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酒话连篇>>『闻香识酒』>>『中酒传奇』>>酒,政治的饮料

主题:酒,政治的饮料
发信人: lovemildseven(了了)
整理人: francismui(2003-02-15 08:05:26), 站内信件
    酒成为政治饮料,是从中国儒家学说的礼治思想直接生发出来的。礼必须贯彻政治实践中去,而国家政权是靠两手来维持的,即文的一手和武的一手。《左传·成公十三年》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个观点历代王朝统治者均奉为圭泉。兵戎,当然是镇压反叛,平服外患内乱,维持统治秩序的命根子,治军和战争不能不摆在生死攸关的重要地位,这是武的一手。但兵者凶器也,战争只能是非常时期的特殊手段,而平常治国,就更须仗礼。《礼记·聘义》:“故天子制诸侯,比年小聘,三年大聘,相厉以礼。相厉以礼,则外不相侵,内不相凌,此天子之所以养诸侯。兵不用,而诸侯自为正之具也。"在封建宗法社会,分疆裂土的都是宗族、亲戚和有功的臣子,而以宗亲为主。维系血统团结关系的就是对祖宗的祭祀,并推及对天地、社穰、山川的祭祷,因此祭祀就成了国家的头等大事。靠祭祀的礼仪在上帝和祖先面前证明名分等级和统治威严,是统治天下的文的一手。 
    
    祭祀又是君王向臣民推行礼治的示范,君王自己以繁褥的礼数向天地山川祖宗虔诚地祭祷,也要臣民向代表上天的意旨(天命)来治理百姓的帝王虔敬崇拜。在祭仪中显出来的上下尊卑的等级名分,也要臣民在礼的形象教育下恪守不懈。不但帝王的祭祀是朝廷大典,在王朝的感召下,民间祭祀神明或祖宗也十分肃穆郑重。如果“礼为政之本",那么祭祀可说是礼之首了,因此国之大事在祀。 

    祭祀的仪或礼数也推广至各种典礼集会上,酒是这种祀典中用以表达礼的主要手段,酒器被称为礼器,各种名色都严分尊卑上下亲疏,不能逾分。酒宴的席位有明确的规定,一切都以礼为核心。《礼记·乡饮酒义》有一段话表述酒以成礼的实质内容:祭荐,替酒,敬礼也。哗(饮酒入口)酒,成礼也。非专为饮食也,为行礼也。此所以贵礼而贱财也。卒解(饮尽)非专为饮食也,此先礼而后财之义也。先礼而后财,如民作敬让而不争矣。财,质言之就是享受。饮酒首先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礼。 

    不仅仪典中的酒是由礼为主宰而安排的,对饮酒者也有符合于礼的要求。《礼记·玉藻》:“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温如也(肃敬之貌)二爵而言言斯(犹悻悍然)礼,已三爵而油油(恭敬貌)以退。所以酒又是训练人习于礼法的教材和实践礼法的表现形式。俗谚有“酒席之上见分晓"之说,旧时代认为看一个人在酒席上的表现,就可以判断此人的身分教养,所谓大家子弟,是十分重视这种家教的。 

    酒与礼的关系当然不仅表现于近乎形而上的仪注中,它在政治上的作用还要实际具体得多。《汉书·食货志》道:“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下,享祀祈福,扶衰养病。百礼之会,非酒不行。"短短数语,颇能包举酒在政治上的作用。 

    “天之美禄,不是人人都能享受的。酒是粮食酿成的,口腹不果者何暇奢求酒食?尤其古代,生产力低下,酒通常只为上层人士所经常享用。这从过去皇帝赐民大酣(群众共饮)和赐老年人以酒肉是一种重大的恩典,可以从反面证明贫困平民得酒之不易。这一使人欢快的“天禄"于是就成帝王“颐养天下"的手段。颐养天下,首先要以天下颐养帝王自己。帝王占有全国的财富,可以事受一切,酒就是帝王享乐事项中可作代表性的一种。为了保持统治,使皇图永固,以天下为颐养者必须同时颐养天下,事祀祈福,是求庇于神明,向天地和祖先乞灵。用酒向不可知的神秘力量进行感情投资。而更现实的是必使为他保卫江山的文臣武将、爪牙奴姆也得到颐养,给臣僚百工按等级赐予爵禄(爵是酒器,从“爵禄,一词中可以看出傣禄与酒的直接间接的渊源),包括可以给臣下以备置“天禄"的部分。遇到王朝大典朝会,皇家喜事,照例要设宴款待群臣,以造成君臣间祥和辑睦的气氛。此外还有 节令赏酒,立功酬酒,以示皇恩浩荡和“君示臣以礼"。这又是君王羁廉臣下的政治上的感情投资。  


----
〓〓〓〓〓〓    
〓广州社区〓    
〓  了了  〓   
〓管理专用〓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