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uazi(这里的猪吃草)
整理人: happyboy_xn(2003-01-30 21:19:05), 站内信件
|
2002年的12月28,29两天在深圳高交会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深圳应届毕业生双选会。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因此全国各地的应届毕业生纷纷涌至。招聘会当天,会场内数以万计的本科,硕士毕业生在竞争几千个职位,简直可以用僧多粥少这个成语来形容。以下是本人亲历的两个镜头:
镜头一:本人在深圳某较著名投资公司的摊位前排队,该摊位一共有4位招聘人员,因此每个招聘人员面前都有一条长长的应聘队伍,本人当时站在其中一条。刚开始收简历不久,秩序还可以,但过了5分钟后,当招聘人员在跟应聘者进行简单的交流的时候,一些应聘者为了不用排长长队,竟然在责骂声中插起了队并有甚者直接走到了招聘者前面递表。这些“抄近路者”不乏硕士研究生。一个插队的人在交表的时候跟招聘者滔滔不绝的炫耀起他的硕士学位,他发表的论文,他的学术成就……这时排在本人后面的一位应聘者问“怎么这么久”,有人回答说,你看前面插队的人这么多,能快吗?于是这位仁兄居然离队并走到了插队者之列,后来得知这位仁兄也是某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镜头二:会场内人头涌涌,每个人走路都是肩膀挨着肩膀走路。本人在努力的寻找前路的时候,突然被一位应聘者撞得差点跌倒在地上,本人以为这位仁兄至少回头说声“SORRY”,无奈这位仁兄却继续像坦克那样继续撞开路上的其他应聘者扬长而去。可悲的是会场内哪止一位像这位仁兄那样的应聘者呢,很多大学生们为了争分夺秒的抢投简历,已经顾不上最基本的道德礼貌了。当天晚上,本人发现自己新买的皮鞋已经变得破旧不堪。。。
由于扩招而导致的人才资源相对过剩,人才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是有目共睹,或许长远来说不一定是坏事,但在眼前,谁都会感到这是把大学生推向深渊。我们也不难理解大学生们找工作心急如焚的心情。试想想,比上一年度多出50%的应届毕业生,去竞争几乎不变的工作职位,竞争能不残酷吗?在这种情况下,谁也希望自己能成为找到好工作的幸运儿。或许就是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产生了以上笔者见到的两个镜头。面对这些现象,大学生们跟某些部门难道不应该检讨一下吗?提高人口素质难道真的从提高人口学历开始吗?高学历就代表高素质吗?高学历就代表一个人应该得到更高的地位吗?本人想对比一下英国的情况。本人在英国呆过一段日子,了解到在英国,人们对待读本科读硕士并不象中国那样,至少学生们的心态就不同,他们大部分人读本科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希望自己能在某个领域得到更深更广的知识。同时,英国社会上也存在很多低学历的人,他们读完预科或者中学毕业就走向社会每一个岗位。他们学历低,但你能说他们素质低吗?在搭乘公共汽车的时候,超级时常买东西的时候,在银行存款的时候等等,他们都会自觉的排队。先到的先享受应得的服务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在街上,两个行人如果发生了轻微的碰撞,他们双方立即会很自然的跟对方说“SORRY”,即使是被撞的人。他们从小孩子开始就学会了排队,学会了当知道自己做得不对的时候向别人道歉,学会了如何尊重其他人。在这种情况下,学历,只是体现人们素质的辅助部分。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高学历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但没有人拿自己的学历炫耀,更没有人做出与学历不相符的行为。跟以上两个镜头对比起来,我们难道不感到一丝的遗憾跟担忧吗?
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只是靠高学历是靠不住的。没有良好的个人修养跟道德,一个人不可能得到社会的认同;没有良好的素质,一个民族不可能得到世界的尊重。大学生应该是社会的先锋,高素质的代表,影响着社会形态的改变,体现着一个民族的面貌。没人敢怀疑过我国是历史上的礼仪之邦,但如果按照如今的情况发展下去的话,或许中华民族就会走向平庸甚至没落。责任并不是个人的,但改变可以由个人开始。大学生们应该炫耀的是素质,而不是学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