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教育园地>>学生时代>>〖每周话题〗>>每周话题>>是早分科好还是晚分科好?>>Re:学生地带本次话题:是早分科好还是晚分科好?a

主题:Re:学生地带本次话题:是早分科好还是晚分科好?a
发信人: happyboy_xn(有故事的人)
整理人: happyboy_xn(2003-02-24 20:02:36), 站内信件
  以下是昨天我和无爱在对这个问题的一些意见的综合,希望能抛砖引玉吧,欢迎大家提出观点或者对以下观点进行补充或者反驳。
  (无爱)--中国现在的教育方式是没头没脑的傻瓜才会支持的!-_-! 一味要求通才,要全面~~ 倒头来,反而是没有一个有哪个方面突出的人才! 什么考试都要N科,想专都专不起来,随便一科考砸了~~~ 你的一生就完了~~~~(当然,这是大学以前的)! 但是到了大学才来开始专业是否迟了一点呢? 为什么不专注培养专项人才? 中国有的是人~~~~~ 要求面面俱到的教育,到头来就是无法产生足够的顶尖人才,而且也加重了学生无谓的负担! 有些东西学了根本就没有用~~~ 那些只是为了考试而学~~~ 
中国的教育的弊端就在于学而不专,专而不精! 在学术上,中国在部分领域可以说还是有领先的地位,但在教育上,我肯定是绝对的落后于其他国家! 现在中国要快速发展就要求有更多的顶尖的专业人才! 而因为教育制度,使许多可能本来小时候在某些方面具备天赋的人,为了适应教育考试(就是多学科兼备,平衡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生存的需要,而放弃了原来有兴趣或者说有优势的地方,而投入一个自己未必能够精专的地方!
  (有故事的人)--说到精专的问题以前我读高中时我也这么提出过对政治等其他学科的问题。 
但是现在想想也不能一概而论,我们拿初中生来说吧,他们开6科,语文我觉得大家不会否定是一定要学的了吧,英语属于应用性学科,也不会没有用的,政治可能大家对它有意见,但是这种东西我觉得可能在学的时候大家觉得不好,但是等到到了一段年龄回头来看你会觉得其实这些东西对人的熏陶也是有一定作用的,不是说政治上说的全对,但是就是政治让我们学会辩论地看问题的吧,反正我觉得政治对我的人生观有比较大的影响,初中时知道什么,以为要背的就是不好的。再说物理,化学,地理,前两科在不知道将来要学什么专业的情况下,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还涉及到一些生活常识趣味性问题,地理我到高三之前都是讨厌的,但是高三我的同桌是一个抱地理的同学,经过他的影响,我发觉地理其实是非常有用的,有时候那种指点江山的感觉没有地理是不可能的。 
  这是从初中生来分析的,我想说明的是,在18岁以前,我们可以乘着年轻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东西,虽然可能没有办法做到全精,但是了解多一些对我们始终有好处。 
  说到底,我还是反对像韩寒这种偏才,我不认为如果整个社会都是这样偏某一项目的人后会对社会进步有什么帮助。也许在某些领域我们应该可以多一些该领域方面的专才,但是就社会来说,还是需要更多地较全面的人的。
再举个例子说明不能过早地定专业吧:N年前有不少大学都开办了“少年科技班”,现在幸存的就只有中国科技大学一间了,而与之相反的是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正在淡化专业论,他们打算在招生中只是简单地划分文理科,让学生们大三再选专业。为什么要这样呢?那就是因为过早地决定自己将来的方向可能造成后悔,只有我们接触的面尽可能地多,尽可能地广,才有可能作出个相对正确的决定?什么时候有做这个决定的能力呢?初中不可能,高中有基础了,所以我们把选专业的机会留在考大学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正确的吧。
  (无爱)--当然,每个学科在对应应用面来说都是有用的~~~~ 但是,我想请问一下~~~ 对于非建筑设计,物理力学上的人,需要应用到立体几何,解释几何,线性代数的机会有多少呢?  
我说的应该教育尊重各个个体兴趣和专注来重点培养~~~ 了解是需要的~~~ 但是我觉得强制通过考试所带来的后果并非真的达到很好的人才筛选! 我举个例子吧~~~ 有个人,他考试,政治可能不合格,英语可能不是很好,但是在化学或者物理等随便一个专业学科上成绩非常优秀~~~ 但是如果按教育制度来说,他一样是失败者!因为前面两科已经足够导致他不可能升学了! 但是他在专业上的潜能被抹杀了! 

