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超级电视迷>>杂论>>广州长大的罗文!

主题:广州长大的罗文!
发信人: r.calos(ESPN何輝)
整理人: lily324123(2002-10-21 18:37:27), 站内信件
    

 
 首页>>娱乐新闻>>本页  本篇文章被阅读 297 次! 

--------------------------------------------------------------------------------
 
千杯酒!万般愁!2002年10月19日 

 
难得一身好本领,情关始终闯不过…… 

罗文在舞台上的风采,如今已不能再在台上欣赏到。他自患上肝癌后,长期受到病魔折磨,令人惋惜。

有人说罗文常常去酒吧蒲,夜夜笙歌,饮酒过度,才得了这个肝癌,玩乐之故,醉乡遗恨!

错了!不是醉乡遗恨,罗文是为艺术牺牲,得了这个肝癌当然和饮酒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为了唱歌,六八年开始演唱生涯,“罗文四人合唱团”、《白蛇传》、《柳毅传书》……台前演出精采,观众看不见台后艰辛片段!

酒!是他最佳良伴 

本报特约记者何江西多年来在利舞台、红郌体育馆、夜总会……等场地看他表演,每次见他出台前,助手会给他一小杯拔兰地酒,罗文一口喝下,抖擞精神,出场以悠扬嘹亮歌声唱出“斜阳里气魄更壮,斜阳落下不必惊慌……”。 


这是罗文“开声”秘诀,因为每一位歌手或大老倌,都有师傅教落表演前打开嗓子的“开声”方法,有人用?茶、柑桔水,或者抽一口眕等。 


罗文唱足四十年,多少场表演不必计算,他喝了多少杯拔兰地酒,大家一想就可以知道。如果他的肝病和饮酒有关,那麽,罗文是为艺术而牺牲? 


不过,罗文是性情中人,多年来真是“几许风雨”,这类人最喜欢喝酒,开心或失意、热闹或者孤独。酒!是他最佳良伴。 




传奇一生!



“箩记”在广西桂平出生,日子正是新中国成立那年——一九四九年二月二日。 


在广州长大的他,就读於广州德宣路小学,家境富裕,父亲经营生意不少。解放后“箩记”家庭变化很大,父亲成为“不良商人”的黑五类分子,“箩记”在胞姐和姑妈庇护下长大。 


在学校的表现有演戏和音乐天份,老师悉心培育他,那时代中国正倾向国际主义文化———《黄河大合唱》、《伏尔加河船?曲》,“箩记”早已经唱到烂熟,也成为他日后回穗开个唱,在俄罗斯拍歌曲特辑概念。 


六十年代,“箩记”想学习粤剧,姑妈带他去见一位有亲戚关系的粤剧老倌名伶罗家宝,要求罗家宝收“箩记”为徒弟,经过试音和舞台考试,罗家宝对“箩记”很满意,加上容貌俊美,嗓音清亮,有演粤剧的天份,答允收“箩记”为徒,但因为自己演出档期频繁,未有空盻去教他,只好叫“箩记”跟随他的父亲罗家树学习粤剧曲艺功架。据知罗家树在三十年代,在省港澳是一位十分出名师傅前辈,跟薛觉先、白玉堂名伶合作,辈份相当高,“箩记”便跟随罗家树学习粤剧曲艺,对他日后演出有很大影响。由於“箩记”天份很高,罗家宝推荐他投考“广东粤剧学院”,可惜,“箩记”背景出身不好,被拒诸门外,一九六三年离开广州来港工作。廿多年后,一九八五年“箩记”返回广州开个人演唱会,圆他的少年时代的梦想,演出地点在中山纪念堂,正是学生年代,他一直梦想演出的地方,可见得“箩记”对故乡的情怀。 


十四岁到香港找生活,没有亲人可投靠,“箩记”独自去找生活,曾经在中环银行做过“事务员”,也在荔园游乐场做过入口守闸员,又在尖沙咀学习裁缝工作。由於“箩记”思想前卫,在香港他是第一位在公众地方穿著“迷你裙”,拍全身裸照的艺人。在本地娱圈多番起起落落,仍然是乐坛一哥,殿堂级歌手,前辈艺人,不是没有原因的。 





情人你在哪里?


最后的日子里面,“箩记”在家中等待那一刻来临,大群记者在他家居的楼下守候,来探望的人经常是他们:邓光荣、沈殿霞、张彻太太等,这三人跟“箩记”的关系为何如此密切? 


保护者? 


邓光荣在七十年代拍罗马导演执导《红灯绿灯》这部文艺片时,早已认识“箩记”,交情十分要好,因“箩记”是代唱该片主题曲,令该片卖座成功,此后,邓光荣演出的电影主题曲,都由“箩记”代唱。当然,邓光荣也投桃报李,“箩记”在那一间夜总会或歌厅表演,都可以看见邓光荣和朋友在场欣赏,间接在保护他,令到“箩记”没有受到一些人士骚扰,那年代卖艺人最容易给人欺负,“箩记”需要一位保护神! 


初恋情人! 


七十年代“箩记”和肥肥组成“情侣合唱团”,一肥一瘦很受欢迎,更发展成为真正情侣,可惜,这关系却维持不长久。不过,二人分手亦是好朋友,互相都认为对方是最好的?性朋友,间中也有一起公开表演,所以,“箩记”患上肝癌,肥肥不辞劳苦,不断抽空探望他及祝福,这是情!就像肥肥在节目中问前夫郑少秋,是否爱过我吗?一样的情怀! 


姐弟情? 


在已故导演张彻执导的影片《小煞星》中,“箩记”幕后代唱《水仙》这一首主题曲,因而认识了张太,并成为好朋友,大家一起睇戏行公司,简直比姐妹还来得要好。“箩记”患病期间,刚巧张彻导演又入院留医,一时间要照顾两个患病的男人,张太真是心力交瘁,但她对“箩记”不不?,每天送汤送药,细心照顾,令人感动,这份姐弟情,难道只有来生再续? 




红场圆少年梦



红场、克里姆林宫、伏尔加河……的足?! 


在广州长大的“箩记”,自小接受新中国文化培养,对马克思主义有所认识,希望有日可以前往苏联(俄罗斯) ,一睹莫斯科这个国际大都会,这个心愿在一九九八年实现了。 


在前苏联解体后多年,“箩记”先后前往俄罗斯观光,感受一下这个小时候梦想之都的风光,还找来俄罗斯中央交响乐团,替他伴奏拍歌曲特辑。 


回来之后,“箩记”对记者讲述是次拍特辑的感受,他兴奋地说出在红场唱出《楚歌》,被当地市民热情包围观看;在火车站,列宁、马克思纪念碑下唱出《当年情》;深宵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莫斯科拍摄唱出《今晚夜》……不过,“箩记”觉得最难忘还是在大剧院柴可夫斯基厅,由中央交响乐团伴奏,唱出《明星》这首歌,深切体会艺术交流,娱乐表演的融合,也圆了他的少年梦。 




作者:何江西
 



----
           魯爾                朗拿度

 蘇拿利          施丹                 費高

                  馬基利尼

卡路士   希古拿    希亞路   沙加度

            卡斯拿斯
                   
         皇 家 馬 德 里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