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各行各业>>公务员天地>>精典转载>>[转载]:从“天命论”看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主题:[转载]:从“天命论”看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发信人: audio()
整理人: gzcop(2003-03-19 14:01:28), 站内信件
★原文转载自PLACE版diyulove-007的《从“天命论”看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
从传统的中国人文精神方面而言,我们的先人习惯将一切具有本体意义或带有必然性意味的命题都归之于“天”命。要不然孔老夫子也不会有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圣人,畏大人之言”之类的论调。这首当其冲的就是“畏天命”。司马迁在《史记》中谈及秦灭六国的根源时,也以“卒并天下”,“盖非德义,也非兵力”,而是“盖得天所助焉”,是以“天方令秦平海内”解释。由此可见天命论在传统的中国逻辑思维中所占有主导地位,也许从实证科学的角度上来说,这绝对是无稽之谈,是唯心主义的具体体现。在自然科学以膨胀般的迅速发展的今天,如果现在还有人谈及天命论的话,那绝对是幼稚和落伍的代名词,是抵抗社会发展潮流中的封建残余势力的小臭虫。的确我就是这么一支小臭虫,而且是一只不知天高地厚,要为满清统治者鸣不平的小臭虫。

英国的著名汉文化研究专家,已故的李约瑟老博士曾在其弥留之际,都在研究近代中国为何落后于西方的根源,但他始终都无法找到一个能令自己信服的理由。一个曾经无论是在人文科学,或是自然科学方面都远远超过世界文明发展的泱泱帝国,为什么会自十九世纪后期开始远远落后于西方文明呢?它就像个谜一样困扰着所有人,当然也包括了李约瑟本人,在他看来任何一种科学的辩证论据,都不足以给人一个不惑的解释,因为整个清王朝的暮落乃至崩溃,是在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交织着无数偶然因素所产生的后果。这些偶然的历史因素并不是我们能用所谓的科学观察能够解释清楚的。也并不是一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所能承担的起的。可最令 我不解的却是中国的一些历史学家为什么要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卸给满清王朝呢?虽然在满清的后期的确出了慈禧这么一个祸国殃民的老太婆,但纵观整个有清一代,并无昏君之存在,而且清王朝也是中国历代王朝中真正能做到以“孝礼”治国的王朝。至于它在后期的种种不幸,是一个无法解释的命题,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失利是造成中国沦落的主要原因,但这种责任能全部归罪于爱清觉罗氏吗?在提到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能不能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天地会的一些情况。

天地会这个反政府组织早在清王朝初期康熙年间就产生了,据有关文献传说,它成立的时间应该是在康熙十三年,也就是1674年。这个组织主要是在福建,二广,湖南等地秘密的蔓延,它自称“洪门”,在有些地方又改为“三点会”或是“三合会”。他们虽然打着“反清复明”这一传统的口号,但实际上控制着天地会各山头的“大哥”都是些豪绅恶霸,他们的行动带有很强的投机性,顺利时他们就在局部杀官劫库,占山为王,在形式不利的时候他们就会选择走“招安”的这条道路。尤以二广,福建一带的天地会为甚,他们不但在内部犯上作乱,而且与海外的反华势力勾结甚深,这也是清王朝为什么会在前期就颁下了“禁海令”的最主要原因,也是被之后的历史学者所抨击的“闭关锁国”。一个国家的存在什么最为重要,当然是安定团结最为重要,从无安宁何谈发展,就当时的情况而言满清政府的禁海令是实属明智的,是势在必行的。毕竟沿海一带的民风已经被天地会败坏到无可挽回的地步,家国意识更不知从何谈起。这其中的隐患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之时就已经完全的暴露出来。在现在的很多有关历史的书籍中道光皇帝扮演地都是些极不光彩的角色,其实又有谁知道道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初期他是极力主战的,道光二十一年他下令任皇侄奕山为靖逆将军,尚书隆文,湖南提督杨芳为参赞大臣,一起负责广东军务,并痛诉杨芳“只知迁就完事,不顾及国家大体,此事更无他议,唯有进剿一法,断不准提及通商二字”在这里我们是否能看到道光的作战决心呢??但又是什么原因,让他答应了英国的要求呢?让我先来看看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在浙江抗敌的皇侄奕经呈给道光的报告吧:“所有宁波一带,山势陆路,汉奸处处为之导引,反较我兵熟悉。,,,,,,,,,,,,官兵虚实,逆夷无不尽知。以故两次接仗,转致失利。”至于汉奸的作用与作用有多大,就让我们来看看在浙江的奕经和在广东奕山分别上给道光的折子;“曹江以东,到处汉奸充斥,商民十有八九,孰奸孰良,竟莫能辨。”;“密查粤省情形,患不在外而在内,其中狡者布为奸细。”由此可见真正阻止道光主战决心的并非是英国人的船坚炮利,而是本土上的反动势力,爱亲觉罗氏的祖辈们对沿海一带的担心终于发生了,所谓的“禁海令”并没有杜绝沿海一带的反清矛盾,相反的却给清王朝招致了更多愚昧,自闭,祸国殃民之类的骂名。

