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9z(PIZZA仔℡)
整理人: z9z(2002-12-01 12:59:03), 站内信件
|
深圳人大多都有跳槽的经历。人才的正常流动,在给人们更多尊严和自信的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社会的活力。有专家指出,过于频繁地更换单位或工作,可能会不利于专业经验和技能的积累;但是在一些情况下,跳槽却是激发职业发展潜力的良好机会。到底跳槽是不是适合自己,是不是每次都跳得划算?是值得人们认真思考的。
频繁跳槽划算不划算?
一项调查显示,人们更换工作的频率已经越来越快,大约平均5年就会换一次工作。青年人跳槽的频率还要更快。
但是专家认为,跳槽过于频繁,往往得不偿失。因为工作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经常跳槽转行,容易成为“万金油”,难以有大的作为。在人力资源部门主管眼中,大学毕业后第一个5年中出现的跳槽经历根本不能为自己加分,即使被录用也只能当新手培训;毕业后干满5至6年以后再跳槽,才能被作为熟手录用,在一线独当一面;毕业后有8至9年的工作可为你加分不少,跳槽后一般经历6个月的考察期就可升为主管。
还有人认为,频繁跳槽,无论是对单位还是个人,必定会浪费和流失部分资源。对单位来说,这部分资源有的表现在对外联络的人事上,有的表现在对单位情况的掌握上等等。对个人来说,自己一番拼搏所赢得的社会认可、专业知识的积累等资源,都会随着你的跳槽和改行而流失。新到一个单位,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从头适应和熟悉一个陌生的环境。为了站稳脚跟,要与周边环境、人事取得新的和谐,就要花上更多的努力来证实和表现自己的能力和人品。
有消息说,人才市场也越来越注重人才的“资信等级”。对于那些经常炒公司“鱿鱼”的应聘者,招聘单位往往心存芥蒂不敢用他们,担心他们到公司后也干不长。
另一方面,专家认为,频繁跳槽难以成就专业人才。社会固然需要一定的复合型和通用型人才,但社会更需要专业人才。世界著名企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明出获得专利的新型产品,是因为大量高、精、尖专业人才的不断努力。因此,青年人要立足于自己的专业刻苦钻研,不要被眼前短暂的利益迷住双眼。
还有一笔账也不得不算,那就是自己跳槽,特别是盲目跳槽,升迁的可能性很小。社会上常有人越跳越高,不断得到升迁,那其实是“猎头公司”介入沟通的结果,而单靠自己“瞎”跳,往往是越跳越糟。
做一个全面的职业规划
有的年轻人在跳槽时一味地追求热点职业。职业顾问忠告,凡事有热就有冷。热点职业的高额回报是短时间、非正常的,它不可避免地带有极强的时效性。一个时期的热点职业,在另一个时间段,就有可能成为冷门职业,求职人员不可盲目追逐热点职业。当你具备该方面职业能力的时候,你所追逐的职业已经由热变冷,不再是热点专业了。
业内人士认为,年轻人跳槽,不应只是对高薪或高一级职位的追逐,而应建立在对自己职业生涯整体、严肃的规划基础上。综合考虑现在单位和对方单位的企业发展前景、人事管理机制、工资待遇、领导看法等等,进行全面评判;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性别、年龄以及身体状况等,然后做出决定。
在此,业内人士为职业规划提出了以下几个原则:
审慎原则:个人应审慎对待热点职业。当下的热点往往就是下一拨的冷门职业。个人不可为当下的热门职业来学习,除非你现在已经或正在从事该职业。
专业原则:职业无所谓好坏,关键是怎样把它们做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在现代社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个人只要做好自己领域的工作,把工作做细做专,力争成为该行业的行家。
个性原则:综合考虑自己是否属人才市场上供不应求的职业特点,并与自己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特点相结合,切不可因为追逐热点而强求自己从事不喜欢或不擅长的职业
---- 欢迎进入RAVEPARTY ! 上社我的照片 白领一族
开心时刻PIZZA HUT!
除柔情的手 我什么都没有
如何能跟你 说未来以后
做对轻轻松松双亲的好朋友
或者比恋爱少一点罪疚
像我这一种男人 学不懂怎快乐
就算简简单单幸福的角落 也未寻获
就算我对你再好 亦会比一张纸更薄
除非一天我可给你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