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科学大观>>● 绿色论坛>>〖环保人文〗>>绿色散文>>科尔沁草原——我的家

主题:科尔沁草原——我的家
发信人: chanceroad()
整理人: 1101234(2001-05-28 14:42:31), 站内信件
科尔沁草原——我的家 

自然与人 2000-8-16 10:33:26 作者:阿荣其其格   
  
 



榆树疏林草原  韩影  摄 The grassland with sparse woods

  小时候常听妈妈讲起家乡美丽富饶的科尔沁草原,在我的记忆和印象中,科
尔沁草原如诗如画,在疏林、草原与湿地的背景中,百灵鸟在天空中飞翔、在水
中嬉戏,蓝天白云下,牛羊在草地上漫步,马背上的牧人唱着科尔沁民歌。自古
以来这里出了许多蒙古族著名的诗人和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你可以领略到“天
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感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十多年后我离开
了书本来到科尔沁草原,飞入眼帘的却是裸露的沙丘、贫瘠的土地、落后的经济
和贫困的生活。

  科尔沁草原是一类特殊的草原类型,也有人称其为疏林草原,自清代以来,
大量的移民来到这里垦草种田,砍伐森林,致使草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进入
6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增加,草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合理的开垦与采伐,
加快了草原的退化、土地沙化、盐渍化的进程,今日的科尔沁草原已失去了原有
的面貌,作家笔中和前辈传说中那美丽如画的科尔沁草原已很难见到,就连生活
在那里的孩子们也只能从书画中去寻找前辈们讲述的科尔沁草原。

  虽然现在科尔沁草原大部分区域已遭到严重破坏,失去了“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原有风貌,但前辈们还是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片净土,那就
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右中旗境内的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初到科尔沁自然保护区是1986年12月,在冰天雪地中我们对保护区进行了考
察。一尘不染的白雪覆盖了草地,榆树林、山杏灌丛镶嵌在雪地上,蒙古兔、环
颈雉、斑翅山鹑及一些猛禽时常出现在视野里,使我感到虽然是严冬,但却仍然
是生机盎然。

  1987年的夏季,我们再一次来到保护区考察,这里已是绿树葱葱、绿草茵茵
,沙地上生长着稠密的榆树天然次生林,在地势较平坦的区域又是西伯利亚杏灌
丛草原,而在沙坨地间则又是各种类型的低湿地,构成了独特的科尔沁草原自然
景观,和我们在书中和画中看到的完全一样,甚至更好。当我把拍下的照片带回
家给家人看时,老母亲激动地连声说:“这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家就是这样的
。”

  科尔沁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科尔沁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以及栖息在这里
的鹤类、鹳类等珍稀鸟类为对象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这里地处大兴安岭南麓科
尔沁沙地的北部边缘,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塑造了这一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及
其上生长的植物。既有平坦的草原,又有沙地上的榆树疏林、西伯利亚杏灌丛,
还有农田和湿地。霍林河、额木特河和突泉河三条河流在区内流经十几公里后,
全部变成无尾河,分支多而主河道不明显,形成了大面积的湿地,湿地占了保护
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遍布区内的大小40余个水泡子相嵌在坨甸间,周围也
形成了大片湿地。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食物,成为繁衍生息在这里的16
7种鸟类的理想家园。尤其是属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珍稀鸟类就有34种,其中
鹤类家族又是保护区里的重要成员,在我国北方分布的丹顶鹤、白鹤、白头鹤、
白枕鹤、灰鹤、蓑羽鹤等6种鹤类在这里都有它们的踪迹,还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
鸟类白鹳和大鸨也是这里筑巢繁殖的重要成员。

  每年春夏季节,众多珍稀鸟类的到来,更为科尔沁草原增添了勃勃生机。丹
顶鹤、白鹤、大鸨等“贵客”接踵而来,在这里觅食、生儿育女,将它们多姿多
彩的生活展现在人们面前。

