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ish9420(瘦鱼)
整理人: jz_love6(2003-03-01 23:50:40), 站内信件
|
东莞理工学院简介
东莞理工学院于一九九0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办,一九九一年七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先行招生,一九九二年四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院,二00二年三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院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院长。
东莞理工学院是为适应东莞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由市政府投资、以及港澳侨胞热心捐资而建立起来的。学院自筹建以来,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使其在短短的几年中,舒展英姿,初具规模。学院占地25公顷,座落在东莞市市区,校园湖山水色交相辉映,绿树繁花四季飘香,是东莞市首批“园林式单位”。学院主体建筑气势恢宏,似鲲鹏展翅,充满勃勃生机。东莞理工学院是一所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植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莞邑大地,一直在较高起点上发展,学院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岗位培训三结合,政府、社会、学校三结合的办学方针,积极探索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多渠道的联合办学模式,初步形成了新格局。目前设有电子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机电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工商管理系、政法系、中文系、外语系、艺术系、体育系等十一个系和研究院、社会科学部、成人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德育教研室、工业产品电脑设计中心、纳米能源环境与材料研究中心、东莞发展研究中心等学院直属的教学、科研机构。开设了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人力资源管理、法学、汉语言文学、社会体育等本科专业以及20多个专科专业。现有普通高校本、专科生5000多人,成人高校学生近7000人。十年来,已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三万多名。
学院师资队伍精干,人才荟萃。在专任教师队伍中,50%以上是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或者是出国留学、进修人员,43%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学院聘请世界著名数学家、菲尔斯数学奖获得者丘成桐博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衍达、黄乃正,中国工程院院士毛炳权、陈火旺等为名誉教授;聘请英国布鲁纳尔大学Bala教授、香港大学冯应升博士为客座教授。
学院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日臻完善。目前,已建成校舍面积16.1万多平方米;图书馆藏书50万多册,中外报刊1500多种,已全部实行计算机管理,并备有光盘检索系统;拥有标准田径运动场、各类球场、杜发游泳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和大礼堂等一整套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学院重视实验室建设,除配备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外,还建有20多个适应各专业教学的多媒体教室、语言室,一座5800多平方米的机电实习工厂、一座9300多平方米的综合实验大楼,拥有先进的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教学用计算机1270台,教学仪器设备资产达4400多万元,校外教学实习基地27个。
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东莞理工学院的发展,在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规划100公顷土地,分三年投资10亿元人民币,建成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的新校区。目前各项施工正在抓紧进行,预计2003年9月可以部分投入使用,全部建成后可容纳10000学生就读。
学院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内外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先后与国内18所大学和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及香港地区的一些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学院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培养软件工程、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上,已承担数十项国家、省、市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的课题,有的教学科研项目获得省、市奖励。
学院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加强学生精神文明建设和素质教育。一九九九年,被东莞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二00一年被东莞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示范单位”称号。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文化节、校运会和寒暑假社会实践以及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活动,为展示大学生风采,培养创新精神,提供了广袤的沃土。不少学生在校期间被评为全国百优大学生和省市优秀大学生;学院先后四次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评为全国高校暑假社会实践先进集体。
发展中的东莞理工学院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走创新之路、走特色之路、走质量办学之路、走科学管理之路,为把东莞理工学院建成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中心,原创性科学研究的基地,科研成果转化的苗圃,建设成为具有创新特色的名牌地方学院而努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