至于在战争中英国人的新式武器对整个局势的左右有多大,在这里我也就不在需要重复了,我们今天要谈的是为什么中国的自然科学也就是工业产业会在这短短的一百多年间落后于西方的根源?从所周知满清入关的时间是1644年,自此以后整个中国步入的是一个相当稳定而平静的政治,社会环境。一个缺乏战争,确切地说是本土外战争的国家凭什么去推动它的自然科学的发展?翻开中国历史的进程我们最为辉煌的时期,都是在发动本土外战争的过程中度过的,汉代对匈奴人的进攻,唐时对突觉人的侵略,正是这种本土外的扩张和侵略才有了中华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汉唐盛世。而作为满清统治者当它以异族的身份入主中原后,就不得不利用儒学的包容性达到满汉一家的正统意识,在那个稳定压倒一切的环境中,何来的战争爆发呢?更何况是穷兵黩武的本土外的战争?试问在一个局势稳定的国家中,何来的自然科学的发展?美国之所以强大,究其根源就是它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本土外的战争,从而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就中华文化的本质上来说,我国的传统文化自神话时代起,注重的是人文文化的培养和发展,讲究的是天地人合一的思想境界,不像西方文化一样注重表达自我个性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欲望,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就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当然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也是我们觉不能忽视的,那就是东西方在和平与战乱中的时间差距,就在满清入关的前四年,也就是公元1640年英国发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随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整个欧洲进入战争与动乱的复杂局势中,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法国大革命后的一段的时期,正是这种动荡的政治局势,配上启蒙时代思想的影响,才导致了在17,18世纪欧洲自然科学方面的飞速发展,如果没有这种局势因素的作用,1765年的瓦特如何去发蒸汽机,那么欧洲的第一次工业的革命更不知道从何谈起?蒸汽机的出现,正是东西方文化发展中的一个分水岭,它标志着西方文明在经历了二千的积累后,终于走到了东方文明的前例。

对于中国落后于西方的现实满清统治都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么一个问题,第一个认识到差距存在严重性的人是林则徐,在道光十九年到二十年间他在广州找人翻译了一些外国书报上的材料,他除了利用一部分资料写成了一部《四州志》外,又把这些材料交给了他的朋友魏源。魏源继续收集材料,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出版了一部五十卷的《海国图志》。由此可以看出在清王朝的上层人士中,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了中国落后于西方的现实,并努力通过各种手段,拉小这其中的差距,就当满清统治者准备大干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时候,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一手点燃了太平天国起义的烈火,太平天国给清政府带来的打击是巨大而且是空前的。从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 他们在金田村正式宣布起义起,至咸丰三年二月初十,在短短的不到三年时间内他们就占领了南京,势力范围扩充到与朝庭划江而治的地步。而且在进驻南京后的太平天国的领导层们,频繁地与英,美,法三国公使接触,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他们又以这些外国人和自已的宗教相同,供奉一个上帝为讨好的借口,并亲切地称呼尔等为“洋兄弟”可笑?——并不可笑,这正是这些“粤匪”们的高明之处,因为他们这样做1会为侵略者谋得更多的利益,进而得到他们的支持。不明白吧?让我为你细细道来;

