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inman999999999(剑魂)
整理人: shee102(2002-11-21 16:29:37), 站内信件
|
我有个朋友在农村参加扶贫工作,只要有机会,我总是通过他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觉得农村问题很矛盾和复杂,下面就粗略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切实做到减轻农民的负担。这些年来,国家一直在如何减轻农民负担的问题上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原因有很多方面,就拿“费改税”来讲,有些省自去年就开始推行这个政策了,可农民在这方面的负担几乎没有减低多少,为什么呢?
问题出在计算税款的方法上,这个地方是这样计算的,每亩田核定应征税额时,不管你实际粮食产量是多少,都按照理论上最高的产量计算,有时候甚至超过实际产量的近一倍,除了按照最高产量外,还按照往年的最高价格计算,这个地方在征收农业税的时候,就一直把水稻的价格定为1.5元/公斤,可现在的市场价只有1元/公斤不到。
另外就是电力方面的负担一直得不到解决,农村电网改造以后,还是没有解决,问题就出在行政村,农田用水是集体调度,集体用电,然后按田亩比例再摊派在每户头上,这里就有很大的漏洞,农民都知道这里有猫腻,却又掌握不到确凿的证据,还有各种巧立名目的摊派,比如建房时的搭车收取各种不合理费用等等,一时都说不完,所以我认为国家在这方面的立法应当能够做到更细致,可以在各种法规的《实施细则》中加以完善,否则这些问题根本得不到彻底解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歪嘴和尚念错经,久拖不决,受苦的还是农民。
二、科学种田一定要真正的开展落实。很多地方除了在杂交稻的品种改良上有所突破,其他方面根本谈不上什么科学种田,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农民不相信科学,而是缺乏科学技术人员,乡里的农技站形同虚设,仅有一个门市部早被别人承包来卖农药及种子了,加上现在的农技术站被下放到乡镇,脱离农业局的领导,其作用就更小了, 有些地方,除了特殊情况,好几年都没有人前去指导农民如何科学种田.
所以我建议国家在这方面一定要加大投入,科学指导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切不可漠视,现在的农民和政府的关系非常紧张,政府通过科学指导对农民进行帮助,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缓和了矛盾,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可以在每个行政村都常设一个专职的农业技术人员,工资由国家出,并对其工作制订具体的目标和制度,通过法规给予真正的确定。
三、强化信息意识和市场意识。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农业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目前我国很多农民在这方面的意识还很薄弱,首先表现在农作物的品种一直很单调,我朋友参加扶贫的那个地方,他们历年来的农作物品种几乎没有变化,种植方面就是普通的杂交水稻、油菜籽,除此就只有少量的其他普通的花生、大豆和芝麻。再也没有其他的新品种,养殖方面只有猪和鸡(皆是本地品种)。要想改变这个局面,政府必须要担当这个责任.
就目前而言,全国已有很多模式可供参考,我就不多说了。只想提一个建议,就是希望全国每个乡镇都要留一部分实验田,由政府管理,通过实验田的实际榜样提高农民的觉悟,农民最重实际,实验田做的好,农民第二年就会跟着一齐做。
四、改变现行的乡镇领导制度。现在的乡镇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领导经常调换,没几个能够安心扎根,由于任期短,又有很多是外地人,所以在任职期间内,只求一个“稳”字,很难把精力全部放在农村工作上面。
鉴于乡镇领导这一块是个特殊的位置,我建议乡镇的领导就在本地落实人选,毕竟每个人多少有点家乡观点,另外根据实绩确定其任职期限,干好的,依然原地不动,只在级别上给予奖励性的提高,干不好的也不调走,就地降级,换个岗位,否则,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安心地在农村工作。
五、改变农副产品的价格政策。我们知道,在我国,农副产品的成本比国外不知道要高多少,加入WTO以后,对农民的影响就更大了,由于特殊的国情造成的农产品成本太高,使得中国的农民在竞争中永远处于不利的地位,加上中国在加入WTO的谈判中,对农副产品出口的补贴这一款也没有取得成功(依然是5%),农民就更被动了.
所以我建议改变现行的在这方面的价格政策,取消零碎的粮食零售商店,把握好这方面的市场准入资格的审批关,有国有和一部分经过严格审批而进入的企业经营粮食零售行业,然后由国家再次提高粮食收购的保护价,国家在这一方面的补贴可以通过粮食零售企业收回,当然,粮食零售企业再通过提高销售价格确保正常的生存和盈利.
这里面虽然有很多矛盾,而且牵涉的范围也很大,但我们至少要把思路多放在这上面,共同研究一种好的政策,否则对农民的不公平待遇就永远不能解决,要知道,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啊!!这样对待他们,每个有良心的人都应当感到愧疚。
好了,今天就扯到这里,我这些建议肯定不成熟,只是抛砖引玉罢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