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ztiger2000(尘飞扬)
整理人: tango_gg(2003-03-02 12:57:27), 站内信件
|
阚剀力到底要说什么-驳阚氏谬论(广东电信员工-曾哲)
最近,阚剀力教授利用各种媒体频频发表言论,大意是“南北拆分无效,中国电信(新网通)继续进行垄断;断言电信业还必须再重组;小灵通业务必须独立成为营运商。”并举出各种例证企图证明其观点。但反管其前后言论,论点之荒谬,逻辑之混乱,证据之苍白简直绝无仅有。我想阚教授如果出于学术提出这种言论,那只能怪其学艺不精,混来之学位与方鸿渐的学位差不多而已,如果想利用“两会”召开之际,制造点舆论,企图引人注意,一时不择手段,语不惊人死不休,那就另当别论啦。
不过,我还是希望阚教授是出于学术提出来的,那才值得一驳。出于一个中国公民的良知,出于一个从事通信业十几年的知识分子的良知,我想对阚教授的论点做一一点评,如果阚教授有机会看到本文,能否提出您反驳的论据。
一、 阚教授的论点奇观
1、南北拆分无效,中国电信(新网通)继续进行垄断(加引号的为阚教授舆论)。
“中国电信南北拆分之后,并没有破除垄断,相反,电信垄断却全面延伸到移动、长话、寻呼和数据等竞争性业务。”
“即使有一天固话真的开始竞争了,消费者也得不到多少好处。”阚教授说,因为南北双方大规模地进行重复投资,成本相当高。”
“南北拆分后,市话没有形成预期的竞争,相反市话的垄断却延伸到移动等领域。虽然小灵通以其低资费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是它却是电信以市话垄断为基础的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阚凯力表示,小灵通的主要成本不在其自身设备,而是传输网的中继线,而它是市话网固有的一部分。正是这样,电信推广小灵通可以不计成本,采取低于成本销售的策略。”
我想阚教授对通信领域的认识肯定是空白的,对“市场竞争”本质认识肯定还停留在初中政治经济学的概念性认识上。通讯市场的竞争本质,主要体现在话务流的竞争,并不是网络的竞争,话务流是目的,网络只是目的的手段之一。目前国内的话务竞争主要体现在移动通信和固话通信的竞争,移动通信以其方便、时尚的优点已经取代了固网老大的地位,形成了固网增量(用户数量)不增收的局面,移动和固网在话务竞争上达到空前白热化的程度。我想问阚教授固网何来垄断?
其次,阚教授对目前国内电信网络的认识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目前移动营运商已基本摆脱固网营运商的影响,营造了独立的本地、长途网络,与固网营运商已纯粹是互联互通的关系,在网络上并不受到固网的制约。
第三,固网营运商在优势净失的情况下,不坐以待毙,积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大规模投资数据通信,大力发展增值业务。但数据业务投资大,使用率低(中国的国情是计算机普及程度有限,低收入人群太多),投资回报期长。同时传统市话业务不断受到移动通信的蚕食,因此被迫发展小灵通(当然在有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我就不明白一个企业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是错误的,在阚教授看来,固网营运商应该是应该坐以待毙的,不知阚教授一方面大谈竞争,一方面却要一个独立核算的企业绑住手脚是何居心。中国很多优秀企业就是被一些空谈误国的所谓专家整成破产企业的。
2、阚教授认为中国电信和网通发展小灵通是没有成本的。
“中国电信和网通做“小灵通”有先天优势,电路是现成的,不用计入成本。“‘小灵通’便宜的实质是固定电话网用户支付了电路成本,‘小灵通’免费‘搭车’是不正当竞争。这就好像高速公路公司开运输公司,别人要交过路费,自己的公司却不交。”阚凯力说。
“阚凯力表示,小灵通的主要成本不在其自身设备,而是传输网的中继线,而它是市话网固有的一部分。正是这样,电信推广小灵通可以不计成本,采取低于成本销售的策略。”
对于阚教授讲过的电信利用自己的电路可以不计成本的奇谈怪论(还有脸多次重复!),北邮有这样的教授真让人丢脸,(我先声明我是西邮毕业的)。在现代通信技术网络一体化的情况下,在多种业务下,要清楚核算每个专业的成本是相当困难的,但企业形成的总成本却是真实的,总成本是要摊分到各专业的。有经济学常识的人肯定知道边际成本的概念,大意是在一定规模下,产品的边际成本是下降的。阚教授要是普通人就罢,偏偏其还是北京邮电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建议北邮查查阚教授的学历)。反过来,固网营运商利用原有资源拓展业务,降低边际成本,为用户提供更廉价的产品也是错误的吗?况且发展小灵通不但有设备投入、基站投入、中继线线投入、增设电路、交换机升级(网络升级),还要承受巨大的经营风险,何来不计成本?
