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hanceroad()
整理人: chanceroad(2000-05-29 19:33:53), 站内信件
|
大熊猫将回归自然
2000-5-29 10:33:10 来源:人民日报网络版
记者从卧龙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获悉,该中心已经开始建立一个大型的 野化训练场,对圈养大熊猫进行野化训练。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家积极筹备的大熊 猫野外放归计划正式开始实施。
野化训练需五年左右的时间
名为中华大熊猫园的野化训练场建立在卧龙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占地约 为5平方公里,完全模拟大熊猫野外栖息地环境。专家将挑选两岁以上、身体健壮 、适应力较强的大熊猫在这里进行野化训练,直到大熊猫能够适应野外生存环境 后放归自然,参加野外种群的繁殖,从而扩大野外种群的数量。
但是,人工饲养的大熊猫已经适应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逐渐丧失 了野外生存的能力,这是科学家们在野化训练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同时,也是训 练的重点。目前,我国人工饲养的大熊猫有130多只。近十年来,随着人工繁育技 术的不断成熟,大熊猫幼体成活率大大提高,在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人工繁育场里 ,每年就能新增大熊猫5至6只左右。这为今后大熊猫个体放归野外、补充野生种 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了解,大熊猫野化训练的整个过程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到2005年,条件成 熟之后,每年将有两至三只大熊猫重返大自然。
大熊猫有了“身份证”
日前,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完成了对圈养大熊猫的谱系调查,首次建立起完 整的圈养大熊猫的档案。
这次谱系调查历时3年,科学家们对目前全国圈养大熊猫的健康和疾病状况、 血缘和遗传多样性以及雌雄比例、年龄结构等综合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鉴定 ,为每只大熊猫都建立了完整的个体档案。此外,专家还采集了部分圈养大熊猫 的毛发和血液,把遗传基因保存下来,为将来建立大熊猫基因库作准备。
据了解,谱系不健全一直是困扰大熊猫保护与研究的主要难题。档案的建立 对于防止大熊猫近亲交配及遗传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栖息地面积减少80%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国家林业局组织的大熊猫栖息环境抽样调查日前结束。 调查显示,近20年来,四川、陕西、甘肃3省的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已由5万平方公 里降至目前的不足1万平方公里。
据了解,目前约有一半的野生大熊猫没有生活在保护区范围内,栖息地被公 路、农田、城镇等分割为大小不等的二十多块,呈孤岛状分布。除四川卧龙、秦 岭南坡等生活着100只以上的较大种群外,其他地方的单个大熊猫种群数量大都在 50只以下,有近十个小种群的数量不足10只。因此,这部分大熊猫只能在各自的 小种群中进行近亲繁殖,从而导致遗传多样性逐年下降。
目前,各大山系的大熊猫遗传多样性水平比20年前平均下降了40%,从而使 小种群大熊猫的灭绝可能性提高到80%。
专家指出,目前虽然还没有人对足以维持单个大熊猫的种群生存的最小个体 数量作出估计,但是,遗传多样性的降低正在加速大熊猫种群的退化。
http://www.mweb.com.cn/hubdoors/0011/article.asp?F=News&article_id=62 47
-- ┏━━━━━━━━━━━┓
┃绿色---就意味着悲哀吗?┃
┗━━━━━━━━━━━┛☆小路路☆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12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