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围城内外>>【轻松一刻】>>【网名的由来】>>我网名的由来——角斗士

主题:我网名的由来——角斗士
发信人: snakewang2002(角斗士)
整理人: zy64vv(2002-10-31 12:50:40), 站内信件
    看来看去,我的名字最没意思了

    名字:snakewang2002
    呢称:角斗士

    《角斗士》这部片子大家可能都看过,是一部奥斯卡大片,我欣赏他的制作、场景、音效、表演、剧情,精彩之处,心头为之激荡,仅此而已。
    而在网上自称snake的多如牛毛,而自己喜欢的英文名字尽给别人用尽,搜肠刮肚搞了一个snakewang2002,才通过网易的注册,真可谓黔驴技穷了。
    不过,对自己的签名,感觉还是很好的,喜欢的很,少不得要拿出来卖卖...嘿嘿!以下是签名的出处:

                   奇詭盧仝七碗茶 

                                  文/李志宏 

 「唐詩」、「宋詞」堪稱中國文學雙璧,而律詩、絕句的體製、音律萌芽於六朝,醞釀於五代,至唐朝已臻成熟。盛唐時期可謂發揮到了極致,其中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在詩歌史上的成就非凡,更令後生晚輩難望項背。為尋求突破,只好另闢蹊徑,遂開啟了以韓愈為首的奇險詩派,此派詩風擅於用奇字、造怪句,常為斟酌字句而絞盡腦汁,其中賈島更有「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之說,詩人盧仝也是此派的成員之一。 

一首月蝕諷諭詩 埋下禍因 

 盧仝生年不詳,但據賈島《哭盧仝》句:「平生四十年,惟著白布衣。」可知他死時年僅四十歲(死於西元835年的甘露之變),據此逆推盧仝約生於唐德宗貞元十一年(西元795年)。盧仝自號玉川子,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年輕時家境清寒,刻苦讀書,隱居少室山,無意仕途,朝廷兩度召為諫議大夫,均辭而不就。盧仝寓居洛陽時,韓愈為河南令,對其文采極為賞識而禮遇之。元和年間,盧仝嘗作一千六百餘言的《月蝕詩》譏諷當朝權宦,此詩雖得韓愈稱許,卻也因而得罪了權宦,釀成日後不幸的後果。有《玉川子詩集》一卷傳世,由此詩集中,可以看出他個性分明和悲天憫人的襟懷。 

七碗茶歌 茶史留名 

 對愛喝茶的人而言,對盧仝的印象一定是他那首膾炙人口的「七碗茶歌」(《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盧仝一生愛茶成癖,他的這首《茶歌》,自唐以來,歷經宋、元、明、清各代,傳唱千年而不衰,至今詩家茶人詠到茶時,仍屢屢吟誦。茲將其詩全引如下:「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口云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聞道新年入山裡,蟄蟲驚動春風起。天子須嚐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仁風暗結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碧云引風吹不斷,百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安得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合得蘇息否?」此詩不僅敘述了盧仝飲茶的心得外,詩裡頭尚有許多名句,足堪玩味。其中「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更為後人耳熟能詳,描寫飲七碗茶的不同感覺,步步深入,極為生動傳神。然而此詩最後又引發他悲天憫人的襟懷,顧念起天下億萬蒼生百姓。 

兩腋清風生 傳唱千古 

 一首《月蝕詩》確立盧仝在中國詩史上的地位,一曲「七碗茶歌」則讓盧仝在中國茶史上留名千古。盧仝《茶歌》的詩句,自宋以來,古代文人雅士在品茗唱和時,成為最常被引用的典故。如宋梅堯臣:「亦欲清風生兩腋,從教吹去月輪旁。」;蘇軾:「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楊萬里:「不待清風生兩腋,清風先向舌端生。」。另外古代騷人墨客也常在烹茶品茗、吟詩作對時,將「盧仝」、「玉川子」引入詩中。如蘇軾:「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明•胡文煥:「我今安知非盧仝,只恐盧仝未相及。」清•汪巢林:「一甌瑟瑟散輕蕊,品題誰比玉川子」。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在品茶賞泉,興味盎然之際,也常常以「七碗」、「兩腋清風」代稱。如1983年春,北京舉行品茶會,會上八十八歲老書法家肖勞即興吟茶詩一首:「嫩芽和雪煮,活火沸茶香。七碗蕩詩腹,一甌醒酒腸。」其中亦化用了盧仝的「茶歌」的典故;民初北京中山公園的來今雨軒,有一楹聯寫道:「三篇陸羽經,七度盧仝碗。」將盧仝與茶聖陸羽並稱,可想見盧仝在古今愛茶人士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了。至於繪畫方面,宋畫家錢選曾畫一幅《盧仝烹茶圖》,畫中將人物器具與烹茶神態,均躍然紙上;明代畫家聖華居士(即丁雲鵬),亦有《玉川烹茶圖》的名作傳世。 

世代紛亂 寄情山林 

 盧仝在《玉川子詩集》中,另有幾首茶詩,如《憶金鵝山沈山人》,詩云:「君家山頭松樹風,適來入我竹林裡,一片新茶破鼻香,請君速來助我喜……。」在松風竹林裡,好友相伴,一道品嚐新茶撲鼻的香味,實在是人生至樂。而《客謝行》詩云:「揚州駮雜地,不辨龍蜥蜴;客身正乾枯,行處無膏澤。太山適不遠,相庇實無力;君若隨我行,必有煎茶卮。」盧仝所處的時代正好是唐朝國勢由盛逐漸轉衰之時,權宦干政,朝綱紊亂,可能是盧仝不願入朝為官的原因之一,詩中傳達了對當時政治環境的不滿。身處世局不明,不辨良寙的時代,寄情山水之間,似乎不失為一種明哲保身之道。 
 盧仝雖是奇詭詩人,然而在《玉川子詩集》中有平易近人的作品。《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壁上蜘蛛織,近取見妾心,夜夜無休息。妾有雙玉環,寄君表相憶,環是妾之心,玉是君之德。馳情增悴容,薔思損精力,玉簞寒悽悽,延想心惻惻。風含雙月明,水泛碧天色,此水有盡時,此情無終極。」此詩細膩地描寫了閨中婦人期盼良人歸來的心情,將情思寄寓眼前景物之中,寫來絲絲入扣,至為感人。 
 太和九年(西元835年),命運對他開了一個大玩笑,當時盧仝正留宿長安宰相兼領江南榷茶使王涯家中,當時王涯被宦官仇士良等人誣陷謀反,被滿門抄斬,倒楣的盧仝也跟著被捕,慘遭連誅,如此結束掉盧仝的生命,千古遺恨的詩人,留給世人的就是那首令人傳頌的《七碗茶詩》。 


七碗茶诗 





我这里还有一个“名字智多星”,不仿玩一下,看看自己的名字值多少分

名字智多星 




----
七碗茶诗 

一碗喉吻润, 
两碗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喫不得,惟觉两腋习习轻风生。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