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msz(宝哥)
整理人: shee102(2002-10-24 11:02:39), 站内信件
|
[番客]作 者: zmsz(宝哥)
在祖家人们把海外乡亲称之[番客],沿海地区人多地少,古之早就有飘洋过海谋生的传统,特别是福建广东两省,那些冒死“出国”的[番客],他们当初背井离乡绝不是为了淘金,或是为了扩展生存空间!或是为了逃避生杀性命。
祖家厝里人对那些客死异乡的尸骨,总是不远万里带回故土,并在祖祠上铭刻下他们的名字,对那些海面流尸,走船人也总是放下活计捞起后急驶回港,然后将其入土厚葬!焚香叩首才得心安。因为他们是[番客]。
而今我们却为了逃避网易强配的广社玉婶以及随后因集体抗婚而遇灭顶之灾。不得不在子时[钟]响之后,随[老爷]、携家[佳]人、乘着月夜[三星]依稀、借着[彼岸]来风,登船逃生异域保求性命以存血脉,实实在在的做回[番客]。
---------------------------------------------------------------
[不解] 发信人: zmsz(宝哥)
对那不愿维护北社安定团结的份子,要给予严正警告!网易不是某个人的,这点在座目前都已达成共识,广社别把自己当外人、北社也别把自己当地头。
当初广社社员响应网易召召背井离乡来到北社,所有广社中版朋友不约而同首先想到北社中版!
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北社中版一定会收留他们,因为这也是他们的家。他们没把自己当做外人,在此呼朋唤友互诉颠波之苦,痛述离别愁情。
只是你们当中有些人视这帮兄弟姐妹为洪水猛兽。
要不就一篇篇版规一道道警示,删贴恐吓危逼利诱。要不就一走了之视而不见,没有一点大家风范。要不猫在暗处心拒广社兄弟,毫无地主之谊。
广社中版朋友众群义愤,局面大有一触即发。
[虎虎]此时抱病归隐,那些个平日面夸夸其谈的男士们。更是龟缩一团想看看北社主管[小雨丝丝]笑话。
北社中版此时乱早已是乱作一团。[随意]一个女子却在临危授命,重复中版。她和[小雨丝丝]为此不知费了多少心血、不知忍住多少辱骂、不知流下多少辛酸泪。
好不容易才使广社中版朋友平静下来、好不容易才使北社中版老友重返家园。从彼此互不搭理,到如今互道珍重。
可为何偏偏就在此时。从傍门左道中却杀出一帮人来,对着版面大打出手。可为何偏偏就在北广中年正在相互融合靠近之界,却有帮乌鸦在大唱不谐之音呢。
是谁在主使他们,是谁!请真正关心[北社中版]的[北、广]两地朋友认真想一想。
=================================================================
[网络时代的“侏罗纪末期”—广社难民录] 作者(eterna)在路上
在网络中,上千人集体搬家、流离失所,是怎样的一副场景?身处其外的调侃大师们展开想象,可能会烹调出各种颜色的幽默。但是我却发现,当把此情境作为一个真实的人性经验来体会时,自己却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失语期”——照照镜子,头发不曾凌乱,心头泛起一些淡淡的东西,欲说还休,欲止又言。
希腊神话里的伊阿宋为了夺取金羊毛,带着大群的英雄拔锚启航,五十支船桨整齐划一,以集体的力量诉说他们的意气风发。几千年后的今天,网易广州社区大妈一声令下,一千五百支船桨立刻归于无声无息里,中文网络里那条最大的“阿耳戈”开始静静的飘荡。一股“网聚人的力量”,在巨大的休止符面前睁圆了嘴,也喷不出一个分贝。
网络的历史打了个尿噤,一群人在这“侏罗纪末期”作鸟兽散,这就是时代的背景。十多天以前,我呆在这“言说、交流和表现的巨大空间”里,四面嘈杂,隐约听人说看到了流星划过夜空的痕迹。接着,就是腾空而起的蘑菇云。
中东新闻过后,播音员就用平静的声音告诉观众:敌人的坦克已经开到了家门口,请大家迅速撤离。人们在逃窜,普遍于网易的其他各社区扎起了难民营。周边社区的议会辩客们还来不及喋喋不休的讨论是否接收、或者如何接收他们,那些帐篷里就冒出了晚饭的炊烟。在一些时事节目里,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社会学家接受采访时不无忧虑的表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被语言情结广泛感染的群体,至少应该担心社会治安问题。
他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虽然被外界广泛的斥之为浅薄与浮躁,但是广社红卫兵席卷全球的气概从来就是一个“光荣传统”。以往习惯于赏乐论画、谈情说爱的奶油小生们,撕下温情的面纱,戴上红袖章,就是一个战士。三十年代的抗战文艺片在这几天反复上演,无数凄凄切切的女性打着伞告别了冲向战场的郎君。一千五百人,当年的“联动”在孕育之初,怕也没有如此浩大的声势吧?
