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体育运动>>● 武术与搏击>>功法训练>>转:内家拳之呼吸

主题:转:内家拳之呼吸
发信人: gzcoolman(云飞扬)
整理人: yxguojz(2004-06-04 12:46:31), 站内信件
    郭云深先生言,练形意拳有三层之呼吸。
    第一层练拳术之呼吸。将舌卷回,顶住上腭,口似开非开,似合非合,呼吸任其自然,不可着意于呼吸,因手足动作合于规矩,是为调息之法则,亦即练精化气之功夫也。
    第二层练拳术之呼吸,口之开合、舌顶上腭等规则照前,惟呼吸与前一层不同。前者手足动作,是调息之法则,此是息调也。前者口鼻之呼吸不过借此以通内外也。此二层之呼吸,着意于丹田之内呼吸也,又名胎息,是为练气化神之理也。
    第三层练拳术之呼吸与上两层之意又不同,前一层是明劲,有形于外;二层是暗劲,有形于内。此呼吸虽有而若无,勿忘勿助之意思,即是神化之妙用也。心中空空洞洞,不有不无,非有非无,是为无声无嗅,还虚之道也。此三种呼吸为练拳术始终本末之次序,即一气贯通之理,自有而化无之道也。

    宋世荣先生言,呼吸有内外之分,拳术无内外之别。善养气者即内家,不善养气者即外家。故善养浩然之气一语,实道破内家之奥义。拳术之功用,以动而求静,坐功之作用,由静而求动。其实动中静,静中动,本系一体,不可歧而二之。由是言之,所谓静极而动,动极而静,动静即系相生,若以有内外之分,岂不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我所云呼吸有内外者,先求其通而已。通与不通,于何分之?彼未知练拳与初练拳术者,其呼吸往往至中部止,仍行返回,气浮于上,是谓之呼吸不通。极其蔽则血气用事,好勇斗狠,实火气太刚过燥之故也。若呼吸练至下行,直达丹田,久而久之,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火气不致炎上,呼吸可以自然,不致中部而返。如此方谓之内外相通,上下相通,气自和顺,故呼吸能达下部。气本一也,误以为两个,其弊亦与不通等。若不明此理,即练至捷如飞鸟,力举千钧,不过匹夫之勇,总不离外家。迨养气功深,贯内外,评有无,至大至刚,直养无害,无处不有,无时不然,卷之放之,用广体微。

    孙禄堂先生言,拳道即天道,天道即人道。又知拳之形势名称虽异,而理则一。形意拳刚球也,八卦拳弹簧球也,太极拳皮球也,三劲一理,皆为中和真一之气一以贯之,纯以神行之道也。

    
    太极、形意、八卦其理与丹道相通,一为由动而静,一为由静而动,但一涉及呼吸用意,则是道家调息问题,火候难以掌握,往往为了追求某一效果感觉,而用意过重,成武火,变成执着相,有违道法自然之法则,切身体会练完之后的感觉可不好受啊,严重的还会走火入魔,不容易学好。古人在名山大川深山野岭修练,生活清谈,清心寡欲,今人生活在灯红酒绿之中,物欲横流,如何才能修练得好?盼求答案



----
兵者.诡道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上兵伐谋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