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udio()
整理人: gzcop(2003-03-19 14:05:26), 站内信件
|
3月2日的英国《观察家报》根据该报弄到的绝密文件——一份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备忘录,披露出一条被该报称作“肮脏透顶”的丑闻:为在安理会的表决中获胜,美国国家安全局“地区目标”部的负责人弗兰克·科扎在备忘录中下达了这样一条秘密指令,对那些在“倒萨”问题上拥有表决权的安理会成员国代表尤其要“重点照顾”———24小时全程跟踪。那些受到“重点照顾”的成员国是:安哥拉、喀麦隆、智利、墨西哥、几内亚和巴基斯坦。备忘录要求这些国家驻联合国代表的电子邮件、住宅电话和办公室电话必须在窃听之内。备忘录要求情报收集必须细化,要具体到他们对联合国即将出台的第二份决议可能持何种立场、他们的谈判方针是什么、他们将与谁联合、他们将倒向哪一派等问题,以提供给布什政府的决策者们。
白宫发言人弗莱舍3日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被问及此事时表示,美国政府的一贯政策是绝不对任何涉及情报事务的任何人或事进行任何评论。另据报道,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对记关于“是否能够否认报道”的提问也沉默以对。
事实上,美国对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代表的窃听,只是窃听作为美国的“基本国策”在“倒萨”问题上的一个具体体现而已。美国这次对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代表的窃听,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甚至就不是一次十分值得一提的一次。
美国国家安全机构于1952年成立以来,刺探各国情报为主要任务。1998年底,法国《新观察家》周刊,推出了长达11页调查报告,揭露《美国如何侦察我们》。美国间谍网无孔不入,手段亦近乎"无赖"。美国爆出过多宗美国情报丑闻,包括中国首脑专机窃听器事件、前苏联驻美大使馆秘密隧道事件、EP3侦察机与中国战机碰撞事件等等。美国在窃听方面的“卓越”建树是建立了一个名为“梯队系统”(Echelon)的监听网。
1948年伦敦和华盛顿同意设立“梯队系统”。"梯队系统"利用美国的卫星网络,撷取移动电话通讯的微波讯号,分别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都设立了监听点。“梯队系统”开始主要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监听活动,现在不仅对朝鲜、伊拉克等国继续实施监听,而且对欧洲盟国也大肆进行政治、经济和科技窃听活动。其窃听不仅针对政府,还可以窃听所有电话、传真、手机及电子邮件。
一个国家保守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秘密,掌握敌人侵略意图,以保证自身安全,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美国的窃听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范畴,作为美国的情报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窃听活动,充当的恰恰是侵略者的角色,起到的作用恰恰是危害他国安全,危害世界和平,是违反国际法准则的罪恶行经。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知识经济的出现,情报已经成为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争夺制信息权已经成为世界风云的“制高点”。美国的窃听活动的战略企图非常明显,和当年殖民者到处抢占陆地和海洋,在世界各地推行殖民统治一样,美国大搞窃听,不择手段地掠夺别国的信息资源,本质上就是在信息领域抢占领地,推行信息殖民统治,其最终的目标就是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其霸权。
不说显而易见的军事因素,就以经济因素为例,美国的窃听活动有明确的经济目的。美国就历来主张经济应当是“建立在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科学技术之上”,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则是“信息优势”。根据2000年欧洲议会披露的一份机密报告,美国“梯队”间谍卫星网活动,不仅比柏林墙倒前更加活跃,而且80%为本国工业利益服务。法国五百家最大、最具与英美企业竞争实力的企业,早已成了“梯队”的重点监测对象。欧洲议会初步估计,美国通过电子窃听获取商业秘密的活动已使欧洲损失200亿美元,欧盟企业的利益和欧盟国家公民的基本权利受到损害,欧盟议会对此提出了抗议。
联合国在世界人民反抗世界霸权的战火中诞生,是世界人民阐述自己立场,遏制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国际民主与正义的场所。美国对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代表的窃听事件,是对联合国及其宪章的粗暴践踏,是对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权利的漠视。这一事件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霸权清楚自己的对伊拉克行动的侵略性质,反映了美国霸权对世界正义的惧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