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医学保健>>外科>>普外科与基本外科:腹部、乳房及甲状腺>>痔疮的表现和治疗

主题:痔疮的表现和治疗
发信人: tingyuqian(耔耘)
整理人: trauma_120(2002-10-29 18:30:47), 站内信件
    痔是最常见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真正发病率不详,过去有所谓“十人九痔”,甚至有所谓“十男九痔,十女十痔”,就是指痔的发病率高。1977年全国155个单位普查了57927人,患肛肠疾病共有33837人,总发病率为58.4%。其中痔的发病率占87.25%,以内痔为最多,占59.86%,外痔占16.01%,混合痔占24.13%。以上情况足以说明痔是常见病及多发病。国外称痔为“Haemorrhoids”或“Piles”,但这两字的涵义完全不同。Haemorrhoid是从希腊字Haemorrhoids而来,意指出血(haem为血,rhoos为出),这是以出血为临床特征命名的,但不是所有的痔都有出血,有些痔可从不出血。以后又从拉丁语Pila而命名为Piles,Pila为“球的”意思,这是从痔的外形而命名的,这泛指所有类型的内、外痔,目前英国学者称痔为“Piles”。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痔是“血管性肛管垫”是正常解剖的一部分,普遍存在于所有年龄、男女性及各种族,不能认为是一种病,只有合并出血、脱垂、疼痛等症状时,才能称为病。根据内痔发生的部位,分原发性内痔(母痔)及继发性内痔(子痔)。这与血管分支有关,直肠上动脉主要终末支分布在右前、右后及左侧正中的直肠柱内。

诊断】

   内痔的诊断,主要靠肛管直肠检查。首先做肛门视诊,用双手将肛门向两侧牵开,除一期内痔外,其他3期内痔多可在肛门视诊下见到。对有脱垂者,最好在蹲位排便后立即观察,这可清楚地看到痔块大小、数目及部位的真实情况,特别是诊断环状痔,更有意义。其次做直肠指诊:内痔无血栓形成或纤维化时,不易扪出,但指诊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特别是除外直肠癌及息肉。最后做肛门镜检查:先观察直肠粘膜有无充血、水肿、溃疡、肿块等,排除其他直肠疾患后,再观察齿线上部有无痔,若有,则可见内痔向肛门镜内突出,呈暗红色结节,此时应注意其数目、大小和部位。

分类

痔根据其所在部位不同分为3类:

(一)内痔

表面由粘膜覆盖,位于齿线上方,由痔内静脉丛形成。常见于左侧正中、右前及右后3处。常有便血及脱垂史。

(二)外痔

表面由皮肤覆盖,位于齿线下方,由痔外静脉丛形成。常见的有血栓性外痔、结缔组织外痔(皮垂)、静脉曲张性外痔及炎性外痔。

(三)混合痔

在齿线附近,为皮肤粘膜交界组织覆盖,由痔内静脉和痔外静脉丛之间彼此吻合相通的静脉形成。有内痔和外痔两种特性。

【临床表现】

(一)便血 

无痛性、间歇性、便后有鲜红色血是其特点,也是内痔或混合痔早期常见的症状。便血多因粪便擦破粘膜或排粪用力过猛,引起扩张血管破裂出血。轻者多为大便或便纸上带血,继而滴血,重者为喷射状出血,便血数日后常可自行停止。这对诊断有重要意义。便秘、粪便干硬、饮酒及食刺激性食物等都是出血的诱因。若长期反复出血,可出现贫血,临床并不少见,应与出血性疾病相鉴别。

(二)痔块脱垂

常是晚期症状,多先有便血后有脱垂,因晚期痔体增大,逐渐与肌层分离,排粪时被推出肛门外。轻者只在大便时脱垂,便后可自行回复,重者需用手推回,更严重者是稍加腹压即脱出肛外,如咳嗽,行走等腹压稍增时,痔块就能脱出,回复困难,无法参加劳动。有少数病人诉述脱垂是首发症状。

(三)疼痛

单纯性内痔无疼痛,少数有坠胀感,当内痔或混合痔脱出嵌顿,出现水肿、感染、坏死时,则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四)瘙痒

晚期内痔、痔块脱垂及肛管括约肌松弛,常有分泌物流出,由于分泌物刺激,肛门周围往往有瘙痒不适,甚至出现皮肤湿疹,病人极为难受。 




【治疗措施】



目前对痔的治疗有下列看法。 

1.痔无症状不需治疗,只需注意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只有并发出血、脱垂、血栓形成及嵌顿等才需要治疗。痔很少直接致死亡,但若治疗不当,产生严重的并发症,亦可致命。因此,对痔的治疗要慎重,不能掉以轻苡。

2.内痔的各种非手术疗法的目的都旨在促进痔周围组织纤维化,将脱垂的肛管直肠粘膜固定在直肠壁的肌层,以固定松弛的肛垫,从而达到止血及防止脱垂的目的。

3.当保守疗法失败或三、四期内痔周围支持的结缔组织被广泛破坏时才考虑手术。

根据以上观点,内痔的治疗宜重在减轻或消除其主要症状,而非根治术。因此,解除痔的症状较痔的大小变化更有意义,并被视作治疗效果的标准。

内痔的治疗方法很多,可以根据病情来选择。

                  摘自37度医学网


----
 耔耘 
 欢迎光临外科版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