公元1856至1862年间是清政府与太平天国的斗争最为激烈的时期,军费开支之大,战事之惨烈也是有清一代从所未有过的时期,事实上也正在这段时期欧洲侵略者们充分的利用了,太平天国给他们打下的良好基础,开始掌握了在中国的统治权。1855年也就是 克里米亚战争期间时任吉林将军的景淳曾上书咸丰帝“东省兵丁军器,一概不足”。希望把调到南方部队抽回一部分“以资防守”,可是他所得到的答复是否定的,众所周知东三省是满清的发源地,更是其龙脉的所在之地,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咸丰帝对景淳的拒绝呢?这一切都是因为“此时粤匪未平,正在攻剿之际,调出官兵,万难行撤回。”在内忧外患之际,处于二难境界的威丰帝只能选择了保住祖先的基业为主的战术。以剿灭太平军为重中之重。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太平天国的造反?景淳得到的是更多的军费和军源,我中华东北那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地土会如此轻易的落入俄国熊的手中吗?让我们在转过头来看看中英法三国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吧,(按公正的说法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才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主义的开始),在战争的初期清政府抵抗了没有?当然是抵抗了,而且输得是非常惨烈的,为什么会输?因为所有战斗力在部队都被太平天国牵制在南方了,他们根本无法回到北方维护京畿以资抵抗。可能有不少朋友并不知道,在威丰九年五月二十五日的天津大沽口炮台发生了什么? 在那一天的大沽口发生了相当于台儿庄的战役,炮战持续了一天一夜,英法联军受到了严重的失败,英国的四艘炮船被击沉,大多数炮船失去了作战能力,陆军部队半数以上伤亡,当然胜利是建立在中国军队失去了更多伤亡的基础上的。而且更是一度激起了咸丰的取胜决心他十年七月他曾下诏“朕今亲统三军,直抵通州,以伸天讨而张挞伐。”然而胜利却是短暂的,精良部队的缺乏导致了次年僧格林沁在通州 的全军覆灭。战争的失利所给中国带来的后果不需我多言大家都能很清楚的知道,但我想要说的是,如果没有太平天国的存在,没有中国内部的反政府势力的存在,满清王朝会轻易地向侵略者妥协吗??答案是否定的,只要兵精良足,他们是愿一死战到底的,当初的很多决定是充满着无奈和幸酸的,咸丰的为何早早地送命,那是因为操劳过度,那是因为他无颜面对爱亲觉罗氏的列祖列宗 ,他是在内忧外患的自责中愧疚离去的。我至今都记得当时时任二江总督的何桂清的一封奏折“就天下大势而论,内忧外患,交并而来,又将从何措手?”多么无奈的一番话。清王朝的暮落,我想大半应记在这十四年的国内战争中来,与本土外战争能谋得更多利益相反的是,国内的战争只会掏空这一国家曾经所拥有的一切~!不信吗?历史可以告诉你“康乾盛世”之时中国的经济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顶峰,当时的清政府无论是在工业还是工业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而在世界十大城市的排列中,中国也独占其六。你们以为太平天国会是什么好鸟?说白了那是一伙土匪都不如的家伙,定都天京后他们烧杀抢惊的罪名咱就不提了,光是那排场都得惊死你,据《太平礼制》记载官员出行都得坐轿,天王的轿夫六十四人,东王的轿夫四十八人,下至两司马还有轿夫四人。官员坐轿时人民都要跪在道旁,否则就要受到惩罚。想想吧就是这群人,打乱了满清统治者中兴的梦想,打碎了中华的基业,没有他们的土匪行为,我想以咸丰的励精图治,以及曾国潘及李鸿章,张之洞等忠贤之臣,清王朝在短时期内要赶超英法绝非是异想天开的事情~!

也许我今天说的有些多,但有些话如梗在喉不吐不快,满面清统治都最大的悲哀就是它以一个异族的身份统治中国,虽然在它的前期,在康熙,雍正,乾隆三爷孙的努力下,他们为中华民族创建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但他们始终摆脱不了蛮夷的形像。但更为可悲的却是当所有的人都想维护它的统治的时候,倒是出了个叶赫那拉氏的婊子,加速了它的灭亡。也许它的悲剧正是验证了朱元璋的“自古胡人只有五百年气数”,也更加突出了刘基在他的《烧饼歌》中的测算。这一切中的一切更让我坚信了“天命论”之说,是上天注定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的沉沦与任何人无关~!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