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酒话连篇>>『行吟醉卧』>>『醉客簿』>>♂『拈花微笑』>>书画得酒更神奇(下)——酒文化谈之六

主题:书画得酒更神奇(下)——酒文化谈之六
发信人: aaaachi(拈花微笑)
整理人: spiceqi(2003-03-13 15:56:34), 站内信件

    上文讲了书法,当然还有画了。 

  中国的传统历来是书画同源的,据《宣和画谱》载,唐代画圣吴道子曾经求学于张旭,即是上文所说的“草圣”张旭“张颠”,作画时,吴道子也是“每欲挥毫,必先酣饮”。更怪的,是宋代的包鼎,他和父亲包贵都是画虎闻名。据载他画虎之时,先洒扫画室,塞门塞窗,仅留一个洞眼透光,成斗成斗地喝酒,然后脱衣据地,卧起行顾,想象自己就是一只真老虎。再饮斗酒,取笔挥洒,尽意而罢。哈哈,现在的行为艺术,应该尊他为宗师才对。元代画家陈容,专以画墨龙蓍称,能拨墨成云,撰水成雾,也是喝醉了酒,“醉余大叫,脱巾濡墨,信手涂抹,然后以笔成之。”那种气派竟和张旭写字相似。这两位一虎一龙的画家,作画都全仗酒力。 

  到了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唐寅名满天下,当时便有“欲得伯虎画一幅,须费兰陵酒千钟”之谚,可见他的嗜酒成癖。唐寅住在苏州桃花坞,终日与友人欢饮,酒兴大发,就欣然作画。于是求画的的纷纷载美酒以来,与他终日对饮,才能求得一幅画。与他同是明代的大画家八大山人朱耷,作画更离不开酒,求画的人也要以酒招之,将纸墨置于席旁,他醉后攘笔搦管,狂呼大叫,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如在醒时,版纸只字都不可得,送他多少金银都不屑一顾。哈哈,走后门投人所好,原来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清代的难得糊涂郑板桥郑燮,作为杨州八怪之首,在《自谴》一诗中道:“看月不妨人去尽,对花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又要先生烂醉时。”呵呵,想求书画吗?等先生我烂醉的时候吧。于是,很多要求他作画的人,求不到时便以酒这饵。相信当时杨州有一盐商,不托人求郑燮作画,但郑燮素来厌恶市烩,坚拒不作。此人便趁郑燮出游时,在他必行的路旁竹林小斋中,先置酒烹狗肉相候。郑燮狂饮饱嚼之后,问他壁上为何不挂字画,盐商道:“此地无人作好书画。听说郑板桥很有名,但没有见过,不敢相信。”郑燮被他的激将法一激,乘醉又书又画,把盐商备下的纸顷刻涂满。盐商准备用千金谋求的字画,一顿酒肉搞定。——酒不仅是苏东坡所说的“钓诗钩”,还是非常有用的“钓画钩”呢。 

  总之,酒之于文学与艺术,古今事迹,真是“磬竹难书”,呵呵。这可是褒义的。清代唐宴诗道:“酒为瀚墨胆”,其实说得不够,应该是“酒为瀚墨魂”才对。
 
 
 



----
评新旧更替,论风云变幻。   

【评论空间】 

http://photos.gznet.com/photos/1051824/1051824-$9LGbJFbmO3F7vCRG4!qF28s2Ii9Sa.gif   特约评论员——拈花微笑(aaaachi)
编号:006

你来到网易作评论 
看评论人在网易评你 
评是论非装饰了你的视窗 
你装饰了大家的梦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