先是许多广社的精英ID在广场上发表演讲,骂天骂地骂大妈,长篇的檄文散发着“无罪的、有理的”气质。下面热烈鼓掌,大家高唱着“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然后握手、拥抱,转身投入战斗。在诗人向战士的转变过程中,这些人已经把关怀的终极目标由风花雪月转向社区政治和生存图景。一些人开始祭奠雅典娜,另外一些人拿出了“刀枪不入”的画符,而有些人则在跳蚤市场上购买防弹背心和钢盔。
北京和上海的土著们表面上发布着友好宣言,其实心里不大待见,除了对自己的一些熟人。他们开始实行软化政策,呼朋唤友的对着广社流民设问:“燕子楼空佳人何在?”,试图唤起这些人潜藏在内心的诗情画意。但是历史的演变,总有不可逆转的力量在驱动人群的走向,于是这些人前仆后继的奔向“欲辩已忘言”的巨大悲哀中。他们面对火焰,席地而坐,念诵经文“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引得各方人士纷纷合十:“善哉!善哉!”
既然相互的矛盾已经不可遏制,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开片”了。在许多难民营以及相邻的社区频道里,烽烟四起,地上随手捡起的砖头便是武器,殴打的场面从肯德基一直排列到全聚德。其他社区的人民是不好惹的,惹翻了也是不好办的,他们愤怒的时候就说广州话是“鸟语”。所以这几日,哪怕足球频道里散发出来的也不是惯常的脚丫子味道,而是这些方言彼此纠缠出的种种魅力。平时埋藏在和平里的冲击与背叛,总算等到了爆发的一天,没有人再说语言可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因为有了这些宣泄与排遣,其实社区高层应该说是松了一口气。很少有人再去骂什么“大妈都无眼睇.....”和“广社死唔断气”,暴民陷入内耗是最理想的局面了。但是,念旧的人总会看到,已经“停止运作”(广社大妈语)的那个遗址,还经常有四、五百人在里面徘徊。这些人利用社区的短消息功能,依旧与朋友们相互传递着“国破山河在”的感悟。我不敢断言这样的念旧力量,是否可以算作网易成为三大门户网站的市场基础,但网络人群的力量总会在高层的种种操作之下保持对称性,也让人看到了一些希望所在。
或许,某一天广社还会恢复运作。由于缺乏官方权威的信息发布,目前各种流言四起,有人说二个月后又是一条好汉,有人说广社永远完蛋了。然而,无论流言怎么传播、内容如何,始终会有一些人在等待着广社大妈登高一呼的那天——他们怀着这样的信念,默默的守在被轰炸机掀去一米土的坑道里,狼烟熏黑的脸庞,闪烁着坚毅的光芒。
--------------------------------------------------------------------
[宽容或容忍] 作者(eterna)在路上]
夜里在两社的中版都贴了一篇《广社难民录》,今天一看,北社中版的帖子没了。那个帖子,且不论观点如何,再勉强也不能算是水帖吧。(好在贴在上社中版的还在。)看来北社中版的版主真的是认真地执行了新订的政策:不利的帖子照删,广社中版网友的除外。这起码能说明北社中版对广社中版网友的宽容或容忍。因为我流浪以后就很少说话,大概因此不被列入可以稍为放肆的广社人。
删就删了,我也无话可说。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人家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种下的果实,凭什么让你们这些外来人口分一杯羹呢。这里不让玩,我换个地方就是了。
今天打开上社中版,不留神还以为回到了广社中版,满眼是广社熟悉的ID,原来上社中版的人都不吭气了?我就不禁敬佩上社人的肚量。譬如家里来了客人,把最好的房间都让出来给客人住,自己去睡厨房或者干脆睡到走廊去,这样的待客之道真叫人无从挑剔了。只是作为客人的我们,既然一再地强调自己的广社身份,就不好再过分要求自己能享受此地原住民的待遇吧。
不论是上社大度的宽容或是北社无奈的容忍,都不应该使我们忘记,我们自己的家,名字叫广社。
================================================================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 ] 作者(yjz12345678)芙蓉
看了《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后,我深刻体会到,生活在不断地变化,日子在往前走,我们也应随之而改变,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生活所淘汰。
对有些人而言,奶酷代表的是一种物质上的享受;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意味着健康的生活,又或者是一种安宁富足的精神世界,我们当中不少人,或多或少会害怕失去了这样的“奶酪”,害怕眼前拥有的事物会转瞬即逝,希望一种安宁的生活、一份稳定的工作,哪怕是一个习惯了---虚拟灌水区…………都希望它们永永远远属于自己。殊不知,生活不是笔直通畅的走廊,能够让人一劳永逸,轻松自在。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你是有着嗅嗅和匆匆一样敏锐的触觉及早察出变化的气息并迅速行动作出措施去解决?亦或像哼哼一样害怕变化,继而否认和拒绝变化,开始失眠,变得烦躁,坐以待毙?又或者像唧唧一样及时地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最后迎来又一片艳阳天呢?
