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msz(宝哥)
整理人: shee102(2002-10-20 19:56:23), 站内信件
|
刚看了一篇[我对中版和虎虎的感觉],对贴人那饱含深情的一句“但愿人常久”感动的竟一时说不出话为。让读过此贴的人无不仿佛感觉到一个,在“其他版面不适合我这样年纪的人”对帮助她“舒展了心情”的朋友的那种发至肺腹的真情流出。
是啊,“人”是需要交流、“人”渴望交流。这不只是心理需要、更是生存必需。在这点上中外科学家早已盖棺定论:一个若是生活在无话交流的环境中,不出一个月他便会郁郁寡欢、三个月就是因郁生疾、不出六个月便一命呜呼(时间上科学家略有争持)。这就不难理解鲁滨逊为何要给自己刻造个星期五了。
还有一点要必须承认,“人”的第一认识来自于感性。“人”的感性认识来自于目所能及、肌所能触的事物。正所谓日久生情。这就不难怪你对“跟帖那么快,给我鼓励和支持”、帮你“舒展了心情”的他们由衷感激。且何况这还是在你怀着“特别恶劣的心情”的情况下“想找一个可以宣泄的地方”的时候,怎么不让你对如此他们如此地,“家”的感觉,正所谓感性认识最高境界---日久生情。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所说的“人”。包括一些让你“感觉到对方的热情,感觉到对方的温和,感觉到对方的豪爽,感觉到对方的稳重”能帮助你“舒展了心情”、当然也包括[许多]让你感觉“实在有些不舒服”的“刺头”“小丑”。
绝大多数上网的“人”也都说过跟你一样一句话,那就是“想找一个可以宣泄的地方,找一个可以舒缓心情的地方才来到网上”。我真不知道,会有那个网民到社区是想找不痛快事情来的!但为何会有让你在心理深深划分“舒展心情”一帮朋友与[许多]“小丑”、“刺头”之分呢?我想,这只能用一个词来解释--距离。
这就涉及你对待事物,是采用唯物主义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问题了。唯物主义者只把目所能及的事物,当做客观事物而存在。辩证唯物主义者重要的是他们把客观存在事物、无论是目所能及还是尚不为人知的事物却客观存在的事物,当做客观事物而存在。说通俗点这两者唯一区别说到底就在于--认识距离。
而你洽洽犯了这个错误,你只在乎身边那帮给你“舒展了心情”朋友,对你所不认识或不熟悉的人瞪着怀疑的目光。生怕坏了可以让你“宣泄”、“可以舒缓心情的地方”;是的,那是你熟悉的地方,是适合你年龄的地方(难道你这年龄的就你及一帮人);是被你珍视为“家”的地方。“家”在字典里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可你忘了![北社中版]不是你们一帮人的“家”,更不是某个人的“家”!是“大家”,是所有网易合法(遵纪守法)公民的“家”!而有一帮人(当然包括你)却无视这个真理,对不同的声音顿生反感、对正常的争论感到极度恐惧。并视之“小丑”“刺头”,但有一点你说对了--他们[许多]。你们先是莫不作声拒人千里、后是擎出临驾国法站规的“家”法打压封杀、未了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好一个兔死猴伤悲、一片哀鸣凄凄。
还是让我们放下戒心,共同温习毛主席这段教导:“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来。要互相帮助、互相爱护。。。”要不学学古人范老仲庵:“不以物喜、不以已忧。。。”。如何?
网易合法公民--宝哥
2002 10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