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ecal(诺晴·努力学习)
整理人: miumiuz(2003-02-23 11:51:17), 站内信件
|
今天收拾衣柜时,找到很多以前很少穿的衣服,因为少穿,所以还保持得很新。其中有几件是去世的外婆编织的。
记得小时候,总看见外婆在不停地织毛衣,一针一线,一丝不苟地把每件毛衣织成。外婆的眼睛不是太好,戴着一副“老土”的老花眼镜。听妈妈说,婆婆的眼睛是因为年轻的时候老是在灯光昏暗的屋子看书弄坏的。婆婆很爱读书看报,因为家里是地主的关系,外婆年轻的时候得到了那个时代很多女孩子没有的读书机会,因为教育的关系,外婆总是彬彬有礼,说话细声细气的,很有教养,很有当时封建社会小家碧玉的风范。曾经有不少人认为,她是做老师的呢!
在那时,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旧礼教、旧家庭的社会状况之中。当然,婚姻亦不例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是当时的婚姻制度,外婆的婚姻就是这样形成的。“只知道他是邻村的一个会计师”,外婆回忆说。正是因为双方没有了解,没有经历过现代恋爱的拍拖过程,外婆的婚姻是不幸福的。外公脾气很暴躁、嗜赌成性、自私,但脾气好、软弱的外婆每每总是迁就他,即使把太公留给外婆的一间米铺和外婆所有嫁妆都输掉,外婆都忍气吞声。可能这些便是女子的“三从四德”吧!
外婆很爱我,可能因为自我出世便和她同住的原因吧!即使她的眼睛多么的不好,她都坚持每年为我织一件毛衣。努力认真地为我挑选合适的颜色、一针一丝,一丝不苟,织着织着便为我细心量度,织了又拆,拆了又织,就是这样,外婆眯着患有白内障的双眼为她心爱的外孙织了一件又一件毛衣。可惜年少的我,总是讨厌老人家为我安排的事情,我总是嫌弃外婆为我用心良苦编织的每一件毛衣,总是在妈妈的大声吆喝之下才肯穿着上学。可能我并不知,每每这样,外婆都会很伤心、失望。
摸着手里柔软的毛衣,颜色多么的夺目,是我现在喜爱的红色,感觉多么的温馨。于是我便尝试穿上身,虽然很小、很窄、很紧,但很温暖,很温暖。此时此刻,我多么想能拥有一件外婆亲手织的,合身的毛衣能给我穿着上学、上街,让我在寒冷的冬天有贴身的温暖!此时此刻,我真真正正地明白,“温暖牌”的真实意义,编织者的爱心、心血胜过一切一切的物质。此时的我,有一种学习编织毛衣的冲动。很后悔,那时的我无论在外婆的多少恳求下,都不肯学习织毛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