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情感世界>>○ 人到中年>>『风云中版』>>打虎文集>>打虎文集之(彼岸风篇5)

主题:打虎文集之(彼岸风篇5)
发信人: icecream(白莲蓉)
整理人: shee102(2002-10-20 19:53:33), 站内信件


主题:对“清汤挂面”和“霉干菜”的批判  
wing5008 
彼岸风  
    
 有人说无个性之于中国来说,则男人是霉干菜,女人是清汤挂面。 
这一指责毫不客气,俺气过吵过,但心中仍不能彻底否定这一观点。 


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及传统之“杀身取仁”“克已复礼为仁”的教化。 
都导致了国人有逆来顺受的“美德”,对违反自己利益的事多半会采取吃点儿亏也无所谓的态度。 


对待中年人来讲尤其如此,在改革开放前的年代,俺们忍受了被安排在完全不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忍受过被下放到边远的地方去;忍受过夫妻被长期分居两地;忍受过在国外工作的薪水交公诸如此类不公正之事。 
在历次运动中饱受摧残的人们都可以淡然处之。 
想想这些人生之根本的忍受,良知、自由的付诸东流,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几乎每个中国人身上都有着“祥林嫂”的影子,换言之,可以任由别人踩在身上而无怨言。 
这种泛文化性的惯性的“逆来顺受”屡见不鲜,一方面广泛制作出被解除自身权利的人一方面又制造出专门渔利别人的人。 
因国人“做人”不轻易拒绝别人的要求,他就倾向将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强加于对方。许多中国人在面临这种利用的时候,往往不知说不;即使不这样软弱,也会聊以自慰地说:“就帮他这一次吧” 


在中国这个用人情制约的文化中,一般人被治到缺乏自我伸张的程度。而从古到今一些人却是无耻的,撕破面子的,做人是无毒不丈夫的。 
他们之所以无忌惮,却是大多数人的逆来顺受纵容而成的。 


这种灭人欲导致了中国“植物化倾向” 
何为斯?动物化的西方人提起自然会想起动物、兽、性;而国人提及自然则是花草树木与山水。 
这也是国人喜静不喜动的写照。 
老子说:五色令人盲,五官令人耳聋。理论发展到如此程度,让人叹为观止。 


这种泯灭个性的做法,在现今的教育中已开始有了很大的转变,但之于中年人的痕迹则不是一朝一夕磨平的。 
中国人不倾向于欣赏个人有“个性”,而是欣赏一个人“不脱离群众”“不掉队”的太平大同尚同之路 
所以一些人们认同平庸事物,不敢脱离传统,绝不标新立异张扬个性。 
另一个表现就是在对自我价值估价很低的情况下,用攀附别人的方法告慰自己,攀附的方式各异大家都有所察所思就不一一道来。 


个性的泯灭甚至导致一些国人连爱国主义也是阴柔的、女儿怀念母亲似的、满腔热泪式的。 
甚至过去谏君的著名忠臣也是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招式。 



而只于一些欲统治他人者就会采取“先予后夺、先苦后甜”的手法,先让别人欠下人情债以充当债权人调动对方替自己办事。 
尼采说过:只要是出现了牺牲、服务及仁爱的眼光的场合,那里就同时有欲主宰别人的意志。从哲学的推断而言,其行为会如此继续---------- 
所以”城府很深“就有了表现化形式,这些人会以其私心做基地,按“做人”的层次划同心圈。“虽然说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却经常用世界最大的墙将其封闭起来,在城内品玩着亲疏有别、小楼一统、臣从九叩的游戏。 



现实中,俺们迫于周身无耐而在虚拟世界中找寻乐土,何必在法规准许的情况下再次进行自我压缩,胡为胡来哉? 
何不张扬个性超越“平面人”“植物人“状态?何不超越“良知的版面化”“礼乐的版面化”,一个不知道爱自己的人怎么会爱别人?为何不超越这种“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的小和状态,走入人性真正大同和自由。 


所以对“清汤挂面”和“霉干菜”进行强烈的批判,希望看到万紫千红气象万千的世界。 
为此俺还要做一回务尽其言务求其乐的斗士。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