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教育园地>>学生时代>>〖同 学 录〗>>● 同学录>>我们的故事>>cindy1982312回忆录>>转载《一篇作文引发的侵权案件》

主题:转载《一篇作文引发的侵权案件》
发信人: cindy1982312(傻小欣~~)
整理人: dyldm(2003-02-18 18:12:46), 站内信件
晓  桥

如今正在西安交通学校学习的小魏曾是陕西省子长县某小学的学生,其父老魏在子长县公路段工作。1997年上半年,老魏在短短的时间里连续几次被调动工作,且一次比一次离家远。一天清晨,小魏偶然听到父母凄凉的对话,才明白了父亲被屡屡调动的原因。原来老魏在一次与同事闲谈中,提到自己与段长一起进的公路段,还救过段长一命,并说段长连建一个涵洞需用料多少都计算不出来。段长知道后大为恼火,后来就有了老魏一次又一次离家更远的调动。1997年夏,小魏所在学校的五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作文的题目是《我忘不了的一个早晨》。看了作文题,小魏想起了父母那天清晨的对话,决心用自己的笔把胸中的愤懑抒发出来,于是奋笔疾书,把心中对父亲单位那个段长的不满写在了作文中。“爸爸是一名老工人,为公路服务了二十几年,得到的却是一头灰发,一次公路史上空前绝后的调动。爸爸默然地望着前方,13年前的一幕出现了:一个中年人背着一个受伤的小青年艰难地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当他把这个人交给医生时,自己却躺在了病床上。”“13年后被爸爸救了的那位小青年当上了段长,爸爸不求得到什么好处,可得到的却是一次次疲劳的奔波,在半月之间调动了4次。这、这……就是好人的回报。”“父亲,儿子会去当一名‘天神’,把那位小青年似的人都打入十八层地狱;父亲,儿子会去当一名清洁工,扫除天下所有有这位小青年似的思想的人。”语文老师看了这篇作文很感动,给了满分25分,并将该文推荐给了本校的蔡老师。蔡老师阅后也觉得该文写得好,就推荐给了《作文精选》陕北采编站。后来,这篇作文被收进了由某出版社出版的《作文精选》,公开发表了。发表时,作文的题目被改成了“我的理想的由来”,而且文章的结尾又添上了一句话:“对了,这位小青年叫王×富,他的确富了,却从此失去了一颗善良的心。”

1999年5月,王段长从一同事那里得知自己被老魏的儿子小魏作为反面人物写进了作文。他找来了《作文精选》,看了文章后气得浑身发抖。1999年6月3日,他将老魏父子告上了法庭,认为被告在公开发表的文章里捏造事实,公然贬低他人人格,对原告进行诽谤、侮辱,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害,恢复名誉,并且赔偿精神损失费3万元。接到应诉通知书后老魏请了律师进行辩护。法院听了辩护人的意见,考虑到文章是学校选送的,于是将小魏所在的小学追加为被告。

法院经过近一年的调查取证,于2000年5月26日审理了此案,当庭判决小魏的法定监护人老魏及小学各赔偿王某精神损失费1000元,并在判决生效后的一个月之内在《作文精选》、《延安日报》上分别刊登声明为原告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案件受理费及诉讼费2000元由二被告均摊。老魏父子不服判决,提出上诉。2001年9月14日,延安市中级法院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这起被司法界称为“中国首例”的小学生作文侵权案审结了,但它留给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考却是深刻的。

思考之一,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人们的法制观念增强了,一旦发生了纠纷或侵权,诉诸司法解决的增多了。无论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还是保证自己不违法,不侵害他人,都要求我们认真学法、懂法、守法,这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思考之二,作为学生,写作文是免不了的作业。同学们应吸取小魏同学的教训,在今后的写作中,如果写真人真事,那么你一定要确保这件事情的真实性,道听途说或随意编造都是不允许的。如果是虚构的故事,就不能用真实姓名、地点、单位等,以免造成侵权。写作文如此,写报道、公开发表的文章更应如此。

思考之三,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人因名誉或合法权益遭到侵害,对侵害者采取报复行为,甚至引发刑事案件,由有理变为无理,由原告变成被告。本案中,当王段长得知小魏在作文中侵害了自己的名誉后,没有采取简单鲁莽的行动,而是很理智地拿起法律武器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值得同学们学习和效仿的。

思考之四,小魏是未成年人,他只是在作文中抒发了对王段长的不满情绪,并没有要求公开发表该文,他当时只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对该文造成的后果的预见能力是较差的,推荐此文的两位老师和出版社的编辑有义务向小魏同学作一个说明,并弄清文章中涉及到的人和事的真实性。而他们改了文章的题目,在文章的结尾添上了一句话,均未征得小魏同学的同意。中国人民大学法律学院的一位副教授对此案分析认为,小魏同学侵权的过错,实际上主要是由推荐人——老师的过错造成的,出版社最后也没有把关审核事情的真实性。因此,小魏同学完全可以追究老师和出版社的责任。

                                                                                                                                                       (文中人名系化名)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