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tqs-222(依潭清水)
整理人: rosace(2002-10-20 20:24:44), 站内信件
|
8月7日 晴 酷热
一夜火车,早八点多到达维族语说的最富庶的地方——吐鲁番。
几天来的头疼今天终于消失了。
一见接团的导游是个长发飘逸的靓女,男士们不失时机的显示他们的调笑本事,——乖乖,竟把我们四个女性当透明的了。
小张导游首先介绍,新疆人多信奉伊斯兰教,不可当着他们的面讲“猪”字,要讲就讲成“短耳朵羊”。新疆牧民最盛情的待客之道是为客人宰杀一只羊,吃饭时会把羊头奉给客人中的年长受尊敬者,此客人会将羊头左边脸的肉割下来回赠主人以示给主人面子,耳朵会给孩子,意即让其听话。羊的各个部位都含有特定的意义,照含义而分吃。
听讲新疆早晚温差大,有句这样的话:早穿棉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不过,我们感觉不到差别很大,大概是盛夏的缘故吧,出门带备的秋衣也没派上用场。
进入新疆遇到收费站,才猛醒前几天在西安、甘肃的行进畅通无阻,竟没有遇到要收费的站卡。导游的解释是新疆的路好。也感觉到是有较大差别。
最先驱车来到高昌,先花钱(每人20元)坐上马车进观高昌古城遗址(行程约20分钟),一辆马车(确切的说是马拉篷车),可坐十人左右。高昌古城是一座完全不用木,只用泥土垒成的城堡。我们现在看到的多是没有屋顶的墙垣,有几处保留比较完好的,其中一座是玄奘讲经曾呆过的讲经堂。
城外墙根聚着几个老人在弹着东不拉,打着手鼓,唱着新疆民族歌曲。
出了高昌,接着往火焰山。
火焰山就在大道旁不远处,其时气温43度,我们跳下车,顶着猛烈阳光的炙烤,抓紧拍了几张照,马上跳回车里,要命的是旅游车空调坏了,热如焗桑拿,但也比暴晒好受,扑面而来的风也是燎人的。
酷热之后再进葡萄沟,经历极大的反差状态。
葡萄沟是一个满园青葱,清凉宜人的好地方!里面枝叶覆盖着的条条宽阔的弧形通道,密密麻麻的挂满了翡翠似的串串葡萄。攀满园的葡萄藤,粗的直径约有4~5公分。种葡萄,有道工序还是头一回听说,就是到了冬季要把长长的葡萄藤扒拉下地,用土掩埋好过冬,开春再拉上架。功夫还蛮多的哟。
我们在葡萄沟里参观维族民居;观赏民族歌舞;见识葡萄干晾房;品尝葡萄、瓜果、新酿葡萄酒、即榨葡萄汁;后饮坎儿井冰凉冰凉的水。
坎儿井是人工挖掘成的地下渠道,引流天山的冰川雪水养育着新疆这一方热土。流经葡萄沟明渠里的天山水哗哗的欢唱着奔腾而下,颇为湍急。
园中的当地姑娘小伙个个能歌善舞,园内处处歌声不绝,舞姿翩跹。据讲他们喜欢绿色的帽子,认为最美,并不理会汉人的忌讳。
达坂城的姑娘出了名的美丽,然而听说现在由于同族群和近亲婚配(肥水不流别人田吧?),已至种群退化,模样走向了美的反面。新疆颇有唐代遗风,女人以胖为美,听说婚后的女人若不胖,是老公没本事养好之故。
今天所到几处景点,都有盛装的维族小姑娘待客拍照留影。
这里天黑得慢,人们近晚上九点才吃晚饭,九点半天才全黑下来。我们回到宾馆每每已经十点多了。
从甘肃一路行进过来,听导游讲常常可见海市蜃楼,我们大家一直都翘首以待,但它偏不遂人愿。
从葡萄沟出来前往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司机特意交代晚上大家还是少外出的好,大家也都极其听话(或许对“东突”的滋扰心存芥蒂?)。不过实际上也没什么时间可以支配的了。
|
|