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kagu()
整理人: znw(1999-11-11 14:03:31), 站内信件
|
威廉-林赛:不让长城变成垃圾场
---------------------------------------------------------------------- ----------
1999年11月11日 10:51 中国青年报
11月7日。巍峨的金山岭长城。
100多位身着特制T恤的外国人和中国人穿行在荆棘丛生、乱石突兀的长城脚 下。他们戴着白手套,手拿黑色垃圾袋。白色T恤上印着两行汉字:“除了照片什 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发起这项活动的是一位43岁的英国人,名叫威廉-林赛。
一个梦可以化为尘埃,也能变成永恒。
当威廉还是一个11岁的小男孩时,他常常趴在各式各样的地图上,一看就是 很长时间。一天,一条锯齿状的连线闪进了他的眼帘,图标注明:theGreatWall 。突然间,他感觉到心里有什么被触动了,直觉告诉他:“这就是我该去的地方 。”
之后的一段时间,他几乎天天梦见长城。10年,20年,这个梦就像一盏闪亮 的航标灯,从未在他心中熄灭。 1986年,他终于踏上了中国的土地,那时的他只 有一个念头:我要看长城。
去年年底,已经在新华社特稿部工作的威廉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是从陕 西榆林公安局打来的。他们在电话中说:“我们榆林已经开放了,欢迎你来参观 ......”短短几句话勾起了威廉的回忆。
1987年春天,怀着对长城最深沉的爱,威廉开始独自徒步跋涉长城。从嘉峪 关到山海关,全长2470公里。那时,有一部分古长城穿越的地区比较闭塞,而威 廉懂得的中文又少得可怜,只会说:“你好,我是英国人,我来走长城。 ”沟通 上的障碍以及其他一些原因,给威廉的行程增加了几段小插曲。
在榆林,他被公安机关拘留了7天,没收了所有的笔记和胶卷,并被遣送出境 。然而刚到香港,威廉一扭头,又回来了。他对自己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 我必须完成这次旅行,为了路途中帮助我的好心人。”
威廉一路只带了简单的行装。每到一地,落脚当地居民家中,他们都像对待 家人一样接纳了威廉。烧开水,做最好的饭菜,腾出舒适的床……没有一家收过 他一分钱。谈起这些,威廉清澈的目光中溢满了温情:“长城的伟大与壮美震慑 了我的灵魂,同样感动我的是中国人民的友善和真诚。”
回国后,他写了一本书《独自漫步长城》。书中倾注了对中国对长城对生命 真挚的爱。谈到最大的收获,他开心地笑了。就在那次的路途中,威廉与他现在 的妻子相遇了,一位美丽的西安姑娘。
去年10月,《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张威廉在长城捡垃圾的照片,榆林公安 局的同志因此认出了他就是那年来走长城的外国人。因此发生了文前提到的那个 令人愉快的电话。
11月7日的清扫垃圾活动,是威廉第4次组织志愿者来长城了。
荆棘和杂草,把威廉的手臂划得满是伤口。他高高的个子艰难地行进在人迹 罕至的乱石间。他爬下十几米高的悬崖,在一片树丛中拾起很多已经发臭的玻璃 瓶和变质的食物。他皱着眉头自言自语:“这是什么,方便米饭,哦,这样的塑 料盒子最坏了!”
出发前,威廉的裤子口袋里塞满了垃圾袋。现在所有的袋子都装满了垃圾。 许多游客看到这一幕,深受触动,纷纷向志愿者们索要垃圾袋,一同清理垃圾。
3年前,当威廉来到金山岭长城时,看到了令人捶胸顿足的一幕:古长城刚刚 得以开发,游人不多却已是垃圾遍地。他遥望蜿蜒巍峨的长城举起相机,一点点 醒目的黄色跳入镜头。仔细一看,是废弃的胶卷盒。
威廉愤怒了:“这些人怎么可以这样,来到如此美丽的地方却不知道好好爱 护。”回到家,妻子的话启发了他: “在中国,这种事情光气愤是没有用的,你 想过做点儿什么吗?”
于是,威廉开始着手他的一系列保护长城的活动。他从未考虑过自己是一个 外国人。他说:“长城是全世界人民的财富,在英文中的意思是伟大的城。我要 尽我所能让长城更加伟大。我不能看着世界上最长的城变成最长的垃圾箱。”
尽管威廉知道长城上的垃圾不是他和志愿者们能够捡完的,他只是希望通过 这样的活动唤起更多人保护长城的意识。在一些企业的资助下,威廉在金山岭长 城上安置了垃圾箱,11月20日,他们还准备在长城上树立“绿色公益牌”。
一年半前,威廉在长城脚下寻到了一处破旧房屋,简单修缮之后,作为他研 究长城的基地。每当他推开小窗,就能看到不远处蜿蜒于山脉上的长城。
这是他梦开始的地方。本报记者 张凌 李建泉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3.208.6.19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