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inman999999999(剑魂)
整理人: shee102(2002-12-28 23:16:57), 站内信件
|
谁说中国人不聪明,我就跟他急。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华夏文明无比的灿烂而辉煌,曾经造就了无数个大智者,就拿音乐来说,古代中国学者和现代人做学问是有区别的,除了饱读诗书以外,对其他各个科学及文化领域皆有所涉猎,所谓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其中的琴就代表音乐,孔子的琴就弹得极棒,其他大文人精通音律的也是数不胜数,今天,我主要来谈谈关于琴的故事。
古代的琴有很多种类,名称繁杂,主要以弦的根数分类,黄巢之乱后,烧毁了许许多多的乐谱和琴,自那以后,很多乐谱和琴都逐步绝迹了,留下来的屈指可数。伏羲时期就开始削桐木为琴,从两个侧面就可以看出古代人对音乐的造诣之深和普及之广。
唐朝的时候,诗人们作出的好诗都要被自己或其他人配上乐谱,王维的《阳关三叠》只不过是浩瀚的诗乐林中的一首,至今听来都回肠荡气。东汉时期,被胡人俘虏的蔡文姬,身为一个女子,都能作出长诗《胡笳十八拍》并配乐,在那个时代,象这样有音乐才华的女子不知道有多少。嵇康弹的《广陵散》据说就是一个平常的隐士传授的,嵇康自己却说是一个琴鬼叫“寇先生”在梦里传授的。我考证过许多古籍记载,发现在古代能够达到和超过《高山流水》这样水平的曲子有很多,只可惜包括《广陵散》在内的很多名曲以及各种琴操的技巧都已失传了。
至于明朝发明的十二平均律,我想诸位都知道,就不多说了,只是补充一下,十二平均律对西方的音乐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古代人的聪明不只是体现在音乐创作上,还表现在各类琴的制作和音乐欣赏水平方面,最神奇的就是蔡中郎(以下简称老蔡),从下面几个故事就可以看出来。
有一次,老蔡的邻居请他吃饭,老蔡刚走到邻居的门口,就吓得跑回去了,原因是听到有人在屋子里弹琴,而且琴声里大有杀气,后来请客的主人解释道:自己在弹琴的时候,恰好看见有一只螳螂正在捕蝉。
还有一次,老蔡到苏州一带,有个人正在用桐木烧饭,老蔡听到桐木被烧得爆裂的声音,断定是制琴的上等材料,就把未烧完的部分买了回去,结果确实做出了音色绝好的琴,老蔡取之名为“焦尾琴”。
老蔡对管乐器也颇有研究,某年,老蔡避难于江南,晚上宿于柯亭,房子上的屋椽是由竹子构造的,老蔡听到第十八根竹子迎风而有良音,于是就把这根竹子抽了下来,制成笛子,声音独绝,历代相传,后来被一个姓孙(大名士,忘记其姓名)的家姬折断了。
在古代中国,象蔡中郎这样精于乐器制作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例如江南的雷威,竟然用松树也能制作出绝妙好琴,据说他每遇大雪之际,就戴着蓑笠,跑到蛾眉山松树林深处,竖耳倾听,听到在风雪中有连绵清越声音的树,就砍下来做琴,取琴名为“松雪”,皆为一代名琴。
最为神奇的就是司马相如的琴台,我们知道,由于科技的局限,古代没有现在的扩音设备,可司马相如拐走了卓文君以后,跑到了四川,司马相如的赋是天下闻名的,可他的琴弹得同样出色,他在四川一个叫金花寺的地方,做了一个琴台,在琴台下面埋有十二口大缸,以作扩音之用,据传,在此琴台上弹琴,声音连绵不绝,余音绕梁,响彻云霄……说明他绝妙地利用了声学共鸣等物理规律,真所谓暗合天理。
好了,今天就说这么多,这方面的故事有太多、太多,一时间,我也说不完,我说的只不过是鲜为人知的几个,以后有机会再和有兴趣的朋友慢慢探讨,我说这些,无外乎是想告诉朋友们,华夏文明是伟大的,中国人是极具智慧的,我们万不能丢了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中国文化万岁,中国人万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