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5miao( ~☆~秒~☆~)
整理人: ccu13650(2003-01-27 21:25:11), 站内信件
|
中国留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其中绝大多数分布在美国,日本,西
欧等发达国家。这就形成一对矛盾:一方面是所在国发达的科学技术
使留学生心向往之;一方面是所在国语言,习俗的不同以及昂贵的生
活学习出费使得莘莘学子望而生畏。因而又衍生出另一对矛盾,一是
孜孜不倦地学习知识,一是为解决生活问题而奔忙。公费或国费留学
生稍好一些,自费留学生相对来说则比较困难。有不少人把打工当成
了主要任务,浑然忘却当初出国求学的目的,这样又影响自己下一次
的签证,恶性循环,有的就乾脆黑下来了。我认为,既然是留学生,
最重要的是如何“留”下来,然后“学”习自己想获取的知识,进而
让这些知识成为自己谋“生”的手段。我在日本生活了十来年,经历
了留学到就职的过程,现在回头再看留学生活,真有挥之不去的情结
。
一、留
在日本,在留资格的认定与许可以及资格的更新是比较严格的。
虽然,早在宫泽首相时代便有每年十万留学生的构想,但由于种种原
因一直没有达成,今年达到了最好水平,也才五万多人。原因之一也
许就跟入国管理局的严格审查有关系。因此,如何在日本“留”下来
──是合法的“留”,而不是“黑”下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这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件──身元保证人、收入证明、各种必须
的书类。一是软件──良好的表现、无犯罪记录、不非法打工等等。
身元保证人最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有稳定的收入的日本人。这
样才容易取得入管的信任。我当年就是以自己的指导教授为身元保证
人,所以每次都很顺利。现在日本放宽了签证的年限,对留学生及具
有其他在留资格的外国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但同时日本也加大对不
法滞在打击的力度,所以,一旦“黑”下来,日子是非常难过的。因
此,最近,出现了黑户口去入管自首的热潮,以期在新高压政策实施
之前趋小劫而避大难。
关于收入证明,在留学生来说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入管出此下
策,虽说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对留学生来说就更是进退维谷了。存款
额太少不行,奖学金太少不行,打工太多也不行。这种情况下,尽可
能让存款的数字变大点固然不错;存款额不够或奖学金数额太低时,
你只有向入管审查官员尽可能详细地解释这些钱足够让你在日本生活
下去,并且有理由让他相信这不会给日本国带来麻烦,他也不会过份
为难你的。到目前为止,因为钱少而拒签的例子是极为罕见的。入管
重视的是你的成绩单和表现,如果你拿上一份门门都是五分或优的成
绩单,那对你会是很有利的,因为这是你刻苦学习的最好证明。另外
,你还得要有良好表现,遵纪守法。特别是日本这样一个法制国家,
万事循规蹈矩,一不小心也许就会踩线。有时即使谈不上违法,但也
极易得罪心胸狭窄的日本人。在日本,得罪了周围的日本人,比轻度
违法还难受,他们会不约而同地“制裁”你,说不定还会打电话到入
管去提供对你不利的情报。跟日本人搞好关系不容易,但一旦搞好了
,却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我认为“五讲四美”(注1)才是跟日本
人交往的法宝,只要你条条做得不错,谁还会无端对你发难呢。
当你经过努力换来那一个大黑方印之后,心情应该是非常愉快的
,因为这使得你有了在异国他乡“留”下来的资格,也证明了你有留
下来的能力。跟那不费力气便能获得三年的“就劳”签证相比,我觉
得“留学”签证更能体现一个留学生顽强拼搏的人生价值。
“留”是在国外学习生活的首要条件,故在“留学生”三字中居
首。
二、学
“学”才是留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所有事务的中心,故在“留学
生”三字里居中而坐。
在日本,求学不易,并不单指生活艰苦,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得不
