一千。卖牛三、豕三,以买九羊
,钱适足。卖羊六、豕八,以买五牛,钱不足六百。问牛、羊、豕价各几何?
   答曰:
   牛价一千二百,
   羊价五百,
   豕价三百。
   术曰:如方程,置牛二、羊五正,豕一十三负,余钱数正;次牛三正,羊
九负,豕三正;次牛五负,羊六正,豕八正,不足钱负。以正负术入之。

[九]今有五雀、六燕,集称之衡,雀俱重,燕俱轻。一雀一燕交而处,衡适平
。并燕、雀重一斤。问燕、雀一枚各重几何?
   答曰:
   雀重一两、一十九分两之十三,
   燕重一两、一十九分两之五。
   术曰:如方程,交易质之,各重八两。

[一0]今有甲乙二人持钱不知其数。甲得乙半而钱五十,乙得甲太半而亦钱五
十。问甲、乙持钱各几何?
    答曰:
    甲持三十七钱半,
    乙持二十五钱。
    术曰:如方程,损益之。

[一一]今有二马、一牛价过一万,如半马之价。一马、二牛价不满一万,如半
牛之价。问牛、马价各几何?
    答曰:
    马价五千四百五十四钱、一十一分钱之六,
    牛价一千八百一十八钱、一十一分钱之二。
    术曰:如方程,损益之。

[一二]今有武马一匹,中马二匹,下马三匹,皆载四十石至阪,皆不能上。武
马借中马一匹,中马借下马一匹,下马借武马一匹,乃皆上。问武、中、下马一
匹各力引几何?
    答曰:
    武马一匹力引二十二石、七分石之六,
    中马一匹力引十七石、七分石之一,
    下马一匹力引五石、七分石之五。
    术曰:如方程各置所借,以正负术入之。

[一三]今有五家共井,甲二绠不足,如乙一绠;乙三绠不足,如丙一绠;丙四
绠不足,如丁一绠;丁五绠不足,如戊一绠;戊六绠不足,如甲一绠。如各得所
不足一绠,皆逮。问井深、绠长各几何?
    答曰:井深七丈二尺一寸。
    甲绠长二丈六尺五寸,
    乙绠长一丈九尺一寸,
    丙绠长一丈四尺八寸,
    丁绠长一丈二尺九寸,
    戊绠长七尺六寸。
    术曰:如方程,以正负术入之。

[一四]今有白禾二步、青禾三步、黄禾四步、黑禾五步,实各不满斗。白取青
、黄,青取黄、黑,黄取黑、白,黑取白、青,各一步,而实满斗。问白、青、
黄、黑禾实一步各几何?
    答曰:
    白禾一步实一百一十一分斗之三十三,
    青禾一步实一百一十一分斗之二十八,
    黄禾一步实一百一十一分斗之一十七,
    黑禾一步实一百一十一分斗之一十。
    术曰:如方程,各置所取,以正负术入之。

[一五]今有甲禾二秉、乙禾三秉、丙禾四秉,重皆过于石。甲二重如乙一,乙
三重如丙一,丙四重如甲一。问甲、乙、丙禾一秉各重几何?
    答曰:
    甲禾一秉重二十三分石之十七,
    乙禾一秉重二十三分石之十一,
    丙禾一秉重二十三分石之十。
    术曰:如方程,置重过于石之物为负。以正负术入之。

[一六]今有令一人、吏五人、从者一十人,食鸡一十;令一十人、吏一人、从
者五人,食鸡八;令五人、吏一十人、从者一人,食鸡六。问令、吏、从者食鸡
各几何?
    答曰:
    令一人食一百二十二分鸡之四十五,
    吏一人食一百二十二分鸡之四十一,
    从者一人食一百二十二分鸡之九十七。
    术曰:如方程,以正负术入之。

[一七]今有五羊、四犬、三鸡、二兔,直钱一千四百九十六;四羊、二犬、六
鸡、三兔直钱一千一百七十五;三羊、一犬、七鸡、五兔,直钱九百五十八;二
羊、三犬、五鸡、一兔,直钱八百六十一。问羊、犬、鸡、兔价各几何?
    答曰:
    羊价一百七十七,
    犬价一百二十一,
    鸡价二十三,
    兔价二十九。
    术曰:如方程,以正负术入之。

[一八]今有麻九斗、麦七斗、菽三斗、答二斗、黍五斗,直钱一百四十;麻七
斗、麦六斗、菽四斗、答五斗、黍三斗,直钱一百二十八;麻三斗、麦五斗、菽
七斗、答六斗、黍四斗,直钱一百一十六;麻二斗、麦五斗、菽三斗、答九斗、
黍四斗,直钱一百一十二;麻一斗、麦三斗、菽二斗、答八斗、黍五斗,直钱九
十五。问一斗直几何?
    答曰:
    麻一斗七钱,
    麦一斗四钱,
    菽一斗三钱,
    答一斗五钱,
    黍一斗六钱。
    术曰:如方程,以正负术入之。



                九章算术卷第九
                  句股

[一]今有句三尺,股四尺,问为弦几何?
   答曰:五尺。

[二]今有弦五尺,句三尺,问为股几何?
   答曰:四尺。

[三]今有股四尺,弦五尺,问为句几何?
   答曰:三尺。
   句股术曰:句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即弦。
   又股自乘,以减弦自乘,其余开方除之,即句。
   又句自乘,以减弦自乘,其余开方除之,即股。

