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qingfeng()
整理人: chanceroad(2000-12-20 20:50:13), 站内信件
|
8月3日,国务院禁止采集、销售发菜的通知下发一个月后;同心,全国最大的发 菜集散市场内,一把大火销毁了350公斤属非法交易的发菜。记者来到已关闭的市 场里,一片萧条景象,那灰烬的痕迹还清晰可见,标志着发菜做为人类食品的历 史的终结。
发菜变“发财”?
发菜作为宁夏“五宝”,与(红色)枸杞、(黄色)甘草、(蓝色)宝石、(白色)滩羊 毛皮一起久负盛名。发菜的产品介绍这样写道:发菜是一种野生珍贵食用藻,它 含蛋白质20%以上,并含糖类、脂肪、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但据专家介绍, 发菜是一种普通的食品,其营养价值远不如大白菜。因为其状如黑发,所以叫发 菜,相传早在我国唐代,发菜就已远销南洋诸国。而发菜的发音与“发财”相近 ,使其有了“好意头(兆头)”,从而在我国东南沿海及港澳等地备受青睐。人们 把它作为宴请宾朋的高级菜肴,馈赠亲友的礼品。
然而对于贫苦农民来说,搂发菜只是为了维持生计。同心县县委副书记杨礼 义至今对少年时搂发菜的艰辛不能忘怀:仲夏,带上粮食,背着耙子和村里的十 几人一起上路了。每天凌晨4点就起来,趁着太阳没出来赶紧搂,搂起来的多是草 ,再一点点捡,10多天下来,也只挣一二百元钱。就这点钱,还是远离家乡,起 早贪黑换来的。睡的地方更没法说了,在大草原挖个坑,和衣而卧,忍受着夜晚 的寒冷,每年都有因挖发菜而冻死、饿死、病死和因各种事故而死亡的农民。杨 礼义说,现在也只有那些家境贫寒的人家无奈才干这营生。
同心县工商局局长杨生德说,真正形成发菜市场是在90年代以后,每年春节 、清明和八月十五3个节日,广东等地把发菜作为节日佳肴和祭祖供品,市场需求 量大增,导致发菜贸易迅速上升。80年代仅仅有百十来人做此生意,90年代以后 从百位上升到万位,每到8月雨水集中,发菜生长的旺季到来时,发菜交易市场能 达到四五千人的日流量。据计算,每采集2两发菜,便需要挖掘10亩草场,即16个 足球场的面积,被挖掘过的草场会荒芜10年而没有收益。每年有300~400吨发菜 从同心县走向南方,交易量占全国80%以上。这时老百姓手“抓”发菜已变成了大 耙子“搂”发菜。发菜交易已经发展成同心县的支柱产业,其交易额高达1.2亿元 ,县邮局仅此项收入年获利100多万元。全县10多万人拣拾发菜和从事发菜经营活 动,但每年人均只增加300元的收入。倒是那些投机商人倒卖发菜到广东、香港、 新加坡等地,才真的发了财。
“好兆头”引出生态灾难
同心历来是“大旱三六九,小旱年年有”。可据县志记载,清朝时离同心县 不远处有23眼泉水清澈照人、四季流淌;位于其境内的罗山每年也有72场巡山雨 浇灌着广阔的草原。但以后人口增加,全县人口从1949年的2.18万猛增到1999年 的35.8万。耕地由1949年的93万多亩扩大到1999年的300万亩,人均耕地却从43亩 降到了8亩,草原面积也大幅度减少;而乱挖发菜和甘草等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更 导致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每况愈下,泉水不涌了,巡山雨不见了;在海原县嵩川 乡,打井800米深还不见水。老百姓在院子土墙根下挖个地沟,靠接点雨水引到水 窖存起来。老天不下雨,就靠手扶拖拉机到数十、上百公里外拉水喝。一拖斗一 方(吨)水,卖七八十元。而大风与沙害也频繁起来:1949~1966年17年间发生过 2次,1966~1983年21年里发生了14次,1982~1997年16年中有24次,而2000年春 季就频发5次。
经初步测算,发菜的主产区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和甘肃等地每年被百 万挖发菜、甘草的大军扫荡,导致宁夏全区草原退化面积达总面积的97%。其中中 、重度草原退化面积占77.5%;内蒙古地区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巴彦淖尔盟 、伊克昭盟、阿拉善盟等12个地方2.2亿多亩草原遭到严重破坏,这些地区的荒漠 化是北方沙尘暴的主要来源。
为搂发菜、挖甘草引出县与县、省与自治区之间的聚众械斗和流血冲突更是 时有发生。
发菜竟成了“救命菜”
在同心县窑山乡五道岭村,记者走进顾占富、马丙英夫妇的窑洞。一张土炕 ,两床旧棉被,一眼土灶,这里多数农户的家当如此。老顾全家五口,种24亩地 ,正常年景,靠天吃饭,1亩打小麦10多公斤至80公斤不等。去年到今年10多个月 没下雨了,地里粮食基本绝收,上半年靠到内蒙古搂发菜收入千把元换口粮。现 在不许搂发菜了,一家子下半年断了生计,只能靠政府救济面粉过活,全乡人均 每人1.3斤。小孩子上学的学费、老人生病抓药钱等没了着落。村长马自俊说,全 村1500多口人,80~90%的农户处于此种状况。8月份下旬终于下了一场雨,听说 黑市发菜价格暴涨,不法商贩乘机而动,一些农民迫于生计又开着手扶拖拉机, 进山搂发菜。
问题是把发菜当做“救命菜”、“救灾菜”的路子还走得了多久?农民李文 明所在的同心县田老庄乡北家湾村的山沟二三十年前还绿草茵茵,到处是黑油油 的发菜,如今,这里草被搂光了,旱魃肆虐。李老汉气愤地说:“再搂下去,别 说自己吃不饱肚子,也断了子孙的路!”