读这本书时的心情,就像我在工作上,生活中的遇到的一样,都期望着一种好的结局,尤其是看到唧唧重新探索追求时的那种艰辛历程,正如自己当初一样,也有犹豫,也曾想放弃。但经过几番辛劳,更大的成功出现在眼前了,那种欢愉、那种无法言表的成就感是最重要的,一切都显得渺小。我知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厌倦、等待、完全被动地等待着状况自己会发生好转是不可能的,只有战胜恐惧,积极想办法,实实在在地行动起来,才有出路!生活就像迷宫,当中许多迷惑、曲折,但只要闯过了,皇宫就在眼前!
读完这本书,整个人轻松了,踏实了。朋友,工作上、生活中的变化并不可怕,快快调整好你的心态,拿出勇气,行动起来,不断地去适应变化,生活只会越来越好,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就会越来越高!充实自己,笑迎人生吧!!!
==========================================================
[老鼠--我的童话处女作] 作者(xiaohejian)莲子
由于一场鼠力不可抗拒的灾难,一群南方老鼠被迫离开家园,开始了流浪的历程。它们首先想到的是投奔北方的邻居,因为北方老鼠素以豪爽、热情、好客著称。果然,当它们来到北方老鼠的家,远远的就看到了欢迎的横额:欢迎你们,这里就是你们的家。
南方老鼠们精神为之一震:到家了。
它们跨进北方老鼠的家,立刻被墙上密密麻麻的家规震晕了。还没等它们醒过神了,北方老鼠的老大就来致欢迎词:欢迎你们,落难的弟兄们。我们会不定期的发放一些救济粥,尽管里面有不少沙子,尽管是定量的、少量的,但也代表了我们的一片心。你们来到这里必须现在、马上、立即的革新换面,去掉一切南方的特征,变成彻头彻脑的北方老鼠,否则逐无赦!你们的一言一行必须符合这里的家规,哪怕是放个屁也必须请示汇报,在指定的地点以指定的方式进行,否则杀无赦!你们必须每天出去找食,找来的食品必须先经过我们品尝,必须完全符合北方老鼠的口味,否则弃无赦!
你们必须……。最后,希望你们在这里快乐。
这时有几只南方老鼠跳了出来,说到:谢谢老大的关照。弟兄们,我们留下来吧,虽然在这里我们感到了一些不适,但谁让咱们是不速之客呢?在这里我们毕竟有一口饭吃,不至于饿死呀。
但是大多数的南方老鼠却感到屈辱,它们宁愿继续流浪,也不愿意吃嗟来之食。于是,它们又开始了新的流浪。
当南方老鼠更加衣衫褴褛,蓬头乌面的敲响东方老鼠的家门时,东方老鼠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地端来了热茶热饭,铺好了床铺。它们不仅宽容的包容了南方老鼠的生活习性,而且容忍了南方老鼠在流浪路上染上的一些陋习。因为它们理解流浪者,只是在南方老鼠过于出格的时候,友善地提醒一下。
在这里,南方老鼠找到了家的感觉。它们安顿了下来,并为新家的繁荣尽着自己微薄的鼠力。
灾难很快过去了,南方老鼠回到了自己的家。但是它们并没有忘记在患难中曾经帮助过它们的东方老鼠。两家频繁的走动着,并不断传出亲上加亲的佳话,它们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南方老鼠们也没有忘记灾难中它们在北方所受到的待遇。于是,一场南北老鼠世纪之战拉开了序幕。
==============================================
北社中版之[广社最新花名薄] 作者(wing5008)彼岸风
倒!一查快五十人了。
佳人、野猫、雨点儿、了了、丁香、胡兄、小荷尖、悠闲上市、黛芬尼、鱼翅、宝哥、功夫、呆子、闲云一鹤、小老头、山风、政老爷、樵夫、广州依依、纤纤蝶、芙蓉、紫霞、丁格儿、白莲蓉、雨燕、小明、五一、蚊子、小虎、铁猪、阿钟、酒肉和尚、妖精、丑丑、剑魂、赢政、神意、三星在天、红袖飘、西西 、狼MM、紫茉莉、彼岸风
上社各位网友请进来认识一下吧,俺们要在这时混吃混喝好几个月呢。
俺小彼子要谢谢你们的患难真情,俺兄弟姐妹们有得罪的地方请多多原谅。
兄弟们,向厨房~~~~~~冲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