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anshq(阳关路人)
整理人: z9z(2003-01-10 23:29:24), 站内信件
|
1·薪酬争议长七成
北京有关部门统计,2002年因为报酬问题引发的劳动争议比前一年增长了70%还多。很多工资争议并不仅仅是工资本身,与劳动合同、劳动保护和福利待遇等争议互相交叉渗透。应该说,劳动薪酬是目前职场最敏感的问题之一,而这类争议的增加趋势从一个侧面说明企业在薪酬管理上还存在比较多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
2·外企跳槽到国企
2002年人才从外企向国内企业流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跳槽者说在外企工作无论外语多好,沟通还是会有障碍,无论职位多高都只是工具,而随着国内企业的不断发展,国企既能给员工提供很好的薪金还能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再说加入WTO使中国的机会更多了,我们何不直接在国内干?专家说,考虑综合报酬,越来越多的外企高层纷纷往国企“跳”。国内企业的不断壮大,给人才提供更好的条件和发展,特别是很多国内企业薪酬结构的现代化,比如股份、期权,增加了对人才的吸引力。在外企摸爬滚打多年的管理和专业人士,到国内企业将有无限广阔的施展空间。
3·35岁求职死亡线
用人单位招聘中的年龄限制现象在这一年里也越来越普遍。2002年在北京地区的一次调查显示半数居民经常见到含有“年龄在35岁以下”这样限制条件的招聘广告。从企业性质来说,无论国企还是外企,都有相当部分的求职者认为存在较高比例的年龄限制招聘广告,而比较来说,外企的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国企。事实上,35岁以上的应聘者仍然有他们的优势,而趁年轻增强竞争力已经成为摆在更多人面前的紧箍咒。
4·名校招聘起风波
在北京某次人才招聘会上美国某公司打出了“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的标牌,据说是因为该公司曾经用过北大、清华的学生,但是都不成功。比如他们会一心想要跳槽,不会很踏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等等。有业内人士指出很多国内公司也有这方面的想法和实际操作,这件事道出了不少用人单位的心声,不要北大、清华等名校毕业生的做法在部分用人单位中已经比较普遍。
5·准备与洋猎头过招
2002年“洋猎头”在北京开始解禁,这实际就是对当地人才市场的全面开放。目前有若干洋猎头公司正以合资的方式陆续进入中国。光辉国际北京办事处透露其已经通过了北京市有关部门批复同意,即将成立合营公司。营业额达6亿美元的全球第一大猎头公司MRI收购BriTay公司进入北京市场。而全球顶级猎头公司海德思哲(Heid rick&Struggles)也在北京成立中外合资企业,在中国正式开展业务。
6·档案“黑”着无所谓
随着传统人事制度的变革,人才流动日益频繁,人事档案的作用如今渐渐被淡化。遗弃档案的人越来越多,档案在他们眼里已经成为无关紧要的东西,档案放在哪里无所谓,有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档案现在“流落”到了何方。根据对全国若干主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60万“弃档族”。
7·裁员裁到了国企
2002年是部分国有大企业和垄断行业裁员频繁的一年。有媒体报道,这一年中石化计划裁员两万,是该公司2005年前裁员十万人的一部分。中国工商银行在2002年内计划裁员3万人,约为员工总数的7%,最终将使工行员工数降至40万人。还有消息说,中国银行继去年关闭141家分行,裁员5200名后,今年计划关闭88家分行,裁员5000人。为与一汽顺利合并,天津汽车要裁员4.5万。铁通高层也透露4万人裁员计划初定目标每年裁1万。
8·毕业即是失业
“毕业即是失业”成了2002年高校流行的口头禅,开始找工作的毕业生倍感“三年之痒”。由于1999年首次扩招,明年毕业的大学生就业形式严峻。明年全国的大学毕业生比今年增加45%,然而,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却没有与时俱进。
为此,不少高校领导勇当毕业生的“推销员”。专家认为,毕业生就业应合理定位,不盲目攀高,并建议大学生降低期望值。
9·软件蓝领稀缺
“软件蓝领”成为2002年IT界热门话题。“软件蓝领”是指那些按需求写代码、编程序的初级技术人员。目前中国对“软件蓝领”的需求为每年20万左右,但每年大学培养的专业人才仅有5万。大量的缺口影响了国内IT业的发展。2002年培养“软件蓝领”被列为今年北京科技工作的重点。教育部高教司已批准了35所学校从事软件培训。高中毕业的学生不用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即可参加相关职业培训,学生毕业后将能很快投入基础的编程工作。
10·劳动合同翻新页
北京市2月实施新的劳动合同规定。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终止和续订等条款作了重大调整。新规定承认事实劳动关系,劳动者随意跳槽不行了。对于特殊员工离职通知期还可延长约定。对企业变更合同不理不睬不行了。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赔偿责任被明确,未按约定承担违约责任的,单位有权不解除合同。并对不用支付补偿金的劳动终止条件做了规定。
11·人才服务费减免
自2002年1月1日起,北京市劳动人事部门取消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8项。包括有:求职证、求职证年检、北京市劳务市场许可证、招用农民工临时工市场管理费、劳动合同鉴证费、北京市技术学校毕业证、就业培训结业证。劳动部门介绍说,各种收费项目的取消减少了用人单位和当事人的费用支出负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