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股论金>>● 金融之窗>>论资本运营>>「资本市场」>>双Q离我们越来越近

主题:双Q离我们越来越近
发信人: xuejinghui(爱神)
整理人: aaa234(2003-09-25 10:01:50), 站内信件
双Q离我们越来越近

〖证券时报 2002.11.07〗

□记者 刘 猛

  近来,QFII与QDII作为金融市场上的热点问题,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2002年7月,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在深交所举办的“引进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具备推行QFII基本条件,认为这是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方针的延续与拓展。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胡晓炼日前指出,引入QFII是在过去直接引进外资的延续,是引进外资的一种新形式,外管局对于QFII给予很大关注和热情。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在2002年10月12日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短期资本流动管理与资本账户开放高级研讨会”上指出,目前中国正研究通过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于境内外资本市场,并在条件具备时分步实行。

  如此多的重量级人物对双Q机制的积极表态,则更被认为在向海内外传达中国证券市场坚持走国际化之路的态度。

  一国证券市场的开放理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允许外资进入本国市场,二是允许内资走向境外市场。而在目前我国资本项目还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双Q机制应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资本市场的完全开放要以货币自由兑换为前提,之所以采用QFII制度,是因为我国股票市场和国内其他金融市场发展都尚不成熟,国内货币体系存在一定脆弱性。有限度的开放即在一定管制下开放,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事实上也是不少新兴市场开放初期所采用的模式,这是QFII推出的现实背景。从长远看,循序渐进地引入QFII制度,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将起到多方面积极作用:使证券市场更具包容力和吸引力,加快A股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结构优化;促进市场运行和上市公司行为的规范;加强市场融资功能;学习海外投资管理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等。

  2002年7月开始实施的关于允许外资参股证券和基金公司的规定,被视为在市场开放的道路上迈了一大步,也为未来QFII制度的引进和实施,提供了更积极的政策环境。而在近日,有近10家国内A股公司分别在新加坡及香港举行推介会,并与海外基金经理见面。证券界人士认为,由于涉及的公司大部分没有B股和H股供海外投资者投资,因此此次推介实际是为QFII铺路,显示QFII的实施已进入相对具体的操作阶段。另外,目前已有美林证券在内的多家海外券商和基金已准备数套方案,以期抓住中国实施QFII后的机会。业内人士认为,通过渐进方式,QFII有可能成功解决在我国资本市场管制条件下向外资开放本土证券市场的问题,是市场开放之初可供选择的途径之一。而在QFII完成其历史使命之后,中国证券市场将对海外自然人及  机构的直接投资完全开放。

  与QFII原理大体相通的QDII机制,也将为中国国内证券投资者全面走向世界提供有益的经验。

  建立QDII机制源于香港金融局为解决“北水南调”、引内地资金活跃香港证券市场、重振香港经济的设想,但其实际意义已远不止于此,而将是同时惠及中港两地的双赢举措。

  首先,建立QDII机制有利于支持香港经济发展,而维持一个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香港,不仅有着现实的的经济意义,而且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其次,有利于推动内地券商走向国际市场,给有实力的内地券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积累国际业务经验的机会,促进其做大做强。第三,有利于引导国内居民通过正常渠道参与境外证券投资,减轻资本非法外逃的压力,将资本流出置于可监控的状态。第四,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形象,恢复和增强国内企业到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最后,有利于通过迂回的方式,引导国内证券市场逐步缩小泡沫。

  双Q机制的提出表明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设想已从过去单一的讨论“引进来”,转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考虑。而从本质上讲,双Q机制是国内证券市场应对WTO的自然反应。入世后,无论中国证券市场开放与否,都将成为国际资本市场大家庭中的一员,中国和国际证券市场的双向交流不可避免;就现实而言,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其在可预见的开放经济环境中能凸现中国股市乃至中国金融市场的全球地位。  





----
 不是我想变,是这世界变化快;不变不行啊!
欢迎光临--
投资家欢迎您 

嘿嘿!已有 人看过偶帖子了!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