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essie()
整理人: feverperi(2000-12-06 01:53:29), 站内信件
|
(二)
和尚入道,王景略向儒,这是由大节说的了。若说细节,写古诗不能不用典, 二人也不例外。提及这点倒不全因为我爱好抛书包,还因为诗人们选择的典故, 总能表现他们的创作倾向,典故问题也属于风格问题。 和尚的用典“屈子”“楚狂”(《端阳》)“忘剪西窗红蜡泪”(《听雨》) “窃比幼安空健笔,自同老谢负宽怀”(《自题小像》)“吾不能学林处士,梅 香浮动苍鹤瘦”(《白帝城歌》),都是我们熟习的典故,多来自文学成就最高 的几个时期的诗人、隐士。他的几首《读诗戏为》更是典故大全,如其一“绿绮 锦瑟一时迷,独酌幽歌在剡溪。 陈主漫夸庭后事,只今唯忆谢玄晖”,把李商 隐、李白、陈后主、谢玄晖平均分配,一人一句,实在很分特。 若说和尚的用典我十有八九还能看个明白的话,王景略的就不好懂了,跟他 的ID一样,是不知藏在哪个角落里的。譬如上首的引用,“谁家许大苍松”,我 疑心和辛弃疾的词有点关系,又怕有个叫“许大”的人也未可知。闲话少说,且 看王景略这首《四击缶》:
我生之前听版荡 我生之后渐太平 一十八年风云蹙 痴心狂啸鬼神惊 乃上问兮天何德 乃下问兮地何灵 秋风有情兮秋风死 帝不帝兮使我一岁堕三星 乃效秦人来击缶 铿尔铿尔金铁声
昔有蔡氏十八拍 悲看故国四维倾 抛其夫兮离其子 千里南来仰干城 乱世之奸雄不可再矣 治世之能臣何所躬耕 匣里冷光流不动 一击缶兮有谁听
再击缶兮俟河清 矫如杜鹃振其翎 自反而缩吾往矣 百年重负欲长征 死生不在雕虫庸 是何人振我聋兮开我盲 为羡健儿穿金甲 碎椟投笔请长缨
东皇一出露微温 夜露灭兮朝露生 北国竟尔沦鬼域 磁心满袖冷画屏 磨剑刃伤手 西鄙有强嬴 三击缶兮血犹热 蓦然回首却伶仃
立不立兮功与名 世事转轮自阴晴 泽畔独吟渔人笑 长醉沧浪不愿醒 开天盛世初改元 太白之优游兮岂异乎飘萍 云飞高兮凤何栖 黄金重兮白玉轻 四击缶兮初长成 初长成兮忧太平 忧太平兮心不平
这首古风之雄浑悲怆,不似今人作品。然而不是今人,又怎会这样看历史呢? 历史在王景略,只是以浇胸中块垒的烈酒,因而是铺在面上,为我所用之物罢了, 却不是在沿时光脉胳直线而下需要仔细斟酌的沉重了。 “缶”是秦人的乐器,渑池会上蔺相如逼迫秦王“为一击缶”,成就千古英 名,诗中也有“西鄙有强嬴”一句,似乎是写战国时事了——但是不,诗中还有 几个此后的典故:魏晋“昔有蔡氏十八拍 悲看故国四维倾”,三国“乱世之奸雄 不可再矣 治世之能臣何所躬耕”,汉“为羡健儿穿金甲 碎椟投笔请长缨”,战 国“泽畔独吟渔人笑 长醉沧浪不愿醒”,唐“开天盛世初改元 太白之优游兮岂 异乎飘萍”——这些典故的组合不按历史顺序,典故之间也并无关联,若说基础, 只在作者的主题:于太平世间居安思危,恨一己书生之无力。看“自反而缩吾往 矣 百年重负欲长征”一句,几令人落泪,作者明明白白是在写今天啊! 我不知道当日作者看到了听到了什么,于自己,若放任想象,是可以想到申 奥以两票之差输给作弊的悉尼,想到屈死南联盟引发游行又被淡忘的游魂,想到 钓鱼台之辱,想到金王之争,甚至可以想到被外界炒得正热的网络的。
--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61.143.8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