而且在我们在人口上的数量,培养一个某方面精专的人才并不难,但是要陪样一个面面皆精的人恐怕实在是非常难的~~~~更多出来的是平平庸庸,各方面水平均衡,但是没有一个方面可以突出到足以精专的程度~~~ 与其指望靠一个高能天才去取代N个才可以做的东西,还是用多位专业人才去合作完成的效率更高呢? 当然,如果你要用商业运作成本跟我来争论,当然就无法讨论,不过恐怕这个高能天才拿的薪水不会比几位专家凑起来的薪水少得了多少! :) 
  (有故事的人)--当然现在不乏像胡坚这样出一本书指定自己要上北大的人了,但是其实我们如果作为学生的角度来说,又有几人愿意接受这种在某方面突出就直升的方案呢? 
  其实现在我们的学生大都达不到你所说得那种在某方面有特殊能力要早早像那方面发展的人,就是说我们要培养某一方面的精才不能不考虑一下当事人的感受,比如现在我们要一个造核蛋的专人,我们去找谁来从小开始培养呢?被找来的人愿意接受这种单一的培养吗?被培养的人就能成为才吗?所以在一定年龄后通过某人接受了各方面的比较后才选这样的人是比较合适的。这样的比较在到了大学后才能说比较充分了。 
  既然我们没有大量的素质专业人才的苗子,所以我们暂时还不能放弃现在的教育方案。 
  (无爱)--我们的教育不应该为了因为哪方面需要人才强制去教育~~ 我们应该着重从小的兴趣培养的时候就开始筛选分类培养对象~~~ 但这个筛选分类不是由教育部分去强制,而是由我们这些接受教育的个体去决定自己去走哪条路!我觉得基础教育在9年义务教育的时候就已经结束,或者说已经达到了基础教育的要求了! 但在基础教育的同时我们需要着重培养个体的爱好兴趣~~ 每个人肯定对某一样个专业学科会感兴趣的!所以我们必须重点培养其对应学科的技能~~~ 从教育心理上来说,只有爱好,才有动力去学好学精!  

还有你举的例子,我觉得很片面,而且忽略了一个概率和范围的问题! 首先,不是教育部门主观去为了制造核蛋而去物色培养对象! 核蛋的研制,从学科上来说,需要数学,化学和物理学都要好的人~~~ 那我们就需要从这三个学科同时找这样人才~~~ 要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的概率可能比较少,但不等于没有!~~ 这样的人才可能比较少,那我们可以放松一点条件~~ 从同时具备两科基础不错,有一科稍微欠缺的人中再寻找~~ 这样的概率又大多了~~~~~ 这样的话,再吸引其对不足那科的兴趣,和投入适当的培养,他就很快成为那种三者条件都具备的人才了!  
这样就不需要强制培养一些非自愿人才了
  (有故事的人)--可是作为接受教育的个题的我们什么时候才有能力自己的兴趣呢?什么时候作出的才是理智的呢?这就是我们在接受大教育环境后才有肯能有比较,而经受各个方面的教育也使我们各方面的知识完善,做出理智而正确的选择。 
  还有一个就是题外话,你问一下现在高三选物理的同学想抱什么专业,90%的都会说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其他专业不可不要办了吧?计算机专业不肯能要那么多人,考试的优势体现了,让个人选专业的弊端出现了。
  (无爱)--当然,爱好不可能当饭吃,但是在爱好和现实之间有些可以选择的余地的! 

还有你说那些高三的学生,是因为他们根本就忽视了社会的需要! 其实,有个规律~~~ 6-8年一次循环! 就是说这些时间后,热门的专业会变得饱和,变冷! 而冷的因为需要人才,又变热了~~~ 其实这些应该是家长跟子女好好分析~~ 另外,教育部门也可以根据实际专业需要问题而调整学位分配~~~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