同心县县长王有才痛心地说:“全县每年发菜产业有1.2亿元,税收达200多 万元,但搂发菜、挖甘草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无法用钱计算。以下关乡为例 ,因搂发菜、挖甘草,造成46万亩优良草场全部沙化,要想恢复植被,至少需要 10多年的时间,投资数亿元,得不偿失。”
“人工发菜”能吃吗?
同心县每年外销600吨发菜,天然野生发菜仅占10%,绝大多数发菜是人工制 造的假发菜。有人认为,人工发菜不破坏生态环境,又可以为农民和地方政府带 来很大的经济利益,何乐而不为?那么,人工发菜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海原县兴隆乡李某,初中文化,曾专业制造假发菜。他以淀粉、地衣菜、玉 米须为主,掺约5%的天然发菜,加入海藻酸钠等天然色素,经过粉碎拉丝、在沙 土中搓揉、人工与杂草等分离、漂洗、压型、晾晒等工序,便造出了人工发菜。 其设备简陋、环境肮脏,让人看后一阵阵恶心。去年李某把其所谓的人工发菜数 吨销到广州等地,赚了10多万元。记者随国务院检查组实地察看几家发菜加工户 ,情况大体相同。检查组专家认为,这样的产品,即使国家没有发布发菜禁销令 ,也同样属假冒伪劣产品,是工商部门查禁的对象。何况“以假乱真”,同样会 引出“以真乱假”,所以非彻底禁止不可。
靠特色产业致富
针对同心、海原等地目前的情况,国务院赴宁夏检查组领队、国家环保总局 副局长祝光耀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干旱地区靠搂发菜挖甘草过活,不可能脱贫。 只能是越搂越穷、越穷越搂,形成恶性循环。禁采这一步早晚要迈出去。与其晚 禁,不如早禁。造假更不是办法。他以内蒙古乌盟等地农民退耕还草,大力发展 沙产业,种植拧条、苜蓿、沙打旺等耐旱植物,发展羊绒等当地优势产业,既保 护了草原生态环境、投入不多又有经济效益,群众很快脱贫的例子,鼓励当地干 部群众转变观念、树立信心,重新调整种植结构,开展生产自救。并建议国家将 同心、盐池、海原三县列入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县;国家在专项扶贫贷款、种 草养畜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等,帮助当地群众度过难关、尽早脱贫,走 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真富、稳富、久富。
目前,当地各级政府正积极为群众开辟新的生产门路,如组织跨省区劳务输 出,以小额贷款形式扶持农民种植市场前景看好的枸杞、红枣、西瓜、红葱并开 展土豆淀粉加工等;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当地羊绒、清真食品等特色产业。 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甘草需求量旺盛的特点,宁夏计划在严格封育、有计划地合 理利用天然甘草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人工技术种植甘草。国家科研部门目前已培 育出人工甘草品种,一年生甘草可获干品400公斤,两年可获700公斤,三年可获 1200公斤;有关方面已建议将人工种植甘草列入国家攻坚扶贫计划,建设人工甘 草基地,形成规模产业,在贫困地区大面积推广科学种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 时,积极引导帮助农民群众脱贫致富。
(中国环境报社记者丁品 屈遐 傅莉莉)
背景
《国务院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摘 要:
发菜、甘草和麻黄草是国家重点保护、管理的野生固沙植物,在保护生态环 境和草原资源,防止沙漠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必须采取果断措施,禁止采集发菜,取缔发菜贸易,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 。
坚决禁止采集发菜,彻底取缔发菜及其制品的收购、加工、销售和出口。提 高发菜的保护级别,将发菜的保护级别由目前的二级调整为一级。
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会同有关部门关闭一切发菜收购、加工点和销售市 场。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5.66.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