  来到科尔沁保护区,最使人着迷的要数观察丹顶鹤了。丹顶鹤的羽毛洁白,
在阳光下会发出雪白的亮光,远处看去好像一颗颗纯白色的珍珠在碧绿的湿草甸
上滚动,所以在离它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它。1987年秋季,我有幸在近距离欣赏
到了丹顶鹤的芳容,至今难忘。丹顶鹤在保护区为夏候鸟,3月下旬来到本区,多
以3-7只分散活动在浅水湿地上。4月中旬至下旬,大部分丹顶鹤开始成对活动在
苇塘中,并开始筑巢,进入繁殖期,5月末就可以见到当年出生的“小宝宝”了。
丹顶鹤每年在5月下旬和8月中旬都要有几天短暂的集群,9月下旬开始大量集群,
我们曾看到最大的一群有31只。保护区建立后3年来,通过保护管理,丹顶鹤的数
量有明显的增加,1987年,发现有约40只,到1999年已增加到110只。


草原上的牛群  韩影 摄 Bulls on grassland


中加合作项目的加方专家在科尔沁考察  韩影 摄
Canadian experts make an investigation in Kerqin under a Sino-Canadian
 cooperating project.


大鸨  张词祖 摄 Great Bustard (Otis tarda)

  白鹤在我国发现的繁殖区域非常少,多数只是迁徙途中停歇地。但是有一部
分白鹤却对科尔沁草原、湿地的特殊环境情有独钟,在这里筑巢繁殖。白鹤一般
在3月下旬到4月初来到科尔沁保护区,10月中下旬才离开。它们常在苇塘边或湿
草甸上活动,在榆树疏林深处的粗大树枝上筑巢,巢很大,用树枝搭成,直径有
1米多。观察发现白鹤的取食活动区域是固定的,而且多数时间是成对活动,到9
月下旬至10月初集群活动。来到这里的白鹤数量逐年增多,1998年已达100只,其
中有13对白鹤在这里筑巢繁殖。

  大鸨在这里也是夏候鸟,数量较多。一般在4月上旬来到这里,以10-15只为
一群在湿草甸及灌丛草原上活动并筑巢,5月上旬开始进入繁殖期。6月中旬以后
大鸨多以2-4只在一起活动,8月下旬至9月初,开始集群,一般每群数量在10只左
右,10月中旬迁离本区。在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前,这一区域对珍稀物种的捕猎现
象十分严重,其中大鸨是那些非法狩猎者主要的捕杀对象,所以在建保护区初期
大鸨的数量只有几十只。在自然保护工作者的呵护下,现在大鸨已有近百只。科
尔沁湿地对鸟儿们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对当地人民更是不可忽缺,然而她的
处境却不容乐观,但愿我们能够保护好这块净土。


鸟冬巢 王顺  摄    Nestle in winter

  科尔沁湿地不仅为珍稀鸟类的栖息繁衍提供了场所,而且在补给地下水、蓄
积洪水、净化水质等方面也功不可没。

  1998年内蒙古东部的霍林河发生了特大洪水,科右旗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全旗经济损失27亿元人民币,分析这场灾难的原因,除了因多年来在霍林河上
游过度砍伐森林外,更主要的是近十年来对霍林河两岸湿地的开垦,农田挤占河
道,大量湿地丧失所致。然而,位于霍林河下游的科尔沁自然保护区,由于保留
有大面积的湿地,从而蓄积了大量的洪水,发挥了强大的蓄水抗洪功能,使其下
游的吉林省通榆县免受了一场大的洪灾。

  但是,令我不安的是科尔沁的湿地也正在受到威胁,由于保护区内三条河流
的上游大量的截水工程,使入境水量减少,霍林河自1995年至1997年连续3年断流
,在干旱年景许多湿地丧失,直接影响到这一区域的生物物种的安全,如不引起
足够的重视,不仅是保护区境内,更大区域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将受到威胁。人们
都关注着科尔沁自然保护区的明天将会怎样?科尔沁草原的这片净土还能不能永
久保留下去? 

 


http://www.maibo.com.cn/hubdoors/0011/article.asp?article_id=23004

--
                         
                     
\       /            _\/_ 
                       
.-'-.              //o\  _\/_ 
    
_  ___  __  _ --_ /     \ _--_ __  __ _ | __/o\\ 
  
=-=-_=-=-_=-=_=-_= -=======- = =-=_=-=_,-'|"'""-|-,_ 
   
=- _=-=-_=- _=-= _--=====- _=-=_-_,-"          |太阳出来了,今天真好!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161.194]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