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untamed(纹身)
整理人: stormyboy(2002-12-08 21:06:14), 站内信件
|
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的一生,是“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一生。他“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人们称他为“为民书记”,“为民”不是“培民”的谐音,而是人民对他的恰切评价。他是高级领导干部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优秀代表,是全党“执政为民”的楷模。
他工作深入艰苦,虽身为高级领导人,但大部分时间都在下面,甚至在第一线。在担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是全国有名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州委书记期间,两年多时间,他跑遍了全州218个乡镇,住过30多个乡镇。正像报道说的,除去在省里州里开会,办公需要的时间,在“开门见山”的湘西,“这是一个没有喘息之机的数字”。
他扎扎实实给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缺电解决电,愁水解决水,塞路解决路。在修火禾公路时,尽管他已调到省里当了省级领导,但他仍领着技术人员,吃着缓解心脏病的药,晃晃悠悠地攀上悬崖峭壁去勘察。那么多老百姓在他的实干中得到了实惠。怨不得(路修通后)苗民守着家门口卖西瓜,卖掉一个,就在西瓜上拍一下:“这是郑书记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最难得的是,他身上没有丝毫“官本位”的气味,他最有人情味,最理解人,也最尊重人。他真正做到了视民为父母,为兄弟姐妹。在湖南常常会听到人说:“培民书记是我的好朋友。培民书记是我的好兄长。”说这话的人都是普通老百姓。
有两个例子特感人。其一,有个叫曾令超的残疾人,因工伤双目失明,从事文学创作,听说兼任省残联名誉主席郑培民的名字,写信希望得到郑培民的题词。犟老曾打定主意只写一封信:如果郑培民不回信,那我也犯不上巴结他,管他多大的官!回信来了,曾家的电话也响了。一谈就是半个多小时。他怕在纸框子里摸索着记录的曾令超不方便,把自己家里和办公室的电话号码重复了三四遍。从此,两人成了朋友。每次两人通电话,郑培民总要听到对方“咔嗒”一声,自己才轻轻挂上电话,绝不自己先挂。见了面,郑培民一把抱住什么也看不见的曾令超:“你摸摸我,咱俩高矮胖瘦差不多!”沏了热茶,等到不烫了,郑培民才端给曾令超。其二,湖南桃源县漳江镇有个路边“鸡毛小店”,老板李德胜,身有残疾,日子艰难。因经常路过,郑培民和他成了朋友。每次,郑培民都从包里抽出特意准备的一条烟递给李德胜,“李老板”也有礼物回赠:自家做的酸萝卜泡菜。当了省领导,只要路过,郑培民仍是笑脸交钱吃饭。并不是这个小店位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之处,也不是这个小店饭菜手艺有特殊之处,秘书和司机都明白,郑培民在此用餐是一举三得:既可了解民情,又省却给当地政府添麻烦,也照顾了李德胜一家的生计。可郑培民从不说破,他顾及的是残疾人既要养家糊口,又不轻易受人施舍的尊严。
郑培民身上体现的是,当官就要为人民服务;社会分工可以不同,但人人政治平等、社会地位平等、人格平等是不容置疑的,这是宪法保护的。可惜,某些“公仆”就常常有所“疏忽”,有的甚至走得很远很远。
但愿郑培民的“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能成为一切为官者的座右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