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酒话连篇>>『行吟醉卧』>>『醉客簿』>>♂『了了』>>酒与武侠文学

主题:酒与武侠文学
发信人: lovemildseven(了了)
整理人: francismui(2002-12-28 08:55:45), 站内信件
    酒能激情壮胆,催引豪气,对此,千古文人无所不知,尤其是武侠文学作家,更是这样。在他们的笔下,有侠必有酒,无酒不成侠,侠与酒已是如影随形。不管是正统儒雅之侠,还是至情至性之侠,也不管是浪子游侠等,无不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更为普遍的是,几乎所有武侠文学作家的笔下,善于侠酒描写的篇幅比重都比较多,甚至一些精彩情节、篇章,也大都和酒联系在一起,侠酒描写在武侠文学中已到了泛化的程度。否认是正义之侠,还是邪魔之侠,也不论是官侠盗侠,还是墨侠道侠,如果不会饮酒,那侠的形象无论如何也要失却三分。这几乎成了一种创作定势。在读者心目中,武侠爱美酒,美酒衬武侠,无酒非武侠,越喝越豪侠,这似乎也成了一种阅读定势。这两种定势说不清哪是因哪是果。总之在武侠文学中,侠酒描写成为作家和读者的一种心理情绪。有朋自远方来,无酒不足以见侠之款款厚意;知已到他乡去,无酒不足以见侠之依依深情;春风得意,无酒不足以畅侠之胸怀;困顿磋砣,无酒不足以解侠之苦忧;良辰美景,无酒不足以助侠之兴趣;丧葬忌日,无酒不足以显侠之悲哀……真是哪里有侠哪里就有酒。酒成了武侠抒平生之豪情,寄江湖之抱负,展侠之风采不可或缺的神汤灵水。尤其是看到那些正义之侠,杯酒在手,酒激豪情,胆借酒生,慷慨然诺,置个人利益身家生命于不顾,或千里赴难,或见义勇为拔刀相助,或两肋插刀舍生救死,真是雄风烈烈,豪气干云,心里总是感到自己的热血在沸腾,久久不能自己。   

  在武侠文学描写中,一些武侠酒中或酒后的武技,如醉拳、醉棍、醉刀、醉剑甚至打斗等描写都颇引人注目,但我似乎觉得更精彩的还是那些武松海量式的艺术描写。就说金庸《天龙八部》里萧峰三次海量的描写吧:与段誉结拜饮酒,三十多碗(约四十斤)酒顷刻而光,海量令人吃惊!到了聚贤庄,一大坛烈酒四五十碗喝下去,除肚皮稍稍鼓起外,其它未见丝豪异样,随即庄客又给他抬过一大坛来,他索性要喝个痛快,其海量又是令人一惊。到英雄聚会时,萧峰三招逼退当世三大武林高手后,端起少说也盛有二、三十斤酒的皮袋,一饮而尽后,仍一幅饥渴难忍之状,遂招呼军士将所带十七袋酒全拿过来,与段誉、虚竹一同畅饮。这种海量,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倘若武松起死回生,也会自叹不如的。萧峰之所以被推举为金庸笔下第一英雄,恐怕与这豪饮海量也不无关系吧?   

  在万花筒般的侠酒描写中,关于酒异化为政治酒的描写,在武侠文学中毫无疑问也已浓缩了所有正史和野史中同类描写的精华。因酒招灾如殷朝陈朝者有之;以酒施恩如春秋时期的楚庄王、秦穆公者也有之;借酒夺权消除政权隐患如赵宋王朝、朱明王朝者之;以酒全身如汉相萧何、陈平、曹参者也有之;以酒避祸如魏晋的竹林七贤者有之;以酒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如项羽的鸿门宴、关云长的单刀赴会者也有之……而且经过精心的想像加工,更富艺术性。借着酒的特殊包装,政治权变,王权更替,阴谋与爱情,苍海与桑田等无不尽显杯中。   

  在武侠文学的侠酒描写与政治性描写中,不仅体现出一定的认识价值,而且也体现出人们的审美情趣。纵向来看,不同时代的不同审美情趣,可以在不同时代的侠酒描写中得到反映。先秦尚力崇勇,侠多以豪壮慷慨之饮为美;天涩盛唐,恢宏气象,多以浪漫豪饮为尚;魏晋更替、晋宋转朝,乱篡交错,饮酒沉郁苍凉,多显悲患之风流。宋代以降,内忧外患,又分明多了一种参悟人生的淡淡哀伤。横向来看,不同阶层、不同个人的审美情趣也可以在侠酒中找到印痕。墨侠之饮尚力尚勇,儒侠之饮尚智尚雅,道侠之饮尚自然放达;盗侠以及一般江湖、绿林之侠,大多饮酒不讲场合,喜欢喝得尽欢尽头,饮得痛快。至于同类武侠中的不同个人,也因武侠个人的不同情趣、性格、修养等因素,其饮酒风采各异,或机智幽默,或放浪行骇,或慷慨豪放,或沉郁顿挫,或飘逸潇洒……这种风格各异的饮酒,有时又因武侠不同的心情、环境等可变因素,又表现出不同的风彩,或痛饮豪饮,或清饮雅饮,或苦饮忧饮,或欢饮爽饮……也正是在这种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的饮酒中,给人以多样的酒文化审美享受。   

  中国本来就是一个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大国,武侠文学中异彩纷呈的侠酒描写,就像是在泱泱的酒文化大国中建造了一座琳琅满目的颐和园,让读者流连忘返,驻足其中,园中买醉,醉卧其中。  


----


网易广州社区【品酒论道】版主——了了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