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体育运动>>● 武术与搏击>>杂谈纵论>>转:郭云深先生拳经一则

主题:转:郭云深先生拳经一则
发信人: gzcoolman(云飞扬)
整理人: yxguojz(2004-06-04 11:57:55), 站内信件
    人未练拳术之先,手足动作顺其后天自然之性,由壮而老以至于死。道家逆运先天,转乾坤,扭气机,以求长生之术。拳术亦然,起点,从平常之自然之道,逆转其机,由静而动,再由动而静,成为三体式。其姿势要前虚后实,不俯不仰,不左斜,不右歪,心中要虚空,至静无物,一毫之血气不能加于其内,要纯任自然虚灵之本体,由着本体而再萌动练去,是为拳中纯任自然之真劲,亦谓人之本性,又谓之丹道最初还虚之理,亦谓这明善复初之道。其三体式中之灵妙,非有真传不能知也,内中之意思,犹丹道之点玄关,《大学》之言明德。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又与河图中五之一点、太极先天之气相合也。其姿势之中,非身体两脚站均当中之中也。其中,是用规矩之法则,缩回身中散乱驰外之灵气,返归于内,正气复初,血气自然不加于其内,心中虚空,是谓之中,亦谓之道心,因此再动。丹书云:“静则为性,动则为意,妙用则为神。”所以拳术再动,练去谓之先天之真意,则身体手足动作,即有形之物,谓之后天,以后天合着规矩法则,形容先天之真意。自最初还虚,以至末后还虚,循环无端之理,无声无嗅之德,此皆名为形意之道也。其拳术最初积蓄之真意与气,以致满足,中立而不倚,和而不流,无形无相,此谓拳中之内劲也(内家拳术之名即此理也)。其拳中之内劲,最初练之,人不知其所以然之理,因其理最微妙,不能不详言之,免后学入于歧途,初学入门有三害九要之规矩。三害莫犯,九要不失其理(八卦拳学详之矣),手足动作合于规矩,不失三体式之本体,谓之调息。练时口要似开非开,似合非合,纯任自然,舌顶上腭,要鼻孔出气。平常不练时,以至方练完收势时,口要闭,不可开,要时时令鼻孔出气。说话、吃饱、喝茶时,可开口,除此之外,总要舌顶上腭,闭口,令鼻孔出气。谨要。至于睡卧时,亦是如此。练至手足相合,起落进退如一,谓之息调。手足动作要不合于规矩,上下不齐,进退步法错乱,牵动呼吸之气不匀,出气甚粗,以致胸间发闷,皆是起落进退、手足步法不合规矩之故也。拳中之内劲,是将人之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之元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著,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此谓拳中之内劲也。丹书云:“以凡人之呼吸,寻真人之呼处。”庄子云:“真人呼吸以踵。”亦是此意也。拳术调呼吸从后天阴气所积,若致小腹坚硬如石,此乃后天之气勉强积蓄而有也。总要呼吸纯任自然,用真意之元神,引之于丹田,腹虽实而若虚,有而若无。老子云:“绵绵若存。”又云:“虚其心,而灵性不昧,振道心,正气常存。”亦此意也。此理即拳中内劲之意义也。


----
阿弥陀佛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