[四]今有圆材径二尺五寸,欲为方版,令厚七寸。问广几何?
   答曰:二尺四寸。
   术曰:令径二尺五寸自乘,以七寸自乘减之,其余开方除之,即广。

[五]今有木长二丈,围之三尺。葛生其下,缠木七周,上与木齐。问葛长几何

   答曰:二丈九尺。
   术曰:以七周乘三尺为股,木长为句,为之求弦。弦者,葛之长。

[六]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
葭长各几何?
   答曰:
   水深一丈二尺;
   葭长一丈三尺。
   术曰:半池方自乘,以出水一尺自乘,减之,余,倍出水除之,即得水深
。加出水数,得葭长。

[七]今有立木,系索其末,委地三尺。引索却行,去本八尺而索尽。问索长几
何?
   答曰:一丈二尺、六分尺之一。
   术曰:以去本自乘,令如委数而一,所得,加委地数而半之,即索长

[八]今有垣高一丈。倚木于垣,上与垣齐。引木却行一尺,其木至地。问木几
何?
   答曰:五丈五寸。
   术曰:以垣高十尺自乘,如却行尺数而一,所得,以加却行尺数而半之,
即木长数。

[九]今有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鐻鐻之,深一寸,鐻道长一尺。问径
几何?
   答曰:材径二尺六寸。
   术曰:半鐻道自乘,如深寸而一,以深寸增之,即材径。

[一0]今有开门去阃一尺,不合二寸。问门广几何?
    答曰:一丈一寸。
    术曰:以去阃一尺自乘,所得,以不合二寸半之而一,所得,增不合之
半,即得门广。

[一一]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
    答曰:
    广二尺八寸;
    高九尺六寸。
    术曰:令一丈自乘为实。半相多,令自乘,倍之,减实,半其余。以开
方除之,所得,减相多之半,即户广。加相多之半,即户高。

[一二]今有户不知高广,竿不知长短。横之不出四尺,从之不出二尺,邪之适
出。问户高、广、袤各几何?
    答曰:
    广六尺,
    高八尺,
    袤一丈。
    术曰:从、横不出相乘,倍,而开方除之。所得加从不出即户广,加横
不出即户高,两不出加之,得户袤。

[一三]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
    答曰:四尺、二十分尺之十一。
    术曰:以去本自乘,令如高而一,所得,以减竹高而半其余,即折者之
高也。

[一四]今有二人同所立。甲行率七,乙行率三。乙东行。甲南行十步而邪东北
与乙会。问甲乙行各几何?
    答曰:
    乙东行一十步半;
    甲邪行一十四步半及之。
    术曰:令七自乘,三亦自乘,并而半之,以为甲邪行率。邪行率减于七
自乘,余为南行率。以三乘七为乙东行率。置南行十步,以甲邪行率乘之,副置
十步,以乙东行率乘之,各自为实。实如南行率而一,各得行数。

[一五]今有句五步,股十二步。问句中容方几何?
    答曰:方三步、十七分步之九。
    术曰:并句、股为法,句股相乘为实,实如法而一,得方一步。

[一六]今有句八步,股十五步。问句中容圆,径几何?
    答曰:六步。
    术曰:八步为句,十五步为股,为之求弦。三位并之为法,以句乘股,
倍之为实。实如法得径一步。

[一七]今有邑方二百步,各中开门。出东门十五步有木。问出南门几何步而见
木?
    答曰:六百六十六步、太半步。
    术曰:出东门步数为法,半邑方自乘为实,实如法得一步。

[一八]今有邑,东西七里,南北九里,各中开门。出东门十五里有木。问出南
门几何步而见木?
    答曰:三百一十五步。
    术曰:东门南至隅步数,以乘南门东至隅步数为实。以木去门步数为法
。实如法而一。

[一九]今有邑方不知大小,各中开门。出北门三十步有木,出西门七百五十步
见木。问邑方几何?
    答曰:一里。
    术曰:令两出门步数相乘,因而四之,为实。开方除之,即得邑方。

[二0]今有邑方不知大小,各中开门。出北门二十步有木。出南门十四步,折
而西行一千七百七十五步见木。问邑方几何?
    答曰:二百五十步。
    术曰:以出北门步数乘西行步数,倍之,为实。并出南门步数为从法,
开方除之,即邑方。

[二一]今有邑方十里,各中开门。甲乙俱从邑中央而出。乙东出;甲南出,出
门不知步数,邪向东北磨邑,适与乙会。率甲行五,乙行三。问甲、乙行各几何

    答曰:
    甲出南门八百步,邪东北行四千八百八十七步半,及乙。
    乙东行四千三百一十二步半。
    术曰:令五自乘,三亦自乘,并而半之,为邪行率。邪行率减于五自乘
者,余,为南行率。以三乘五,为乙东行率。置邑方半之,以南行率乘之,如东
行率而一,即得出南门步数。以增邑方半,即南行。置南行步求弦者,以邪行率
乘之,求东者以东行率乘之,各自为实。实如南行率得一步。

[二二]有木去人不知远近。立四表,相去各一丈,令左两表与所望参相直。从
后右表望之,入前右表三寸。问木去人几何?
    答曰:三十三丈三尺三寸、少半寸。
    术曰:令一丈自乘为实,以三寸为法,实如法而一。

[二三]有山居木西,不知其高。山去木五十三里,木高九丈五尺。人立木东三
里,望木末适与山峰斜平。人目高七尺。问山高几何?
    答曰:一百六十四丈九尺六寸、太半寸。
    术曰:置木高减人目高七尺,余,以乘五十三里为实。以人去木三里为
法。实如法而一,所得,加木高即山高。

[二四]今有井径五尺,不知其深。立五尺木于井上,从木末望水岸,入径四寸
。问井深几何?
    答曰:五丈七尺五寸。
    术曰:置井径五尺,以入径四寸减之,余,以乘立木五尺为实。以入径
四寸为法。实如法得一寸。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144.92.44.76]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