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eeplyocean()
整理人: (2000-06-16 08:44:22), 站内信件
|
五、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中国政府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的生态 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了较 大成就。
——造林绿化取得成效。中国政府从50年代开始组织开展大 规模的植树造林,加 强了森林资 源培育、保护和管理,在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方面有了较大进展。 改 革开放以来,中国造林步伐加快,数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森林年 生 长量超过年消耗量,初步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蓄积量持续下降的 局面,进入 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的阶段。目前,全国 森林面积达1.34亿公顷,森 林覆盖率上升到13.92%,人工造林 保存面积达3379万公顷;全国累计有44亿人 次参加全民义务植树 运动,义务植树230亿株;先后有12个省(区)基本实现了 消灭 宜林荒山目标。
中国政府特别重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从1978年起,中国先 后确立了以保护和改 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为主要 目标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这十大林 业生态工程是:“三北”( 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地区)防护林体系工程、 长江中上游 防护林体系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工 程 、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淮河太湖流域综合治理 防护林体系工程、 珠江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工程、辽河流域 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工程、黄河中 游防护林体系工程,规划造林 总面积1.2亿公顷。目前,“三北”防护林体系工 程已经完成一、 二期工程,共造林185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8.2 %, 4万多平方公里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绿色林地,130多万公顷沙 地辟为农 田、牧场、果园,12%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治理,10%的 沙漠化土地得到控制,1 100多万公顷农田得到林网保护,893万 公顷草场得到恢复,产草量增加20%以上 。“三北”地区三分之 一县的农业生态环境开始趋向良性循环。长江中上游防护 林体系 工程7年累计营造林546万公顷;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自1991年 全面启动 以来,累计营造林160万公顷,1.8万公里的海岸基干林 带基本合拢;平原农田防 护林体系工程累计有769个县(市)实 现了平原绿化,占全国918个平原县的84% ;太行山绿化工程自 1994年启动以来累计完成营造林102万公顷。这些大规模的 林业 生态工程建设,使中国相当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草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根据《草原法》规定,中国 各级政府加强对草地 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严禁乱垦滥挖滥牧,实 行国家、集体、个人相结合的形式, 加大了草场建设和治理草地 沙化、退化的力度。据统计,全国飞播种草和人工改 良草场累计 面积达1175.7万公顷,草地围栏833.3万公顷。国家重点组织开 展的 49个草地牧业综合示范工程取得巨大成效,到1994年底,累 计完成人工种草563 .8万公顷,为干旱、荒漠、水土流失严重地 区发展畜牧业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开辟 了一条新路。
——海洋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中国拥有辽阔的海域,海洋环 境保护是中国环境保 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已 颁布了一系列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 规,建立了全国海洋环境监测 监视网络,完成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对近岸 海域的建设项 目、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和海洋倾废活动实施了有效的环境管理, 较好地控制了海洋污染和资源破坏,开展了防治赤潮、保护近海 渔业资源等工作 ,到1995年底,建立了14处各类国家级海洋自然 保护区,中国管辖的大部分海域 水质及周围海域生态环境基本保 持良好状态。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在生 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制定了《中国自 然保护纲 要》、《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确定了生物多样性保 护的 方针、战略以及重点领域和优先项目。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途 径。目前,中国已有 612种国家级珍稀濒危动植物被列为重点保 护对象,其中野生动物258个种和种群 、植物354种;60多种珍稀 濒危野生动物人工繁殖成功;麋鹿、野马、高鼻羚 羊 等动物经引种繁殖已初步得到恢复。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最有效措施。到19 95年底,中国已建成 类型比较齐全的自然保护区799处,面积达7185 万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的7.19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99处, 其中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的自然保护区 有10处,包括: 吉林长白山、四川卧龙、贵州梵净山、湖北神农架、福建武夷山 、 新疆博格达峰、广东鼎湖山、内蒙古锡林郭勒、江苏盐城和云南 西双版纳自 然保护区。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江西鄱阳湖、湖 南东洞庭湖、青海鸟岛和海 南东寨港等6处自然保护区被列为国 际重要湿地。目前,全国设立风景名胜区51 2处,总面积960万公 顷,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19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56处, 市( 县)级风景名胜区137处。建立森林公园710处,其中国家级森 林公园248处 。黄山、武陵源、九寨沟、黄龙等风景名胜区被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 与文化遗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使一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科学研究价值的 自然生态系统和珍 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建立动物园、植物园及各种引种繁育中心(基地)是迁地保 护野生动植物的有效 措施。到1995年底,中国共建动物园和公 园动物展区175个、各种野生动物繁殖 中心(场)227个,建立 大型植物园60多个、野生植物引种保存基地255个,使大 熊猫、 扬子鳄、中华鲟、白暨豚、东北虎、朱?、银杉、珙桐、苏铁、 金花茶等 珍稀濒危动植物得到保护。此外,中国还建立了10多个标 本馆,1个基因库和2个 野生动物细胞库,为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 保存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国政府严禁犀 牛角、虎骨等的药用和贸 易,对乱捕滥猎珍稀野生动物的犯罪行为,实行严厉打 击的政策。
中国政府重视家畜禽遗传资源和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国 有家畜禽品种、类群 596个,其中土著家畜禽品种(类群)占 品种总数的70%以上。中国政府安排专 项保护经费,对一些濒危 和数量急剧下降的家畜禽品种进行优先保护,并建立了 1座畜禽牧草种质基因库。到1995年 底,中国已初步形成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体 系,建成国家级贮存种子长期 库及复份库各1座,地方中期库23座,国家级田间 种质圃25个, 其中试管苗圃种质库2个。目前,中国大多数农作物种质资源得 到 了保护,现已收集到各种农作物种质33万份,其中对30万份种 质材料进行了原份 和复份保存。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西藏地区的环境保护。现在,西藏地区的环境质量 保持了良好 状态,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环境质量一级标准,主 要江河湖泊水质均优于国家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森林和草原得 到了有效保护,森林面积达717万公顷,活 立木蓄积量20.84亿立 方米,草原面积达820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地7077万公 顷。海 拔4700米的纳木错“天湖”,成为天鹅、鹭鸶、沙鸥等珍贵水禽 的天然 栖息地。
从总体上看,中国森林面积少、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地 荒漠化和珍稀濒危野 生动植物保护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进一 步加强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仍然是中国政府一项十分重 要的任务。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8.70.2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