到老师的有效指导和缺乏跟日本同学的正常交流。语言是必须扫清的
障碍,语言学校虽然是不少留学生的首选之地,但对语言学校不要期
待过高,日语是在跟日本人的交流中充实、提高起来的。我来日本时
因各种原因没有进语言学校而是直接进了大学里做研究,以较短的时
间完成了由“英日混杂”向“完全日语”转换的过程,跟“勇于开口
,边说边学”是密不可分的。
选择大学及专业也是很重要的,以自己在国内的专业为参考,再
加上自己的强项与兴趣爱好,在日本浩若星辰的专业项目里挑一个适
合自己的专业是不太困难的。挑选大学时,以国、公立为首选是明智
之举。虽然入试比较严格,但一旦进去好处良多。我自己也曾在神户
大学、京都大学等国立大学做过学习研究,修过学位,不但免了全部
学费,还得到一份不薄的奖学金。私立大学的情况不太了解,但学费
贵是有所耳闻的。据说私立大学也有学费减免和各种奖学金制度,但
不一定是人人都有份的。国、公立大学获得学费减免和奖学金的可能
性也许会大些。
对很多留学生来说,也许更重要的不是钱多钱少,而是所在大学
的学术气氛、研究室的研究水平和导师的指导能力,即大学的总体水
平(注2)。每个人都是抱着强烈的求学愿望来日留学,但是现实上
,任何一所大学也不可能使所有的学生满足而归,因此要有学而不成
,失望而归的精神准备。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有
所成固然可喜,劳而无功也不要完全怪罪于老师和学校。但有时学校
和老师的责任也是不可推诿的,据说有一位留学生因失望而状告大学
及导师,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件事是不少留学生心态的浓缩以
及教与学之矛盾的表面化。把得不到解决的矛盾对簿于公堂,也不失
于一种方法,这样可以对某些散漫的导师起一个警醒的作用。但人在
异乡,应该对各种结果有所预见,否则又如何面对这种激烈竞争的世
界。
其实,在日本的大学或大学院,学习的主要还是研究方法,你自
己的题目的研究过程做得怎样,导师是很少过问的。他很多时候只是
问结果如何,这结果是否有根据。因此,你只能从观察和摸索中得到
经验,然后去完成,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研究室每周一次
或两次的讨论会、发表会是吸收营养的好时候,因为这时候是向导师
或同学展示自己成果或主意的时候,也是老师指点或评价的时候,遇
此时若不参加而去打工,损失可谓大也。当然,这时候若自己没什么
可说的,也许会忐忑不安,不过这样一来下次就说不定会逼出点东西
来。
一个研究室,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跟研究室的同窗多交流也
是有好处的。说些专业以外的话,生活方面、自己国家的话题,可以
让他们多了解中国,了解自己,还可以消除他们夜郎自大、井底之蛙
的心理,对自己变得友善,从而可以改善自己在研究室的处境,创造
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以期早日学有所成。另外多跟中国人前
辈讨教高招也是很有好处的。因为他们的盖世神功也是经过很多磨炼
而得到的。被找到头上的先辈们,千万不可挟技自重,同胞兼学友之
情浓于水,切莫因少数人互拆墙角而让日本人看扁了。特别是我们理
工科,长江后浪推前浪,“不传之秘”很快就会变成“无用之秘”,
传一、两招给后辈可以让他们少走弯路,自己也不枉师兄、师姐之名
。
三、生
说来说去,留下来也好,学习也好,最终还会归结到一个“生”
字上。因此“生”字排在“留学生”三字的最后。就象一个目标。
何谓“生”,说大点,是“人生”、“生命”,说小点是“谋生
”、“生计”、“生儿育女”,再说小点是“生火做饭”,“生鱼片
”。总而言之,离不开一个“生活”。在日本的生活,凭心而论,是
富足而又单调、平安而又乏味的。大多数留学生是很辛苦的,学习之
外要打工,即使打工也不知什么时候就会丢了饭碗。找工也是很头疼
的事:看广告、打电话,朋友介绍,或是到学生相谈所。遇上自己想
去、别人不收的工作,更是急火攻心。打工的目的,或是为了支付在
日生活的各种费用,或是为存折添数加码以备不时之需,或是为给父
老乡亲寄上寸心,或是为让闲散时间得到有效利用。总之,不打工的
留学生是极为少见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打工的经历。我有一个
朋友,多年拿着文部省给的“国费”,却经常去刷碗,而且乐此不疲
。问道:“你一个大博士生,又不愁吃愁穿,何苦如此苦干;要干的
话,干干家教不亦乐乎?”,答曰:“周日闲散太过浪费。家教倒干
