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zcoolman(云飞扬)
整理人: yxguojz(2004-06-04 12:54:58), 站内信件
|
1931年9月江苏省举行参加第五届全国运动会的国术选拔赛,首轮江苏国术馆的胡凤山与江苏警官学校的朱国禄就再度相遇,因为在两年前的浙省国术游艺大会上,朱国禄曾诓胜胡凤山。这次比赛胡凤山发挥正常,仅一个照面就击伤了对手,取得胜利。最终获得这次选拔赛的第一名。正当江苏国术馆事业蒸蒸日上,孙门道艺武学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术界同人所信仰的时候,九一八事变爆发。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也因此推延了两年才举办。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东北,激起全国的反日高潮,沪宁杭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政治气氛尤为炙烈,人心浮动激荡。孙禄堂先生深感研传道艺武学已不是当时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且当时社会也已不具备研传道艺武学的氛围与环境,于是,留下了孙存周在江苏国术馆,自己于当年10月返回北京,劝其北方弟子某(失其名)放弃绿林生活,率部参加抗日。在此之后,孙禄堂先生再没返回南方,一直在北京隐居。孙禄堂先生在江苏国术馆的职务完全由孙存周代理。
1932年1月28日日军轰炸上海闸北,江南大乱,人心惶惶。孙存周的同门师弟支燮堂的家被炸塌了一半,支燮堂多年来笔录的孙禄堂先生的教拳笔记大部分被烧,支燮堂冒死也仅抢出一个被烧的残缺不全的笔记本。由于传说当时国民政府的战略部署是一线固守上海,二线固守南京,镇江等地的江南地带将是一线失守后的战场。因此江苏国术馆的绝大多数董事,都不再给国术馆出资。而只靠省政府的一点资金是无法维持国术馆的开销的。于是,江苏国术馆于1932年3月底停办。国术馆教师只好各谋出路,胡凤山返回部队,马承智在此之前已返回霍丘,张熙堂去了四川,金氏父子及徐铸仁等回到南京,金一明去了中央国术馆。孙振岱则应熊式辉的邀请去上海警备部队教拳。孙存周则通过支燮堂的介绍去上海铁路局教拳。同时又被上海市公安局请去教授消防队。江苏国术馆开办不到四年,终因日寇的战火而关闭了。
1933年10月,南京举行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国术比赛首次进入全运会,成为比赛项目。国术比赛列有拳术、摔交、剑、刀、枪等对抗性比赛。孙存周的弟子肖德全虽跟随孙存周学武仅一年多,比赛中已表现出相当的水平,获得剑术对抗比赛的亚军。同月20日南京又举行第二届国术国考。国考结果,以同门师兄弟朱国福、朱国祯带出的学生成绩普遍最好。
同年11月孙存周接到父亲的来信,要存周返回家乡。原来孙禄堂先生预知自己驾鹤之日,故催孙存周返乡。同年12月16日早晨,孙禄堂先生谓仙佛已来接引,命孙存周去户外烧纸,孙存周觉得父亲健在烧什么纸呀,出去转了一圈,没有烧纸就回到屋中,装作已经烧过,未想刚一进来,父亲就责问:“你为何不去烧纸?”孙存周无奈,又出去转了一圈,仍未烧纸,当孙存周再回到屋中时,父亲斥道:“你快去烧纸,人家马上就到了。”孙存周只好去户外烧纸,存周回来后,孙禄堂先生问:“几点了?”孙存周答道:“6点零5分。”再看父亲时,气息皆无,已经端坐而逝。数日后,有路人进村,一定要找孙禄堂先生的至亲,称在蒲阳河桥头遇见了一位叫孙禄堂的老人,孙禄堂托他把一个包裹一样的东西交给孙家至亲。这时孙存周正在村子另一头招待帮助办丧事的乡亲,听说了这事,以为是有人来捣乱的,于是不问青红皂白就过去把那个人哄走了。等他回去把这事跟那些办丧事的亲戚一说,有人提醒到:“反正他是给你送东西的,又不是要东西的,不如你把东西接过来,看清楚是什么再说。”孙存周猛醒,连忙再去村外找那人,早已没有踪迹了。孙存周觉得事情非常蹊跷,联想到父亲走前要他去户外烧纸的事,越想越后悔。
孙禄堂先生个人的武学造诣已臻拳道合一,修道成真之境。这种造诣是今天的科技水平难以作出准确诠释的。记述这些并不是宣传封建迷信,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目前尚难解释的问题和现象,对于这些现象笔者只能实录。仅就孙禄堂先生的技击造诣而言,在当时的武林中也是没有任何人能够企及的。孙存周也仅仅得到父亲的一部分传授。孙存周自称未及父亲造诣的十分之一、二。仅就武学技能而言,孙禄堂先生的点穴、神行术、弧形剑等皆未能传授给孙存周。但作为孙氏武学体系的大要,孙存周还是基本继承了下来。孙存周对孙氏形意拳、孙氏八卦拳和孙氏太极拳以及孙门短兵中的纯阳剑、八卦剑、太极剑、雪片刀、八卦七星杆,长兵中的八卦奇门枪、六合大枪、方天大戟等皆掌握精纯,功臻化境。孙存周中年后尤其对三拳、三剑、雪片刀、七星杆研究较多,极有心得。大枪的造诣亦深。孙存周曾双手各持一条两丈来长的大杆置于一个被贯入地下的木楔两侧,一抖之下,可将木楔拔出。孙存周手持一条大枪能将埋入地下的地砖粘拿出来(利用反作用力原理)。一次在定兴孙存周与人较量大枪,仅一个拦拿,就将对手挑上房顶,随之又将对手接下,不伤其分毫。由于时代的变迁,拳术与长兵之间的相互关系已发生了更迭。在过去冷兵时代,武艺主要体现在器械和骑射上,拳术仅是其基本功的一部分。因此在冷兵时代(1860年以前),拳术总体上都是为使用器械作基础的。由此决定了那个时代拳术的技术风格和技术特点。1860年尤其是1900年后,西方火器的威力使中国武术界不得不重新认识武术的功用,长冷兵器的实用价值越来越小,而短兵与拳术反倒可以与火器互补,在短兵相接中发挥作用。因此这一时期对拳术与短兵的研究日益精深,尤其是对拳术的研究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拳术从冷兵时代的武艺基础的地位,经过不断的淬炼已上升为武艺成就的最终体现。在拳术的技术风格与训练体系上都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改变。孙禄堂先生的道艺武学体系的出现更使拳术由一种技能升华为一门可以参证传统哲学的修身的学问,将拳术的功用发挥到极至,成为与文一理互补相通的武学。孙存周努力继承父亲的拳与道合的武学思想,将武学传承的重点越来越多地放在完善人格、淬炼精神与变化气质上。在技术上孙存周利用大枪一类长冷兵的训练方法反过来启发拳术的练习,使冷兵时代武艺的最终表现形式的大枪,变化为拳术训练方法的一部分内容。出现了由枪悟拳、由枪悟剑等做法。
1934年孙存周在北京与其妹孙剑云在家陪伴母亲,这年母亲也去世了。孙存周返回上海。
---- 阿弥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