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酒话连篇>>『闻香识酒』>>『中酒传奇』>>中国古代酒具展(上)

主题:中国古代酒具展(上)
发信人: lovemildseven(了了)
整理人: francismui(2003-02-15 08:05:13), 站内信件
    酒在人类文化中渊源流长,从而酒具有着相当明显和重要的地位。在中国,酒的产生是非常古远的。大家熟知的夏代杜康的故事,不能说是酒的起源,只是较早的传说而已。考古告诉我们,早在夏代以前,酒具业已广泛存在,可见饮酒已是人们流行的习惯了。不过,酒在古代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而是礼仪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因此,随着礼制的形成和发展,酒具便成为礼器的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有着很大的意义和价值。研究酒具的性质和演变,对探讨传统历史文化是一个很关键的课题。

    仰韶文化的代表器物之一,出土于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这种 器物口小、颈细、腹折、底平,形似蒜头,造型精巧而优美。绝大多数 为泥质红陶,外表或素面无纹,或饰精美的彩陶图案。由于它腹大口小,所以既可用它盛储水和酒,也便于饮用。

    这件蒜头壶堪称仰韶文化的精品。高21、口径1.5、腹径 20.7、底径8.4厘米;口呈花苞状,并绘有黑彩花瓣状图案。在肩腹部用黑彩绘一组寓意深刻的水鸟啄鱼图,构图线条相当简练,而鸟和鱼的形态却生动活泼。一只水鸟用嘴紧紧叼住一条大鱼的尾巴,大鱼身体扭曲,昂首张望,呈负痛难忍、欲逃不得之痛苦状。这条鱼身躯细长,头部呈方形,眼睛圆睁,两侧的巨腮向外鼓起,头部和背部均有斑状花纹。这种构图具有巫术含义。在史前时期,动物总被巫师作为与神沟通的助手,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http://www.chnmuseum.com/mcy/jj/001.JPG水鸟啄鱼蒜头壶

    禽鸟纹宽扳黑陶壶出土于上海市青浦县福泉山良渚文化的墓葬中,该壶的胎质为泥质灰陶,外挂黑衣。口部有一上翘的宽流,腹部外鼓,宽把上饰蓖纹,并有两个穿绳用的小孔。口径7.4厘米、通高15厘米。器身上下用细绳遍刻曲折纹和禽鸟纹,口沿的外壁有五条平行的弦纹。器壁薄,造型精巧、美观,黑色的陶衣使器物的外表具有金属般的光泽,是良渚文化陶器中罕见的珍品。现藏上海博物馆。http://www.chnmuseum.com/mcy/jj/002.JPG禽鸟纹宽扳黑陶壶

    彩陶单柄杯属马家窑文化(分布于甘、青东部地区的一个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距今5800—400O年左右)。彩陶杯的口小底大,腹较深,高13.5厘米。胎质特别细腻,外表呈橙黄色,并经过精细磨光,烧成的火候非常高。杯口的内沿用黑彩绘出水波状的纹样,外表也用黑彩绘饰图案。杯口以每三条平行线为一组,斜向交错组成正、倒三角纹;颈部绘三周条带纹;腹部饰竖向条带纹和曲折纹。颈部与唇沿之间有一把手,顶端有一微上翘的突纽,便于扣握和提拿。这是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一件造型美观、装饰华丽的饮酒器。现藏甘肃省博物馆。http://www.chnmuseum.com/mcy/jj/003.JPG彩陶单柄杯  

    乳钉纹铜爵是二里头遗址出土铜爵中最有代表性的,于1975年发现。它的形体与同时期的陶爵相似,窄长流,尖长屠,针状双柱矮小,细腰,瘦腹,扁带状扳,扳上有长条形接孔,三棱锥状足。腰腹正面(与扳相背的一面)装饰一排乳钉,共5颗,夹在2道凸弦纹之间。铜爵通高22.5厘米,现藏偃师商城博物馆,属商代早期文物。 
  
    该铜爵形体单薄古拙,透露着浓重的原始气息,在数以万计的商代青铜酒器中,实在是貌不惊人,然而若论其科学价值,却是商代铜爵中最为出类拔草者之一。 http://www.chnmuseum.com/mcy/jj/004.JPG乳钉纹铜爵

    铜是最早出现的青铜酒器之一,而其源头则是龙山文化陶。铜高23厘米,喇叭形口,口设有双柱,柱帽呈伞状,腰部细高,腹部外鼓,三棱锥状足,扁平禁。颈饰饕餮纹,腹饰联珠纹夹饕餮纹。 
  
    铜是与铜爵配套的酒器,专门用来向爵内注酒,又兼做温酒器。 
 http://www.chnmuseum.com/mcy/jj/006.JPG联珠饕餮纹铜

    凤鸟柱铜是收藏在日本泉屋博物馆的一件的中国商代晚期的铜。说它珍贵,主要是由于其在造型装饰方面有着不同凡响的构思与设计。 古代铜的足有二种,一种为三棱锥状足,另一种是圆(或扁圆)袋状足。日本泉屋博物馆的这件铜一身兼有上述两种绿足, 即其三足的上部为圆袋状,形似是足;下部则为三棱锥状。这是两种足的复合体,颇为罕见。 http://www.chnmuseum.com/mcy/jj/005.JPG凤鸟柱铜

