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aa234(
)
整理人: aaa234(2003-09-25 09:58:02), 站内信件
|
加入世贸组织一年间,我国各行业积极应对挑战,使中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多项新记录:工业增速、效益取得“双赢”,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扩大,外贸进出口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环境改善……年内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0万亿元,我国的综合国力又将迈上一个新台阶,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将进一步扩大。这一切,为党的十六大献上了厚礼,更为明年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六大刚刚结束,中国又得到一项大礼: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这项被称为“经济奥运会”主办权的取得,连同去年北京申奥的成功,展现了未来10年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美好前景。由此,当我们回顾2002年的中国经济时,就会不自觉地被那些闪闪发光的亮点所吸引,由内心发出感叹:只要万众一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的明天就一定会更美好!
2002年被记入史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会议上对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给予了高度评价。而今年又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包括了各种宏观政策效应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效应,加上投资、进出口、工业的持续高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市场销售活跃,货币供应量增长加快等等因素,又使得今年中国经济发展格外引人注目,我国GDP将超过10万亿元。许多国外经济组织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纷纷调高对中国经济的预期。
投资高速增长是今年经济生活中的亮点。7月4日,总投资约1500亿元的“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南水北调工程年内也将开工;11月6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导流明渠截流工程合龙……投资巨大、建设顺利的重点工程正是我国今年经济飞速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国家财力强大的一个象征。国家对基础建设的大力投资激活了一方经济,不断完善的基础建设反过来又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劲。
的确,以投资为代表,今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据权威经济部门预测,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8%左右,宏观经济运行远远好于预期,而且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GDP增速呈现逐季加快的趋势,与去年逐季减慢的走势形成鲜明对照,今年1季度、2季度和3季度我国GDP分别增长7.6%、8%和8.1%。1至3季度其他各项经济指标均在上半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速。经济运行不仅外在速度大幅提高,而且内在发展质量也不断改善,经济效益水平逐月提高。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781亿元,扭转了前8个月下降的局面,同比增长0.9%;1至9月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6.3,比上年同期提高5.6点。
专家分析,从目前我国经济状况来看,由于国家连续5年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经济增长已走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低谷,经济增长的自主性机制逐渐增强,因而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将持续一段时间,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有望展开。其原因一是民间投资在沉寂几年后,今年呈现加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增长幅度保持在18%左右,增幅明显快于上年同期。在民间投资日趋活跃的情况下,今后几年有可能形成国家投资和民间投资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局面。投资主体中企业和个人投资增加加强了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二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我国经济增长不仅内在活力趋于增强,而且国际市场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能力大为增强。
出口的迅猛增长以及外资大量流入,充分说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我国经济增长利大于弊;而我国为了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而进行的各项改革和政策调整,也无疑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新一轮消费革命将促进消费需求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城镇,家庭轿车、住房、旅游正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今年工业生产增长是在内需拉动的基础实现的,与当前居民消费热点转换的方向也是一致的,内需和产业结构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同时积极财政政策仍然对经济起到明显拉动作用,今年1500亿元国债资金投放快,项目进度快,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日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02年至2003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在该报告所采用的两大评比序列———微观经济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竞争力排名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全球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的排名都有显著提升,在经济增长竞争力排名中,分别从2001年的第39位和第57位上升到今年的第33位和第48位。在微观经济竞争力排名中,中国则由第43位又跃升5位。这是我国于1995年首次正式参加全球竞争力评比以来的最好名次。权威人士认为,相对于中国现实的制度基础和宏观经济环境而言,中国经济的微观竞争力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同时,在现有微观竞争力的基础上,中国潜在的人均GDP水平应该高于现实的水平。专家们之所以对中国经济前景乐观,潜在的国内市场需求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因为中国十几亿人衣食住行方面的改善所能够发挥出的动力不能小视。
正是有了以上这些因素,2002年的中国经济才能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的过程中放射出迷人的色彩。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加速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这更加突出了我国今年经济持续发展的可贵性。因为国家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这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跃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中华民族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伟大跨越。而要完成进一步的目标,就不能松劲,必须继续保持经济的发展速度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尽管目前我国经济中存在不少困难,但有了今年的这种经济运行态势,再借十六大精神的东风、加上明年政府换届所带来的新动力,明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仍将被继续看好。
来源: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jryw/200212170049.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