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体育运动>>● 武术与搏击>>武林人物>>孙存周>>一代技击大师孙存周先生 1(转)

主题:一代技击大师孙存周先生 1(转)
发信人: gzcoolman(云飞扬)
整理人: yxguojz(2004-06-04 12:54:58), 站内信件
孙存周,讳焕文,号二可,1893年出生在河北完县东任家疃。父亲是武学大宗师、素有武圣之誉的孙禄堂先生。据说孙存周6岁时开始揣摩父亲练拳,并喜欢玩弄弹弓。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孙存周很少能见到父亲,所以真正练拳还是在16岁时,1909年开始正式随父习武。苦修三年,日以继夜,得孙氏形意、八卦大要。遂访京津及燕赵等地名家切磋技艺, 名声鹊起。1912年,孙存周19岁时与钱氏完婚,不久只身南下,游历各地,遍访名师、高手,比较武艺,未遇其匹。杭州望族郑氏、刘氏慕孙存周武艺高超,争相聘为武师。逊清遗老、晚清直隶总督陈夔龙闲居海上,亦聘孙存周为其拳师。于是孙存周半月在杭州、半月在上海。期间又与同盟会人士吴得波、郑佐平、李霄禾、章启东等结为盟兄弟。时江南技击名家多与孙存周相识,切磋较艺,孙存周皆能轻取。故在沪宁杭一带负有盛誉,武林中之奇人异士如秦鹤歧、管子彰等皆与孙存周交厚,盛赞有加。孙存周在外数年,经常隐其真实姓名,造访各地名家,常问曰:“当今中国拳术家谁为至高至妙者?”所遇者几尽皆答:“惟活猴孙禄(孙禄堂先生绰号)。” 1918年,孙存周返回北京,对父亲谈及其游历见闻,孙禄堂先生训曰:“凡求道艺者务要虚心,虚心则心明,心明则性真。有若无,实若虚,远浮名。凡遇有一技之长者,无论其功夫高低皆要拜为师友,虚心求教,海纳百川,故其深不可测。艺无止境,岂有至高至妙之说?”在父亲的教诲下,孙存周的拳术境界又上了一层。通过每日与父亲试手,更知自己的功夫仍旧相差甚远,遂留在北京年余继续深造家学。1919年父亲入住总统府后,孙存周再次返回南方,时其三弟务滋也已在太仓中学任教,教授拳术及英文。孙存周回到上海后,几乎每月与务滋相会一次,共同研究孙氏拳学。相互启发,技艺更加精纯。 

1921年,在杭州茶商程云甫家遇湖南心意拳家解铁夫,因言语不洽,遂做切磋,孙存周轻取之。时以八卦穿掌击扑解氏,因解氏为程先生旧友,孙存周初来杭州时曾蒙程氏关照,故手下留情,未加渗劲。此后不久,解氏即归故里,不轻言拳术矣。

1923年4月,马良等在沪上举行“全国武术运动大会”,孙存周亦前去观摩。有旧识者,名家张凤岩,技艺精湛, 称孙存周为老侄。戏试中,孙存周竟将张氏弹放于桌下。程海亭说:“二可(指孙存周)现在的能耐可真是不得了了!”本次大会有武术名家18家之说,孙存周认为这十八家并不全是名副其实的。有举石担石锁而成名者,不足以武术家论称。

1924年,孙存周在与其盟兄弟打台球时,孙存周戴着水晶眼镜坐在一旁看报,李霄禾打球时球竿脱手,打碎孙存周的眼镜,伤及左目导致失明。孙存周说:“你这一竿打退了我五百年道行。”虽为戏言,孙存周确实也一度在拳术上萌生退意,心灰意懒,对外称不练拳了。然而一则,孙存周从心里仍旧爱好拳术,二则又有朋友鼓励,郑佐平常去开导孙存周,并自愿做靶子,配合孙存周练习技击。孙存周重点练习对付来自左侧的攻击,提高左侧的感应水平。经过长达两年的努力,孙存周信心渐增。此后练拳更为刻苦,技艺渐臻化境。

1925年,孙存周在郑佐平处认识叶大密,因志趣相投,便与叶大密结为盟友。叶大密号伯龄时任25师的团参谋长,在拳术上是田兆麟的弟子。叶大密也知道孙存周身怀绝艺,因此经常向孙存周请教拳术,孙存周授以孙家内功,使之技艺大进。叶大密晚年曾对弟子金仁霖讲述自己叶派武学的三大来源:田兆麟系的杨式太极拳、孙存周传授的孙家内劲、李景林传授的武当剑。金仁霖介绍说:“伯龄先生的拳,是孙家拳的内劲、杨式太极拳的技术和由李景林武当剑悟出的用法,融会贯通,自成一格。”金仁霖又说:“叶大密老师认为孙家拳的劲是各派拳术中最锐利的,渗透力极强,当你还没有什么感觉时,你里面已经受伤了。杨式太极拳的手法非常丰富,无论是化是发都很巧妙,尤其在推手方面有很系统的训练方法。李景林先生的武当剑是非常实用的剑法,对拳术的运用也很有启发。”1926年,叶大密在上海成立武当太极拳社,开始一段时间孙存周不太放心,怕叶大密支撑不住,因此每天孙存周都来叶大密的拳社为叶大密“镇社”。开始也确实经常有人来社中切磋,叶大密都能稳*胜券,但是由于来的人水平不高,所以孙存周还是不太放心叶大密。一天,上海滩有名的拳师刘高升来访,叶大密与刘高升交手切磋,叶大密依然能占上风,使刘高升非常佩服。孙存周说:“这回我放心了。”因为刘高升在上海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这次切磋无形中就使叶大密在上海武术界站住了脚。叶大密在武术上很有灵气,而孙存周对朋友的真诚也可见一般。



----
阿弥陀佛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