    司母辛奇兽铜觥于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是一件样子很奇特的盛酒器,其形象似兽非兽,似鸟非鸟,怪诞难解。该器乍看属马驴之形,然而却又头生一对大弯角,前肢奇蹄,双肩及前肢饰卷龙纹,后肢有鳞纹如禽鸟腿,下为鸟爪状足,臀部正中为乌面纹,两侧有巨器,扳恰作首尾,扳首饰兽头,盖背兽角之后雕一条卷尾巨龙,龙生兽耳,相状角,三角纹鳞,龙背有扉核,空白处填充二虎一夔。揭去就盖,可从献中以斗勺舀酒,亦可捧觥前倾使酒从觥中斟 出。就高36厘米,重8.5公斤,有铭文“司母辛”,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http://www.chnmuseum.com/mcy/jj/007.JPG司母辛奇兽铜觥

    妇好铜方尊是商代晚期方形铜尊的代表作,其特征是大侈口,高圈足,形体高大。它不仅造型稳重大方,而且花纹装饰亦富有豪气,给人以威严雄壮之感。其颈部饰倒置的三角夔首纹,肩部雕云霄夔龙纹,四角各铸一只怪鸟,鸟为勾喙、耸耳、大圆眼,尾下卷。四肩之中部各铸一兽头,卷角,扁嘴。腹部和圈足则雕饰巨型饕餮纹,双角卷曲,张牙舞爪,面目可怖。器底铭有“妇好”二字。尊高43厘米,尊口边长分别是35.5、33厘米,体重达25.15 公斤。http://www.chnmuseum.com/mcy/jj/009.JPG妇好铜方尊

    妇好墓中出土两件青铜,大小形制相同。其中一件高45.9厘米,重167公斤。作昂首挺胸站立状,勾喙,双目像人眼,宽耳竖立,高冠向两边分开,上面饰一对夔龙,其中正面的有双角。尊口开设在头后脑部,盖上有两个钮手,其中一个为立雕高冠马,另一个是卷体双角龙,盖面雕云雷枵饕餮。翅收拢,双爪并立,宽尾下垂,颈、背间有扳,扳下铸出一只展翅飞翔的鸟的 正面图。颈部装饰着夔龙饕餮纹。妇好尊堪称我国古代青铜艺术品中的上乘佳作,其艺术感力之一,是无可挑剔的造型设计。 http://www.chnmuseum.com/mcy/jj/010.JPG铜尊

    妇好铜盒造型稳重敦厚,花纹复杂精细,尤其是盒顶的装饰,最可称道。俯视盒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笑脸:眉、眼向左右侧上方翘挑,嘴大张,似在哈哈大笑。其额头上斜伸出一圆管(流),左右双美拱卫。这种装饰设计,起源于商代早期的陶盒,那时即在陶盒顶盖上干流管两侧各贴一圆形泥丁,看上去整个盒顶犹似人面: 泥丁为双眼,盒口为嘴,盒流为鼻。 在使用时,恍馆间会给人一种印象,酒是被铜盒项面上的“笑面”喝进嘴里,又从额上的圆管中喷出。由此使人不由地联想到古 人把贪于酒食之人称为“饕餮之徒”。 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http://www.chnmuseum.com/mcy/jj/011.JPG妇好封顶铜盒

    蝉饰铜方缶高9.6厘米,口沿边长久5厘米,宽已7厘米,重仅以75公斤。观其体形,似不便做饮器,而测其尺寸,似又不适于盛储酒,推测它是一种有特殊用途的酒器。http://www.chnmuseum.com/mcy/jj/012.JPG蝉饰铜方缶

    “虎食人”铜卣,高35.7厘米,重5.09公斤,相传出土于我国湖南省。该卣造型系一只猛虎与一个人相互拥抱。虎圆浑雄健,双耳竖直,巨口大张,利齿毕露,两眼圆瞪,上唇满布小麻点表示胡须,面目可怖。前爪搂在人的腰际,后肢屈曲呈蹲坐状,后爪与尾着地形成由之三足,落地稳实。人浓眉大眼,丰鼻阔口,长发披颈。着方领衣衫。双臂搭在虎之前肢上,手抚虎肩,双腿屈膝,脚踏虎爪,脸朝左侧,头伸进大张着的虎口中,呈扑伏状与虎紧紧拥抱。看样子,老虎即将把人一口吞咽下去。卣口设在虎之后颈部,有盖,盖钮铸作立兽状。弓形提梁的两端各铸一鹿头,提梁可活动。虎背有一道扉棱。表示虎鬃,虎身及人体上均遍布花纹。顺着虎的前肢,是两条独角夔龙,顺着虎的下肢是两只小虎。虎的背部,则赫然雕饰双角兽面。人背上也是一个兽面,人腿及臀部则有两条蟒龙。其他部位。或是以小夔填空,或精心雕镂云雷纹为地衬,整个卣体几乎无一空白处。现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 http://www.chnmuseum.com/mcy/jj/013.JPG虎食人铜卣




----


网易广州社区【品酒论道】版主——了了 

网易北京社区【剪剪风】版主——了了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