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uge200(月老*沧浪剑)
整理人: sayrainly(2003-01-09 18:45:24), 站内信件
|
缺乏对网易诗人的关注,《诗典》是不全面的
由马铃薯兄弟主编的《中国网络诗典》,出版后有位朋友送了一本。搁在书架近半年,一直以来都不喜欢对诗歌作什么评论。有人说“诗歌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
汪国真说:“年轻的时候,我属于诗。”诗是年轻人的冲动,是狂妄的年代。对头发有点白的我(有点夸张,其实还不够三十),再也找不回往年的回忆。只见随着岁月的破旧,诗歌在心里已经腐朽,斑败!我已经不属于诗,诗也远离了我。
这本《诗典》,直到今天才有空把他翻起。厚厚重重的一大本,可见他的份量不小。编者说:“这本诗集选编了当前活跃在网络上写作的诗人,有很大的广泛性和参与性”。这几年来,诗歌沉沦于地下,诗人流落于街头,聪明的人都跑去经商,诗歌也成了广告词。选编这本诗集,马铃薯兄弟的用心可谓良苦。
用诗歌唤醒沉睡的诗人,仿佛想告诉他们:诗歌还不会灭亡!
是的,诗歌还不会灭亡!我看到很多新生的面孔,在里面。每个朝代,每个组织,都需要新血,有新血才会让生命永流不息,前扑后继!入选进里面的诗人,都很年轻,一般都出生于七十年代后的新生代人。
网络挽救了诗歌,给诗人找出一条发言的路。你可以自由自在地写诗,你可以掩饰身份从容地和每个陌生人对话。这就是诗人喜悦。据统计目前纯诗歌论坛有三百多个,很多诗人成批成批地加入网络,大有复兴之象。
《诗典》选编的诗人,主要分布于:《橡皮》《唐》《诗江湖》《榕树下》《天崖》等网站。编者不看身份,不重名誉。从这点很有时代的积极性。但有一些诗作表现得十分青涩,浅白,直接。
作为一本诗的经典,也就是编者所说,有广泛的代表性。为此,编者寻找了国内众多的诗歌网站。有一点,我却觉得很遗感,编者为什么忽略对《网易》的关注?
《网易》作为全国十大著名网站之一,其社区论坛的影响可想而知。《诗版》更是所有诗人的集中营。就我私心,像花语,居士,林河,过客等人之流的诗作,已有足够入流。
缺乏对网易诗人的关注,《诗典》是不全面的。
当然,这也有可能不是编者的忽视。社区本身也要值得思考,比如:“对窃取文章的作者不了了着,伪作品当作原创发”。在这种不严格的制度下,谁敢用你们的文章。搞不好,要吃官的!
---- 梁祝的蝶缘,西厢的白衣缘,红楼的石缘,聊斋的狐缘,顾况的红叶缘,崔护的桃花缘,霍小玉李益的剑合钗缘,你我不知是什么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