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独立论坛>>单刀直入>>评<<我爱你>>  (原创)

主题:评<<我爱你>>  (原创)
发信人: skybuilding(超龄红小兵之怒)
整理人: znevar(2003-08-07 21:57:29), 站内信件
张元对原著精神把握不好,看来他只适合拍些浮躁点的所谓“新概念”的东西。
两个男女主角太偶像化,使整部片子弥漫着张元早期作品<<爱情麻辣烫>>的味道----这也是他所擅长的一贯风格。选徐静蕾做主角是败笔,把小桔演得太轻浮,太小家碧玉,同她<<将爱情进行到底>>中的扮相区别不大;可能是出于对票房号召力方面考虑吧。
原著<<过把瘾就死>>写得很深刻,特别是尾声给人的震撼和感动无法言喻,但在影片中根本体现不到。观众从头到尾只看到稚嫩的小俩口神经质地摔摔打打吵吵闹闹,不可理喻,让人摸不着头脑,很多对原著不了解的人根本不知道导演要告诉观众些什么,只是偶尔被逗乐然后哄笑两声,直到片子结束了还一脸迷茫。这也同影片省略了许多必要的铺垫有关。
----------------
影片的情节基本忠于原著,结构也没作大的改动,但忽略了很多必要的细节。我粗略补充一下,对大家理解片子有点帮助:故事发生在80年代后期(片中改为“现在”),“我”是个退伍后在机关里任职的小职员,工作沉闷没有前途,杜梅(片中改为小桔)是一所军区医院的护士(现役军人),大家都没几个钱,经过几番接触我们结婚了,住在她简陋的宿舍,杜梅用一大堆不值钱的东西把新家装饰得花里胡哨,一心一意地过日子。但婚后两人的关系发生了难以捉摸的变化,为了不起眼的小事三天两头的吵架,大家吵了又好好了又吵,循环往复。杜梅变成一个没有朋友,只为丈夫而活着的人,她的占有欲太强,好象总怕一不留神“我”就会变心似的,老为了一点琐事跟我没完没了的吵,大家的磨擦也不段升级。“我”在机关里郁郁不得志,讨厌的上司,无聊的工作,低微的薪水;对比很多下了海现在活得象模象样的旧友,“我”觉得自己活的象只没孵出的鹌鹑,心里很沮丧和不平衡(很可惜影片对这些没有铺垫)。偏偏杜梅根本不理会“我”的感受,她心情好时腻味得让人烦,心情不好时闹个不停,她很能哭,如果不理她她会把自己哭死,我只好哄着她过日子。小说有很多类似的情节:杜梅老是吃干醋,我同她的女同事聊了几句她就不高兴,指桑骂槐;杜梅长期在军区医院,没化装经验,偶尔化了个吓死人的浓妆,还把鱼网丝袜也用上了同我逛街,一路的故作亲热,搞得我脸红耳热数落她,大家不欢而散;我多年不见的战友来找我,在家里喝酒,念及旧事和将来大家稀嘘不已,大家都在失落中找到点安慰,都喝多了,杜梅下班很累,又没法休息,熬不住赶人走,我籍着酒精打了她。小说里有一个明显的铺垫:杜梅总是不定期地外出,一去一天,从不说去哪,回来后总是心情恶劣,找茬同我吵。(这伏笔很重要,但在片中很不明显)如是者循环往复,我累了,但她对离婚的反应出乎意料的大,竭丝底里地发作,或者低声下气的认错,我们从吵闹到无奈,凑合着过日子,常常两人相对无言,或者凑在一起无声地喝酒,常常很快喝完一瓶烧酒,8点多就早早睡去。我开始放纵自己,同一邦哥们鬼混在一起,很少在家,经过漫长的冷战后,籍着一次更高级别的冲突,我的屈辱感到达了顶峰。我搬了出去,不想再见她,杜梅失去了我,也失去了整个世界,她变得憔悴,无助,六神无主。她在朋友帮助下找到我请求离婚前陪她去见一个人,在一所高度设防的监狱医院我见到了她父亲---那个杜梅从不提起的传说中死去了的人。那个垂死的人曾杀死杜梅的母亲---为了和另外一个女人在一起。这在杜梅心里形成很大的阴影,她的所有不可理喻的行为都在于此,她太爱自己的男人,只想把他抓牢,对自己的感情始终充满危机感。她以为抓得很牢,但终于失去了我。一个多月后的深夜,我同几个哥们开车经过一条偏僻的公路,见到披头散发目光呆滞骑车狂奔的杜梅,我们强行把她弄上车带到朋友家临时照看,她似乎忘记种种伤心,对我一如既往的关心-----她失常了。我才发觉原来自己还是那么爱她,我对这一发现痛彻心扉。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尾声:在郊外军用靶场,我遇到贾玲(杜梅以前好友和同事),她打完一梭子弹提着冒烟的手枪走来,告诉我:杜梅怀孕了。(结束)
--------------

导演对情节的组织很失败,可能由于片长的关系(90分钟),省略了很多必要的东西,如果120分钟会好一点。另外,两人也不是总在吵,也有不少甜蜜浪漫的情节(特别是前半段),导演没有着墨,使片子显得单薄灰暗。
另外拍摄手法也没有精彩之处,镜头的运用十分失败。除了尾声推了个宿舍阳台的空镜头让人有点感受外,其它一无是处。

其实原著就是按剧本的模式写的(为上银幕做准备),他都给拍成这样,可惜了好小说。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