过,然嘴拙而手勤,故家教苦而刷碗乐也。”看来只要是适合自己的
工作,怎么干都觉得没什么苦的,无法以他人的“三K观”(注3)
来衡量。但日本法律规定,留学生每天打工不能超过四小时(注4)
,但超过此数者不在少数,倒不是大夥儿存心违法,而是四小时实在
不够;有时雇人业主因人手缺乏,也故作不知时限规定。(获得就职
签证进公司工作以后,虽然没有了时限的规定,而且还有高额的加班
费,但却一点儿也不想多干了,这也许是人在稍稍安定之后滋生出来
的些许惰性吧。)
除了打工挣钱以外,对刚刚来日本的留学生来说,找房子也许是
一件颇费周折的事。保证金、礼金一大堆不说,房租费也不是一个小
数字。遇上排外的不动产业者,你交钱也不租给你。但是留学生还有
另一条路可走:就是争取住进所在大学的学生宿舍或是国际交流会馆
。我住过学生宿舍,不收房租费,水电气澡堂全免费,每月只收几百
日元的管理费,的确是非常不错。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机会,但
却值得为此一搏。退而求其次,月租一两万日元左右的国际交流会馆
或学生单间公寓也是相当不错的。经常去留学生课或留学生中心查询
,一有机会马上申请,这样可大大增加入围几率。除此之外,找熟人
介绍也是不错的法子。还有住在日本人家里的,看上去很美,其实自
由度太低,对渴望自由的中国人来说总是不太自在,短期家庭访问式
停留还成,时间一长就变样了,处处觉得不对劲儿。
房子找好了,接下来是交通工具。中国留学生化钱买新自行车的
极为宣见,要么拣,要么借,要么别人给,只要轮胎有气、轱辘能转
,外形可以忽略不计。骑车上学、打工、买菜、游玩,其乐融融。坏
了没关系,再“换”一辆。留学生有汽车的不在少数,但我觉得最经
济适用的还是那种轻骑小摩托(日语曰“原付”),花几千日元考个
执照,再花几万买辆车,进退自如,除下雨天之外真是一件好宝贝。
这种小摩托既省油,又跑得快,比自行车活动范围大,又不象汽车那
样受交通堵塞影响。在交通繁忙的都市里可以说是最佳选择。我对轻
骑一直情有独钟,直到就职后很长一段时间,除了非开车不可的时候
以外,都骑着那辆伴随我多年的小摩托,直到它被废车业者收走。
另外,在日生活时间长了,很多人还有一个必须放到议事日程上
来的事情:就是对孩子的培养教育。要联系保育所、幼稚园、小学,
要打预防针,要教读唐诗、唱儿歌,要准备盒饭,要接送上下课,要
带到公园去玩,这些都比不上煞费思量的另一件事:对孩子的中文进
行系统教育。也许你费尽心机教了他一段中国话,没两天就被他从学
校里带回来的“马鹿”(笨蛋)、“顽张”(加油、努力)之类的日
语给淹没了。“小留学生”比他们的留学生父母对语言的吸收力强之
百倍,但这正是让你头疼的地方。有中文学校的地方当然好,没有的
话,只有坚持在家里说汉语、用汉语,以创造一个良好的中文小环境
。有的父母怕孩子在学校因讲不好日语受欺负,便在家里也对孩子讲
着半吊子的日语,其实这样不但没有什么好效果,反而会使得孩子中
文讲不清楚、日语说不利落,真所谓事倍功半。
生活在日本人圈子里的中国人,和日本人相处的方式与态度大概
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把自己隔离于日本人之外,对日本人抱以反感的
态度,采取消极对抗的方式,不能把自己很好地融入同一群体的日本
人中间去,因而常常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中;二是把自己彻头彻尾地
日化,什么都向日本人看齐,对同胞的言行常常抱有微词,在各种场
合都只讲日语,点头哈腰的频率一般高于日本人的平均值;三是保持
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本色与尊严,同时又对日本人及日本文化给以
理解与尊重,跟日本人能够和平共处,能够得到日本人的信赖和认同
。除了以上三种类型之外,还有两种极其罕见的类型:一是所谓“抗
日型”;二是所谓“汉奸型”。前者是采取激烈的方式,公开对抗,
或骂或打,即所谓“豁出去了”的那种类型;后者不言自明,各朝各
代都有。采取哪种方式好,看者虽然明白得很,但做起来却不太容易
,因为“岛国根性”深重、心胸又较狭窄的日本人是不太好交往的。
因此,只有根据情况,采取“有理有节”的方式来对待,前面说的“
五讲四美”应该是百试不爽的法宝,诸君不妨一试。
----
北京社区黑色自由广州社区风舞尘缘上海社区海上来风
北京社区新手OB上海社区新手教务处广州社区新手教务处
常去友好版面:
北京社区经典爱情
北京社区DJ工作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