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zcoolman(云飞扬)
整理人: yxguojz(2004-06-04 12:54:58), 站内信件
|
1928年10月中央国术馆举行首届国术国考,通过国考录取教师和学员。孙存周作为特邀佳宾前往观看,孙存周感到绝大多数参赛者,练、用脱节。平时练的东西,对抗时大多用不上。这次国考是先进行套路比赛,再进行摔交、散手和器械等对抗比赛。所以这个问题表现的很明显。尤其是一些名家,把拳路都快练成杂技了,看起来很有功夫,但是一打起来,就全没了。这次比赛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注重拳击对抗练习的朱氏三兄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都进入了最优等。因此不久中央国术馆就添加了搏击(既拳击)课。孙存周根据自己的切身实践认为,传统武术若得真传是完全不需要添加拳击练习的。也无需十年、八年才出门。孙存周认为形意拳比拳击更精简实用。孙存周自己的实践是仅随父亲苦练三年,便闯荡江湖,未遇敌手。当时闻名武林的朱氏三兄弟(指朱国福、朱国禄、朱国祯兄弟三人,老四朱国祥那时还小,还不能与他的三位兄长相提并论),都曾得到孙存周的具体指导,常在一起研究,在参加国考前还进行了多次实战练习,当时他们的实战能力已经是相当突出的了,但是与孙存周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身体的感应、节奏的把握和劲性上,都相差甚远。孙存周认为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出在对基本功的掌握,后来经过3个来月对三体式和劈拳的深化练习,使朱氏三兄弟的实战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孙存周还认为,很多名家、大师所以练、用脱节,一是对基本功掌握的不准确。二是实战练习少,距离感差,不知拍。三是体力不足。四是意不知毒。五是志不能坚。这些都与拳术练习的方法有关。因此,从这时起孙存周已开始逐渐深入研究拳术的教学教法问题。但是由于孙存周不善言辞,尤不善辩,有诘难者,必以过手来试,用来验证其理,这使很多人对孙存周产生误会。所以他的许多思想使同道们并不能很好的领会。因此,孙存周那时是曲高和寡,常常给人以狂狷耿介、桀骜不逊的印象。
其实,孙存周并非是一个只知道“打”的粗人。孙存周与晚清翰林、直隶总督陈夔龙是忘年之交。陈向孙存周学习拳术,同时也给孙存周讲述了不少学问道理,使孙存周颇有获益。以后孙存周又结识了大学问家马一浮,马经常向孙问拳,孙则向马问理,相互交流,使孙存周获益非浅。朴学大师胡朴安也与孙存周有较深的交往,二人以师兄弟论称,在学识上对孙存周也有较大的帮助。中国近代研究古曲的著名音乐家汪孟叔更与孙存周私交甚厚。孙存周善于学习,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取长补短,不断增益文理史艺等方面的修养,于潜移默化的积淀中学识日渐深广,加之以拳术绝学,逐渐成长为当时武林中文武兼修、气质超凡、卓尔不群的一代天骄。
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既欣欣向荣,又是个花花世界,多少武术家半途而废,不是因为穷困,而是有钱以后挡不住美女、大烟的诱惑。孙存周身怀绝技,成名又早,在经济上算的上富有。孙存周也有自己的嗜好,那就是好学、好练、好喝酒,但远离毒、赌、嫖。这在当时武术家中已属难得。当时上海大世界俱乐部有弹子房、歌舞厅和杂技、大力士表演场。孙存周有时喜欢去那里的弹子房打台球。与孙存周同来的常是一些在上海滩很有地位的人,这些人跟大世界的岳老板很熟,于是岳老板知道孙存周是一位大武术家。一次俱乐部有白俄大力士表演,这位大力士力量惊人,双手可以提起800斤的杠铃。而且还是位拳击手,除表演举重外,还表演拳击。这位白俄大力士并不很胖,但很魁梧结实。岳老板请孙存周看这位大力士表演,孙存周看过后没说什么就去打台球了。岳老板出于好奇问:“中国拳术家中有人能提起这800斤吗?”孙存周说:“他可以提起八百斤,可是他未必能撅动我的一根手指头。”岳老板听了这话更加好奇,并请孙存周当众表演。孙存周说:“人家是撂摊卖艺靠这个吃饭的,我与他无冤无仇的,干嘛去砸他的饭碗?”岳老板好奇心重,又撺掇与孙存周同来的朋友请孙存周演示一下。朋友们也都想开开眼。孙存周无奈,只好说:“那就请他到弹子房来玩玩吧。无论怎样都不要坏他的生意。”一会儿岳老板带着白俄大力士和翻译来到弹子房,双方介绍后,大力士很惊异。孙存周伸出右手的食指,要大力士撅,大力士撅了撅没有撅动,于是加力还没有撅动,孙存周对翻译讲:“请他双手一起用力撅。”于是大力士双手握住孙存周的手指发力,还是没能撅动。这时孙存周意念一动,白俄大力士一下跌坐在地。在场的人无不惊讶。大力士更是满脸沮丧。孙存周对翻译讲:“他练的和我练的完全是两种玩艺儿,我恐怕玩不起那800斤,就象他撅不动我的手指头一样,这本来是不能比较的,做个游戏玩玩而已。他拎杠铃的能耐还是比我大的多。”并要翻译一定把这话翻译给对方。白俄听了这话,对孙存周即敬服又感激,当场要拜孙存周为师。孙存周说:“中国话你都听不懂,你能学什么东西?拜师就免了吧。”岳老板见此,对孙存周简直崇拜极了,也要拜师并要送美女洋房给孙存周,作为拜师礼。孙存周说:“我就是收你做个徒弟,你也练不出来。看似一个手指头的事儿,其实是拳术中的整劲,我的一个手指头和我全身的整劲是等同的。这不是玩玩就能练出的功夫。你这当老板的,就别瞎废这份心思了。”
1928年12月,上海举行国术游艺大会,孙存周演练的八卦拳被行家们誉为“得乃父之髓,已臻炉火纯青之候。”这时江苏国术馆已由南京迁往镇江。孙存周因与李玉琳不和,没有随父亲去镇江,而是独自回到上海。当时上海不少达官显贵社会名流争请孙存周去家里教拳,收入自然不匪,但这些膏腴子弟吃不得苦,这种教拳无异于混饭,空费精力,孙存周一一婉言谢绝。因上海扬子饭店的老板和杭州灵隐寺的住持皆与孙存周交厚,孙存周时而寄宿在扬子饭店,时而去灵隐寺闲居,每日演武习画,逍遥悟道,飘然世外,行若隐仙。孙存周曾与人说:“平生之志,不在仕途,不务工商,不做打手,不图侠名,只为继绝学而已。”这一时期孙存周的武功造诣又进到一个新的境界,他将赫烈雄浑与自然空灵中和为一,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
---- 阿弥陀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