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teffens0709()
整理人: happyboy_xn(2003-02-20 18:52:14), 站内信件
|
上个星期四晚上,我去听了一场关于读书的讲座。甘馆长一个多小时的精彩演讲,还是使我有所收获的。结合自己平时读书的点滴,我有了一些想法,记录下来,当是对自己读书方面的一个小小总结。
我小时候是很喜欢读书的,当然,不单单指课本,还包括了其它各种各样的课文书。那时候,我经常缠着大人们带我去买书,上书店就是我童年的乐趣之一。渐渐长大,由于学业上的压力越来越重,逛书店也成了一种奢侈的休闲,可对书的喜爱依然不减。但到了现在,每次去书店,却有了一种不舒服的感觉,难受之极,原因并不是我不再喜爱读书了,而是出于羞愧。人懂得越多,就会发现自己懂得越少。看着一排排高大书架上所陈列出来的书海,心里清楚,自己所读过的书,所知道的东西,只是其中极少的一小部分,而此外我所不懂得的知识,几乎是无穷尽的。许多学问对我来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但是,有限的时间,并不能允许我对所有感兴趣的学科都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正如一个人进了山间的宝库,却无法将满山的珍宝统统搬回去一样,痛苦也因此而来。现今能做的,也只是再勤奋一些,努力一些,尽力吸收各种知识,以弥补自己学识上的不足,也为自己将来的人生,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的人,一提起读书,大多数想到的,只是读什么样的课本,资料,学什么样的技能,能得到什么样的认证,为自己的就业,工作添加筹码。当然,社会是现实的,每个人都需要在这竞争的年代里为自己的生存努力拼搏。但是,单单抱着这样的想法而读书,未免太功利了些,也失去了读书原有的乐趣。举个例子来说,很多学生努力学习英语,为的是过四级,六级考试,以此作为一个“能力”的证明。但是,有多少人想过,把英语真正地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真正地作为自己的一种语言能力呢?其实我认为,撇开现实的因素不谈,读书,更应该是从兴趣出发,从有形和无形的书本中汲取知识,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道德精神,完善自己的人格。这个社会的精神文明正需要这些个人思想力量的积累,才能不断向前进。
我很羡慕那些在名牌大学中读书的学生。不仅仅是看着名牌大学的金字招牌,更重要的是,我羡慕他们曾经或现在,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中求学。一所真正的高等学府,它的校园中必然有一代代大师学者,所积累下来的人文精神。这种思想的力量,或多或少,都会在其间求学的学子身上留下作用的痕迹,并培养出一种气质,一种求学,思想,做人的良好态度。这在个人的人生道路上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行走在中山大学的林荫道上,我想,我能感受到这一点。
读书,是一个永远的话题。读书也是为了学习。无论怎样,我的生活中,都永远会有书的陪伴。我将在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得到我无穷的乐趣!
---- 我,一次次地,站到了出发台上,又一次次地,跃下,进入水中……在水中的感觉始终很好,当我用力向前划进的时候,我甚至觉得,水,与我,融为了一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