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股论金>>● 金融之窗>>论资本运营>>「论财富」>>期货百年风云录(八)-- 90年代:科技推动变革

主题:期货百年风云录(八)-- 90年代:科技推动变革
发信人: paulolovelok(十一和十三)
整理人: aaa234(2003-09-25 10:03:04), 站内信件
90年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性的、24小时交易变得日益可行,交易所发展全球性、24小时交易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依照CME与SIMEX1984年的联网模式,CBOT与LIFFE再次尝试建立将公开叫价交易联网。虽然两交易所的谈判于1993年已开始,而协议也于1995年签署,但直到1997年联网才得以实现。然而公开叫价联网这时已经落伍了,人们对电子交易联网更感兴趣了。Eurex—1990年成立时名为DTB的德国交易所——的成功改变了一切。

早在1990年DTB开业之前,LIFFE已经推出了德国政府债券(German Goverment Bond,或Bund),当DTB投入运行时,bund已扎根LIFFE两年多了。到1994年,Bund合约已是LIFFE的支柱产品,占交易所总交易量的30%。1997年,LIFFE在该合约的主导地位开始动摇,到1998年,Bund的交易已完全转移到了DTB的电子交易平台。至此,期货业的诸多同仁们终于看到了公开叫价交易丧钟敲响后期货市场的又一缕曙光。

1997年秋,悉尼期货交易所宣布打算彻底关闭其公开叫价系统,转向以电子交易平台,当时此举在业内引起了极大震动,然而仅仅两年后这一壮举就顺利实现了。LIFFE于1999年秋也作出了同样的决定,向电子化交易转变。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1994年,就在CBOT会员同意兴建一个新的金融交易厅的同时,该交易所还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分部——PROJECT A。PROJECT A是CBOT的盘后电子交易系统,是一个为交易所会员所拥有的营利性公司。1997年,会员们第一次拿到了PROJECT A的红利——每位1000美元。

1997年2月,CBOT的金融市场分部拥有了一个技术先进的新交易厅,该交易厅面积为世界之最,达60000平方英尺。一些研究学者预言,这将是世界上修建的最后一个交易厅。

毫无疑问,无论在哪里交易,CBOT的金融期货都是重要的。1992年4月,芝加哥市中心的地下管道遭受水淹,芝加哥的交易所被迫关闭。像是为了证明期货市场对消费者的重要性,全球美国长期国债(T-bond)交易在交易所关闭的那段时间大幅萎缩。CBOT受地下管道事故影响最大,4月13、14日停市,15日重新开市后缩短了交易时间,直到20日交易才恢复正常。

技术压力确实促使CBOT和CME坐到了谈判桌前,他们在1996年成立的联合战略发起委员会(Joint Strategic Initiatives Committee)框架下,对各种可能的协作进行谈判。CBOT与CME就共用一个结算所达成协议,然而该项协议最终在1998年失败了。但同年底,BOTCC与CME的结算所就共用银行与交叉保证金问题达成了一致。虽然有迹象显示,两个交易巨头间的合并谈判或许是可行的,但其会员间长期以来形成的竞争却是难以克服的。

在伦敦,在LIFFE击败伦敦期权交易市场四年后,1996年,伦敦商品交易所(the London Commodity Exchange)与LIFFE合并了。国际石油交易所(International Petroleum Exchange)仍是独立的,但对合并也表现出了兴趣。

交易所的压力不仅来自期货业本身。实际上,期货业还面临着场外交易和其会员发展的交易平台的竞争。为在混战一团的金融工具市场竖起自己的大旗,CBOT于1998年成立了芝加哥经纪行,这是一个经营政府有价证券现货交易和其它场外交易产品的电子系统,CBOT还设立了一个证券结算所来为这些交易作清算。另一个挑战来自坎特金融期货交易所 (Cantor Financial Futures Exchange),该交易所由证券交易行Cantor Fitzgerald创设,CFFE于1998年在其电子交易平台上推出了T-bonds 和T-notes,直接与CBOT展开竞争。结果,两家交易所谁也未能成功地渗透到对方的领域,至少在1999年如此。

在这个十年与这个世纪行将结束之时,世界各地的交易所都在认真地研究非公众化(demutualisation),或者说是从会员拥有、非营利性的机构转型。在新型交易所内,股东利益将促使交易所在竞争更为激烈的环境中迅速反应。在过去的这些年,面对新问题,委员会制管理已显得迟钝、落后了。

不管对期货业应如何完善有多少迷乱,交易量却在不断刷新纪录。1997年,长期国债期货日交易量第一次突破了100万张,相当于1981年一个月的交易量。1993年,世界期货与期权交易量第一次超过了10亿张,五年后,美国与美国以外的交易量都达到了这一数字。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