如果阚教授喜欢举证,那我问你:某电视机厂原来只生产25寸电视机,后来市场上29寸好卖,于是利用原有生产线增加了29寸彩电的生产,按阚教授的意思,该厂29寸彩电是不用成本的,在市场更有竞争力。
2、横拆不成功,必须进行竖拆,电信业还必须重组。
“阚凯力分析,电信体制改革的最大阻力在于人,“横拆”方案最终被采纳,是妥协的结果。极力抵制“竖拆”方案的是省级电信公司的老总们,因为电信“竖拆”后省级公司的老总们面临两条道路:去全国性的集团公司还是继续留在地方公司。但无论哪条路都对自己不利,惟有“横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住自己的利益。”
“相反,“竖拆”虽对省级公司的老总们不利,但各省电信公司的员工们却会成为受益者。因为“竖拆”之后,各省的市话电信公司将成为类似于自来水厂的公用事业单位,员工的工资、福利是有充分保障的,用不着像现在这样有被裁员的危险。”
真是不可思议,把竖拆不成功,归因于电信公司老总。我想老阚的真正心态终于露出来啦,恐怕是以××之心度君子之腹吧。那我告诉您,按国有企业的干部任命制度,老总就是老总,怎么分,老总的利益是不会动摇的,你没看到邮电分了个移动老总、邮政老总、电信老总吗?反而,正因为老总们的高度责任心才保护了电信企业的完整性,这一点,我们非常佩服吴基传部长在极大的压力下,牺牲个人荣辱,换来国家的利益。因为只有在一线的老总才知道竖拆的危害,现代电信技术越来越互相渗透,电信机房里的设备根本无法清楚划分,还有各种基础设备如机房、供电、空调、传输等都是共用的,如果硬性拆分,只能造成更大的浪费。而且这也符合了世界的潮流。阚教授一边喊着不要重复建设,一边又喊着竖拆,真不知他在喊什么。
3、电信垄断搞不公平竞争。
“阚教授举例说,电信垄断延伸而搞的不公平竞争行为很多:以前,中国电信曾利用市话垄断优势挤垮了瀛海威等因特网接入服务商(ISP),垄断了因特网业务;当寻呼业务划拨给联通公司后,中国电信又采取低价策略,迫使其他寻呼企业纷纷倒闭;中国电信利用传统的长话、市话打压其他运营商的IP业务等等。目前又出现了小灵通,今后,如果长话和市话不分离,其他不公平竞争行为还将大量出现。”
阚教授毕竟是教授,懂得据证来论证其观点,可惜举的都是谬证,反而反映了阚教授的无知。瀛海威的倒闭,与其他因特网营运商一样,有其投入回报等深层原因,怎么说是电信挤垮它呢,相反大量的因特网企业的存在对电信是有好无害的(因特网兴起时,电信曾想方设法提供帮助,如根据访问流量给予网站补贴);寻呼公司的没落主要原因是过份恶性的竞争(广州市曾经同时有300多家寻呼台)和移动通信的平民化;移动网和固网商已各种存在长途、本地网,电信何来传统的长话、市话来打压其他营运商的IP业务呢?小灵通上面已说过啦,阚教授还没有弄清竞争的本质。
二、 个人的观点
1、中国电信(网通)在移动分拆以后,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以及移动网络(长途)的形成,电信的话务分流越来越严重,如果没有这几年的高投入和用户的高增长,业务收入肯定呈下降趋势。如果电信再固守传统业务,势必死路一条,只有不断拓展增值业务和延伸业务,才能维持企业的发展。发展数据业务和小灵通业务是英明的选择。
2、移动的拆分是成功的,但南北分拆或竖拆是错误的。移动分拆,形成了两种可以相互替代通信产品的竞争,并形成了两种覆盖全国的大网,移动商和固网商要取得更多的话务流,只能在服务和价格等各施所长,使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实际上全国用户在这几年已经看到了效果。但南北分拆或竖拆只能重复建设、图增成本,削弱企业的竞争力。互相进入需要大量的网络投资,需要设置大量的网关接口,在成本高企的情况下,消费者很难得到更多的实惠。
3、目前已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铁通的有效竞争,更重要的是已形成了移动和固网的话务的有效竞争,电信不可能再进行拆分。
4、小灵通作为市话的延伸,部分利用了固网的剩余资源,降低了网络的边际成本,有其存在的价值。如果小灵通独立营运,运作成本将大大提高,按其技术优势是无法与移动竞争的。因此小灵通不可能分出独立营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