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酒话连篇>>『行吟醉卧』>>『醉客簿』>>♂『拈花微笑』>>酒催诗文——酒文化谈之三

主题:酒催诗文——酒文化谈之三
发信人: aaaachi(拈花微笑)
整理人: spiceqi(2003-03-13 15:04:33), 站内信件

 
    酒是文人灵感的诱发剂。“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老同志的名句相信大家也都熟知。自古以来,多少文人骚客,画家书法家,都与酒脱不了干系,因酒而兴致勃发,才思横溢,酒酣墨畅。 

    酒能激起古今多少豪情别意,多实儿女情愁,实在难以胜数。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若朝露,去日苦多”,表现出对人类悲剧命运了悟之后的承担;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舒发着一种豪气干云的英雄情怀;苏轼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在感怀离愁别绪与人生的多难;至于陆游的:“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则是寄寓了生离死别的相思之苦。太多太多了,总之,千古绝唱令人击节三叹。没有酒,何来这许多千古名句? 

    其实,自中国的文学史一开始,文学就被酒所纠缠。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诗经》和《楚辞》都有不少篇贴咏到酒。《诗经》里面约有三十篇提到了酒,正好占了全部诗歌的十分之一。屈原更好玩,他的词赋中出现了椒酒、桂酒等名目,但他却宣称自己不喝酒:“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但总有点此地无银的感觉。尚且,若真的并非酒人却非要在诗中写酒,正是证明了酒对于诗歌之无往而不在,想逃也逃不掉了。 

    酒能使人大脱离世俗的困扰,写出真情的诗篇。从物理特性来说,酒能使人的大脑皮质兴奋,使人的情绪和思维进入高度活跃状态,调动起经验的记忆和平时沉积在大脑中而不大能意识得到的大量信息,催化出灵感。苏轼在《和陶渊明〈饮酒〉诗》中道“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即是说世间万物各有形态,到处都有诗意,一喝酒,诗就来了。所以他叫酒做——“钓诗钩”,哈,绝。他更把前人的“文章本天成,妙手自得之”演化成“文章自天成,饮酒自得之”。看来要当大文学家,没有酒瘾是没有希望的了。哈哈。 

    故此,酒催诗文。诗酒两物从来就是联称的。以酒催诗文,最有名的当然是陶渊明、李白、杜甫、苏东坡等大家了。这些故事相信经常可听,不叙,喝酒去。 
 
 
 



----
欢迎应届毕业生光临应届就业版!  
应届就业版特邀评论员:aaaachi(拈花微笑)  E-mail:[email protected]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