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now()
整理人: mem(1999-02-19 13:04:47), 站内信件
|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到 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是李清照早期的以篇名作,历来为人们 所称道。词中刻画了一个年轻女子爱花、惜花的细腻感 情,创造了鲜明、优美的艺术形象。 此词写惜春敏感心理,并无深意,全凭高超的表现 技巧和优美的艺术形象取胜。
一、独特的表现形式。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 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韩wo《懒起》:“昨夜三更 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一经对 比,当知“风雨”与“落花”间的联想,对花事春色的 敏感,实为孟,韩两家诗所先有,而采用与侍女问答法, 则为女词人所独创。换言之,传统的题材,有她匠心独 运,找到了最能充分体现其惜春心理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从而焕发异彩,引人注目。
二、曲折、婉转,语浅言深。 “言情之词,贵乎婉转,最忌率直。语一率直,意 即肤浅,势必难成佳构”(刘坡公《学词百法》)。 “作诗文贵曲”(袁枚《随园诗话》)。 “词贵愈转愈深”(沈祥龙《论词随笔》)。
世人评《如梦令》“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 词者”(黄了翁《蓼员词选》),“全词一弛一张,婉 曲尽情”,“只数语中层次曲折有味”(云韵集)。 令词体小,难于翻腾变化。此词却即含蓄隽永,又 尽波澜起伏之能事。词从忆昨切入,起两句平起铺垫。 “雨疏风骤”为“落花”张本,“不消残酒”为“惜春” 伏笔。以下与侍女问答。两人心绪不同,语气各别,相 映成趣。“知否”一叠,为词脉发展之必然转折,然叠 得韵味无穷,那埋怨责怪、启发诱导的声情神态,维妙 维肖,如在耳目。前人都认为《如梦令》安顿二叠语最 难,此处却利用活用了这叠语。结拍“绿肥红瘦”逼出 题旨,收水到渠成之功。且回应篇首,针线严密,浑然 一体。
三、自铸新词,人间绝唱。 口语化是李词的一大特色,但并不等于口语,而是 有高度的提炼与精心的推敲。 孟诗“花落知多少”,自然流畅;李词“绿肥红瘦” 含蓄精艳,形象优美而富于暗示性。与柳永“红衰翠减” 相比,显然以语工意新取胜。 “绿肥红瘦”是此词最为世人称道的佳句,因为它 新颖、生动,王士祯《花草蒙拾》评此句云:“人工天 巧,可称绝唱”
-- 我思想,故我是蝴蝶…… 万年后小花的轻呼, 透过无梦无醒的云雾, 来振撼我斑斓的彩翼。
※ 来源:·Netease BBS nease2.gznet.com·[FROM: ppp117.guangzh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